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下半場樂做「阿四」闖新路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09日

【明報專訊】成功商人張瑞霖和「公關一哥」盧炳松,退休後出錢出力創辦社企和慈善組織,展開與人生上半場截然不同的新章;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退休後依然活躍於醫學界和義工界。3人身體力行演活了active ageing。

■張:張瑞霖

■梁:梁萬福

■盧:盧炳松

張:50至65歲的人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好好安排人生的另一條路。

盧:就是我們常說的「華麗轉身」。

張:正是!但很多人都不懂轉身。我聽過一個故事,城中一班有權有勢的退休人士常在山頂「吹水」,指指點點說「那人辦事不力,找我談談,我就會指點一下他」。

盧:他們不明白「人走茶涼」的道理。

張:其實人家沒有找你,就是因為你已經「過氣」,但他們仍懷念過去,怨氣很重。

生活圈子沒新血 人愈來愈「謝」

張:所以50至60歲這階段,要勇敢走出comfort zone,擁抱不確定因素。這階段仍然要學習、要成長,縱使會跌倒,仍然好開心。

盧:我和一班已退休的傳媒老鬼,也想開辦一個電台;大家有一個平台發揮,也可服務一班退休人士。不過,仍在構思中,大家遲遲未能「扚起心肝」,說要申請基金,但又不想寫計劃書,因為個個退休前都是「大佬」。

梁:其實就是放不下身段,嬰兒潮的一代有很多人是成功人士,常有這個問題。

盧:他們放不下身段,我不介意做「阿四」。

張:這樣不行,要他們心態上有改變。但有些朋友就是過不了這關。

梁:很多退休人士,生活只與老友食飯、吹水、行山,跳不出comfort zone。

但其實他們擺脫以前的身分,用另一個身分重新出發,說不定也會成功。例如你去做義工,可能人人搶着找你幫忙,但要記住自己身分是義工,不要隨便批評別人這裏不好、那裏不好。

張:很多人會想,「我老了,學來做乜、學唔掂,我唔識㗎喇」,生活圈子很窄,朋友不是舊同學就是舊同事,一個離世又窄點,一個離世又再窄點。沒有新血加入,人會愈來愈「謝」。要識多點年輕人,帶來新刺激,才會有成長的感覺。我覺得生命要成長,不論你是60歲、100歲,還是120歲,都要有成長,這是華麗轉身的一部分。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