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戲院 多元影像與視覺藝術對話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20日

【明報專訊】M+戲院快將開幕,受訪策展人常強調該戲院「是一個博物館入面的戲院」,與一般戲院不同,為呼應博物館的展覽,會播放的影像類型多元,涵蓋廣告、音樂錄像等,豐富觀眾觀影經驗;策展關注視覺文化和創作人社群,戲院開幕將備有八大專題節目,由香港談到國際當代藝術發展。

(註:因應政府防疫措施,本版介紹的活動時間以官方公布為準。)

M+以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作為定位,藏品涵蓋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以及流動影像三大範疇,現時觀眾在展廳主要看到前兩者,流動影像展品在展廳主要以電視機或投影機等播放形式展出;另亦設有多媒體中心,在觀影間,觀眾可觀看超過250部錄像及電影,包括跨年代影像作品,如藝術家的行為藝術、錄像散文、動畫等。

那為何需要在一間博物館設立戲院?M+流動影像副策展人江千慧說:「我們是一個博物館入面的戲院,所以對流動影像的理解可能廣闊一點。」透過多媒體中心、大台階投影設施、M+幕牆等,團隊一直希望探討視覺文化在熒幕上如何呈現,亦會與其他學科合作,如視覺藝術和設計及建築兩個範疇,所以她和M+香港電影及媒體策展人李焯桃,都認為作品會更多元。

李焯桃更強調,策展的節目要與博物館的展覽、活動等對話。他負責的專題節目「開場鏡:香港」,便要回應M+地下大堂展廳的「香港:此地彼方」展覽,共挑選9部作品,反映香港電影及城市景觀兩大主題,包括導演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鄭保瑞的《意外》;亦將探討動作片,此電影類型的城市景觀是香港視覺文化重要部分。

江千慧以將播放導演王家衛的《墮落天使》為例,指除了播放電影長片外,亦會播放1970年代及現代有關霓虹燈的短片,亦有短紀錄片講述攝影師杜可風如何拍攝霓虹燈。團隊目標是豐富觀眾的觀影經驗,而不止是講電影故事。播放的流動影像涵蓋廣告、音樂錄像等,樂隊my little airport的音樂錄像《彌敦道的一晚good trip》亦會在大銀幕上播放。

開幕節目放映70部作品

在開幕節目中,M+戲院將放映70部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作品,設有100場次,並可分為8個部分,例如影像展演專題,聚焦當代藝術家行為展演介入社會、對性別議題的探索,將播放白南準等藝術家作品;電影課程「女人拍電影:貫穿影史的新公路電影」,播放過去120年700多部由女導演創作的電影片段;至於特別放映的《DAU:娜塔莎之劫》及《DAU:大退化》,有輿論認為電影剝削演員,甚具爭議,但李焯桃認為作品有爭議即有觀賞價值,可創造交流對話。

關注創作者社群

M+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Silke Schmickl)表示,策展戲院節目亦是M+定義視覺文化的過程,本地與國際的流動影像,高雅文化與流行文化同樣重視;時期上特別重視20世紀下半段及21世紀的作品。江千慧補充,團隊亦關注創作者這一個社群,兩個常設系列,「創作人與事」播放創作者紀錄片,如日本攝影家森山大道的紀錄片;「銀幕相遇」則邀請創作人選出自己職業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以及影響自己創作歷程的作品,並以本地作家兼錄像藝術家游靜的作品開展系列。

M+戲院將於6月8日正式開幕,設有3個不同影院,最大的1號影院共有180個座位,2號影院有60個座位,3號影院只設40個座位,亦較遲開幕,目前主要使用1號影院。標準門票將於今日早上10:00開售,成人標準票價為$85,每月其中一個星期三將推出半價優惠;7至17歲人士、全日制學生及60歲以上長者票價為$68,亦即原價8折;票價準則由過往M+的放映活動沿用至今,節目考慮策展多於票房。李焯桃表示未來考慮與本地及外國電影節合作,舉辦放映活動。

■M+戲院

開幕日期:6月8日

時間:周二至五下午3:00至晚上9:00,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9:00至晚上9:00

地點:香港九龍博物館道38號

網址:bit.ly/3ww3pMj

文:胡筱雯

編輯:鄒靈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視覺藝術 電影 M+戲院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