未來城市:郊野添置街燈 螢火蟲受光害 劃照明區域 你我牠共存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08日

【明報專訊】路政署正研究於柏架山道林邊屋至大風坳路段加設太陽能路燈,要求增設路燈的區議員說,因為公公婆婆會在黎明時分到柏架山道晨運,增設路燈有安全考慮,反對的行山人士則稱行夜山可以自備頭燈和電筒,並關注柏架山道是螢火蟲棲息地,包括香港特有品種寒冬凹眼螢,路燈燈光有可能影響其繁殖。談到光污染問題,我們一般只想起市區光害,但燈光對郊區有何影響?設計公共照明系統時,又可以如何平衡人類需要和生態保育?

人造光改「夜蟲」生理時鐘

香港郊野蘊藏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包括不少夜行動物,如東亞豪豬、貓頭鷹、果子狸,夜行昆蟲有甲蟲、竹節蟲、螢火蟲。在這次柏架山道興建路燈一事中,螢火蟲最受關注。香港大學生態系研究生凌悅丰是螢火蟲愛好者,他曾多次去柏架山道附近賞螢,並在柏架山道上見過橙螢和穹宇螢,「我觀察到橙螢好多時都在路旁,從小路進入樹林時看到,但有些都飛到大路上面」。其他賞螢人士也在網上科學平台iNaturalist記錄,曾在柏架山道附近看到寒冬凹眼螢、垂鬚螢和寬緣窗螢,其中寒冬凹眼螢是香港特有品種,即只在香港發現過。

目前已知或估計,夜間人造光會影響夜行昆蟲的生理時鐘,如人造燈光可能會令螢火蟲以為未天黑,影響其活動時間。燈光也會影響夜行昆蟲的導航能力,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是研究螢火蟲的專家,他解釋,螢火蟲和飛蛾會撲燈,就是因為燈光使牠們混淆,誤以為燈光是月光,「飛蛾如何確保自己行直線,就是用月亮導航,保持向前直行時跟月亮的角度不變」。於是比月光更光的路燈出現在面前時,牠們就會追着燈轉圈。趨光的昆蟲最後大多死於撞到障礙物、累死或餓死,郊野公園內的公廁因為太光,經常發現昆蟲屍體。

光到一個點 螢火蟲停發光難求偶

螢火蟲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會發光,這也令牠們更容易受人造光影響。螢火蟲成蟲發光,是發出求偶信號,吸引異性交配,有些有特別信號,如連續閃兩下,再停兩秒,再連續閃4下,就像密碼。「姑勿論是密碼還是就咁發光,人造光都溝淡咗佢,令螢火蟲的信號沒那麼容易被看到」,饒戈說,螢火蟲無法順利求偶,也直接危害整個族群的存亡。螢火蟲的光還可以作為警戒信號,多數螢火蟲的卵、蛹、幼蟲、成蟲都會發光,像擁有鮮艷顏色的青蛙,警告捕食者自己有毒,捕食者試過舔了舔,知道這種會發光的生物有毒,就學會以後不捕獵螢火蟲,「如果你溝淡了螢火蟲的光,牠失去保護,捕食者照食牠,會不會多了螢火蟲被吃,還是影響了捕食者生態,會不會多了捕食者被毒死?沒有人知道」。

饒戈曾在2012年做過實驗,研究人造燈光對香港螢火蟲發光的影響,實驗對象是棲息在豐樂圍,即天水圍濕地公園旁的米埔屈翅螢。他在濕地設置民居常用的慳電膽,逐漸調校光度,當背景光到達臨界點,螢火蟲就停止發光,或大幅度減少求偶信號頻率。他當時發現,豐樂圍一帶的背景光已非常接近臨界點,即是如果再光多一點點,螢火蟲就不會再發光、求偶、繁殖,「那裏以前有相當數量的族群,但過了10年,從發現牠到現在,基本已經消失了」。豐樂圍的背景光增強,光源除了來自天水圍民居,也包括深圳的光污染。

前車之鑑:鄭凱甄怪眼螢瀕危

2020年路政署在大嶼山地塘仔興建路燈,導致在該處棲息的鄭凱甄怪眼螢瀕臨絕種。饒戈2017年在地塘仔郊遊徑發現這種螢火蟲,至今他多次到地塘仔尋找鄭凱甄怪眼螢,但螢火蟲在設置路燈後數量大幅下降,初步評估狀態為極度瀕危,「由最初發現到現在,跌了接近90%,用同樣方法評估」。饒戈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螢火蟲專家組成員,負責香港區的螢火蟲數量評估,他質疑漁護署對當地生態了解不足,跟民間資料庫也缺乏溝通,「螢火蟲資料其實就寫在論文上,我跟台灣學者一起公開發表這個品種,其實有GPS地址,exactly就在街燈那裏」。

人類可能會質疑,這段路建了街燈不宜居住,螢火蟲就不能搬入點,遷移到更暗的棲息地嗎?可能真的不能。螢火蟲之所以在原有棲息地生活,就是因為那裏的環境最理想,最適合生活,附近也未必有合適生境可供遷徙。而且很多螢火蟲品種的雌性成蟲雙翅退化,不能飛行,交配後只能在幾米至幾十米範圍內產卵,遷移能力十分有限。

當然,螢火蟲有很多品種,不是每一種都這麼脆弱,有些螢火蟲也能夠與燈光共存。例如常見於新界鄉村的寬緣窗螢,牠們會出現在民居附近,甚至進入屋內,但出沒時間較晚,約在深夜11、12時,饒戈估計是人類作息調節了螢火蟲的作息時間,「雖然牠可以頂得順,但牠本來不是這麼晚出沒,你7、8點個個回家吃飯睇電視,開晒燈,牠就受不住這麽光的環境」。人造光對螢火蟲會有影響,但影響未必是二元對立,有燈就馬上滅亡,而是有可能像寬緣窗螢一樣,被慢慢改變,但也未知會否導致牠們數量慢慢減少,最終步向滅絕。

4類照明區域 按人類活動劃分

現時在漁護署列明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並無設置街燈,但郊野公園其他範圍,或非郊野公園範圍的郊區無明文禁止設置街燈,路政署表示,會按需要就設施對自然生態影響的評估徵詢相關部門,如漁護署的專業意見。

當人類有照明、安全考慮,但其他生物要生存又要保持黑暗,我們在設計公共照明系統時可以如何平衡兩者需要?外國多按照國際照明委員會建議,根據人口密度和人類活動訂立照明區域,不同區域有不同照明規定。委員會的指引按照當前環境光度,劃分為4類照明區域,分別是E1類本質上漆黑、E2類低照明區域、E3類中照明區域及E4類高照明區域(見表)。如根據指引,柏架山道和地塘仔就可能是E1或E2區域。

宜用暖光加燈罩 設動態感應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解釋,為了維持不同區域的亮度,國際間會調整各區域的燈具,例如郊區的燈柱會加上燈罩,確保燈光不會散射至天空或附近環境,只足夠人清晰看到路面就夠,跟市區要求更光的做法不同。但現時路政署在興建路燈時,並沒有特別加設燈罩,或規定燈光應集中照射地面,導致多餘燈光散射環境。地塘仔加設街燈導致螢火蟲大量減少後,饒戈跟路政署人員到現場視察,稍為微調街燈,「我帶他去看,說螢火蟲就在這盞街燈後面找到,他就做了個金屬罩,令街燈向後射的光稍為減少,就這樣,成件事就完了,其他燈也沒有做燈罩」。但這種程度的調整,不足以減低背景光,這裏仍然找不到螢火蟲。

劉兆朗指出,郊區街燈應避免長期照射,國際照明委員會建議晚上11時後,E1區域不應亮燈,「路不是經常有人行,就不需要在無人行的時候都開燈,例如設置動態感應,確保對生態影響減到最低」。饒戈以其居住的鄉村為例,在無法拉電線設置街燈的位置,村民自行安裝了太陽能感應燈,有人走過就着燈30秒,「鴨寮街買,20蚊個,這也不是好嶄新、好高科技、好昂貴的技術」,但感應式街燈在香港公共道路上並未被應用。要減低對夜行昆蟲的影響,燈光色溫也應該控制在3000K以下的暖色,即偏紅、橙的燈光,因為螢火蟲對低色溫的光較不敏感。路政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擬在是次試驗計劃中先設置一盞路燈,採用配備動態感應器及色溫偏暖的太陽能路燈,務求盡量減少燈光對夜行生物活動的影響。

台北公園照明有法 復育螢火蟲

台北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指引,設置台北市區內的公園的照明系統,成功在公園復育螢火蟲,包括木柵公園、大安森林公園。饒戈曾到訪這些公園,「我自己看過4個地方,它真的有螢火蟲,好多𠻹,在台北市裏面,不是市郊喎,是市中心」。大安森林公園在2022年4月錄得單日最高154隻螢火蟲,木柵公園單日最高132隻。大安森林公園特地安裝了波長590nm、偏紅光的路燈,在台北其他山徑,政府也為街燈加裝燈罩,並在螢火蟲繁殖期間關燈。

香港在2016年推出《戶外燈光約章》,鼓勵商戶在晚上11時關掉大型廣告牌等燈光,以減少光污染。專責小組討論約章時,也提過國際照明委員會的指引,考慮應否及如何把香港劃分為不同的環境照明區域。但專責小組稱香港樓宇密集,商業及住宅大廈十分接近,擬定照明區域圖未必可行。劉兆朗反駁,「其實絕對分到,事實上香港綠色建築認證都有應用E1、E2、E3、E4的分類」。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訂立了綠建環評準則,準則涵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建築物符合準則要求就能獲得綠色建築認證,而綠建環評準則中就有列明,建築物的外牆發光物的亮度要符合國際照明委員會的照明區域要求,「這不止是要拿環保獎項的工程要做,無啦啦在郊野公園加街燈的工程更加要做」。

熄燈不止為慳電 保育星空不能少

綠建環評準則中還有E0的分類,E0區域要更暗,例如專門的天文觀測地點、獲國際暗天協會認證的暗空公園。國際暗天協會提倡暗空保育,教育大眾光污染的嚴重性和如何減少光害,讓環境保持黑暗,抬頭可以望到銀河星斗,保護星空,天文愛好者可以到星空保護區觀賞星空。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潘振聲博士研究天文學和光污染問題,從2007年開始做香港光害調查,早於20年前他已跟政府商討過設置星空保育區,但設立西貢天文公園後不了了之,「保護不單止是地面上的生物,因為我們一般講濕地保育、鄉郊環境保育,只是講地面,星空保育包括天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潘振聲是台灣合歡山暗空公園爭取國際暗天協會認證的顧問,協助做光度測量。為了減少光害,公園內禁設停車場路燈、停車後須關掉車燈、禁止光源照射天空,暗空公園除了能保護星空,也吸引不少遊客到訪,促進旅遊業。潘振聲認為香港也應嘗試設立星空保護區,如西貢、大嶼南等觀星熱點,「好似講得好前,但未必前得這麼緊要,譬如我們隔籬深圳,他們都談論如何做星空保育」。

不想「再見螢火蟲」、告別星空,或許第一步先要減少室外燈光如街燈、公廁燈光,但這不足以令環境變得黑暗。饒戈曾量度不同郊區的亮度,發現在大網仔、梧桐寨等地中,香港最高山峰、遠離民居的大帽山的背景光卻最多。因為市區的燈光會反射到空氣微塵、雲霧上,不止是廣告牌附近的天空變光,十多公里外的天空也會變光,大帽山頂就同時接收了新界西和九龍北的光,「市區多餘的光會走到生態系統,當光反射、散射,會照亮香港整個生態系統」。所以市區和郊區要同時減少光污染,市區的廣告牌要關燈、掛上窗簾避免室內燈光外泄。潘振聲說,仍要教育大眾光也是污染,熄燈不止為慳電,更是避免污染,「無論哪一個地方使用燈光,都希望他們能夠用負責的態度,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

【郊區照明篇】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