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香港動畫走向世界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22日

【明報專訊】MIRROR成員Anson Kong《信之卷》MV一面世,更多人再次認識到香港動畫的實力。除了新歌動畫MV漸非稀奇,近年圍繞在我們身邊的還有不少香港動畫師備受肯定的「戰績」,金馬獎有張小踏憑《極夜》入圍「最佳動畫短片」、走進M+展場能看到江記的委約作品《海巿鏡花》、《信之卷》MV監督之一吳啟忠(Tommy Ng)亦有與外國歌手合作製作出近百萬點擊的MV。香港動畫、動畫師是否已儲夠能量衝出本地、面向世界?年輕一代有的成立工作室,有的投身日本公司工作,他們又有什麼想法?

在日本動漫公司工作

過來人:各崗位都試試

疫情之下,Tommy創立的工作室Point Five Creations摸索出新的跨地域合作模式,獲洛杉磯導演Nicholas Lam邀請製作英國音樂人Snakehips及Jess Glynne的歌曲Lie For You MV,Tommy說Nicholas Lam本是實拍導演,因看到媒體訪問認識他,「他當時已有故事、想法,就找我們做,我之後得知他們有找其他外國公司,亦有找日本(動畫師),因為他們想做的很日系、很Cyberpunk,但礙於時間太趕,最後找上我們」。雖然不能面對面交流合作、與團隊培養默契,但Tommy認為亦沒影響進度太多,「過程與平時不是差很遠,可能會整合好(要討論的事)一個星期才跟導演開一次會;(對團隊)就三四個鏡頭寫明指引如何做,他們就一次過做完再給我看」。

Tommy為Apel8製作的Mermaids MV亦在今年1月推出,「畫concept art(包括基本角色設計、故事氣氛、每段色調設計等)的是德國人,做合成的是捷克人,我們做了半年,比平時2、3個月多了一倍時間,好玩的地方在於我們有更多時間溝通,分工上,我一向會給充足指引,但今次合作是每個人都很有想法,就不似日系做法。日本人會像寫論文般寫好指引,動畫師一定要跟足,只用手去畫,唔使用腦,這是我看到的分別」。

Tommy認為疫情令實拍難以進行,於是更多導演有興趣嘗試做動畫。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任教數碼媒體課程的張小踏(Step)亦言,「這兩三年多了公司願意遙距找藝術家合作,以往如Pixar這樣的大公司是不會容許(動畫師)將檔案帶回家做,因為他們很緊張版權問題,但現在冇計,很多人在家工作,導致全球的動畫師容易找各地的工作,這在老師角度是好的,我都會跟學生講,你不要只看香港市場,應該放眼全世界市場」。她常鼓勵學生到外地找工作機會,不過學生多數興趣不大,反應沒她想像的熱中,「有幾個好想去日本公司做,但好難好難,他們本土又有好多好高質的人,為何會請香港人?」

不過Step亦有學生往外闖,而且闖進的是日本知名動畫公司Polygon Pictures。佐治自2013年畢業後曾在香港CG製作公司工作數年,就往柏林工作一段短時間,自2019年底起在Polygon工作,原本以項目合作形式與公司簽約,已轉為每年續約的員工,他說公司聘請不少外國人,作品在Apple TV、Netflix、Disney+都有播放,包括Star Wars: The Clone Wars、LOVE DEATH + ROBOTS。他提到最初公司請人時是想找專長為製作動畫毛髮的動畫師,而他曾參與製作香港一齣以貓為主角的電影,於是成為適合人選,後來入職時因應公司需要轉為L&C artist,負責燈光及合成。佐治說在香港談動畫,一般被想像為一人創作的藝術作品,但若在動畫作為產業的角度,在大公司的製作崗位會細分,甚至專門負責材質的動畫師,當中也分有特別擅長處理金屬的人。

佐治笑言他並非矢志進軍日本的人,公司的國際化令他少有感受到傳說中的日本職場文化,在工作中也獲得滿足感,公餘時亦會創作(Ig:georgiarto),他現時有意在此繼續發展,也認為想往外發展的香港動畫師可以放開胸懷,毋須局限只想做某種崗位,先入行試試。而以他所知,以全球來看,動畫師人才是供不應求,香港亦有公司向他招手回流工作。

參加影展 尋找海外投資者

如果細心留意,在香港為MV、演唱會、廣告製作動畫的團隊名單中,常會發現Tommy、Step的名字,Step說在教學以外接這些工作,分身不暇,但仍想盡量接,因為希望可藉此與更多年輕動畫師合作,「有時真的接不來,就會眼看這個項目變成實拍,本來多一個project,就多些人有飯食」。她提到近年與動畫相關的大學課程增加,「早20年前沒有,只有我們和城大,每年教出來可能只有三四十個動畫師,現在每年可能有二三百個」。江康泉(江記)亦指出:「在2000至2010年時,香港有很多投資上的需求,與大陸市場發展也有關,但那時香港人才未有那麼多,這10年培育了更多人,但投資又下跌,現在差不多是夾得到的時機了。」

江記對香港動畫未來發展抱正面態度,「動畫及影視娛樂的發展之前都跌得好甘下,去到谷底,差不多到反彈的時候了吧,即使未必升到以前黃金時代的高位,但未來發展亦應該會比這刻好」。展開《離騷幻覺》長片創作計劃的他獲M+委約創作,又有否對他走向國際有幫助?他笑說原意確是這樣,不過疫情下外國人難到訪博物館,這方面難免受限,現時他也一直在接觸電影製作單位,「還待尋得一個好關鍵的投資,令計劃可以開工,但我們的方向很清楚,目標是全球sci-fi(喜歡科幻作品的)觀眾」。

絞盡腦汁pitch 爭取合作機會

勇於外闖的香港動畫師在大製作中找到自己的身位,如果想把自己的創作帶出去,又有什麼方法?要找投資者,參加影展是一大渠道,江記提到在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的經驗,「會見到其他地方有booth(攤位)推介他們的作品,香港也會有,但主要是叫人來港參與影展,又或介紹一些獨立作品,但在filmart(影展),是有人(如製作公司、影視平台)在找可製作成動畫、劇集、電影的IP,香港的booth就滿足不到那些人的需要」。他認為尚欠有能力的人或單位推動,「做過什麼作品、怎樣寫計劃書、展示給人看,如果政府覺得這個工業是重要、值得推動的,可能要負責商貿發展的部門出力,才可令事情順利進行」。

Point Five Creations另一部作品《世外》亦曾獲DigiCon6 ASIA全場大獎,編劇及監製楊寶文就分享參加影展的經驗,「去得影展,不妨試下cold call,我每次去都會看有什麼公司參與,他們會提供電郵地址,就絞盡腦汁開始為pitch(推銷文案)起稿,用好短時間好少文字令人想見你,還必須附一張非比尋常的海報或主視覺圖」。她說《世外》具唐卡元素的海報就引來不少回音,「如果沒有人覆,就要有第二輪攻勢」,從另一個可聯絡公司的連結接洽,爭取會面機會,「要想想第一關為何沒回應,就要用跟之前不一樣的方式」。她與Tommy談起不停跟各單位推銷自己的作品確是非常疲倦,有時見到對方追問表示有興趣便更醒神。

生力軍:建立自己風格 以文化輸出為目標

無論是與國際單位合作、在博物館展示作品、參與影展,都尚在起步階段,未有哪條證實是康莊大道,香港的年輕團隊怎麼想?同為Step學生,也與Point Five合作過的924 Studio,由胡孝宗(David)、羅絡熙、梁俊達三人成立,他們2020年畢業,是香港動畫界的生力軍,對於走出世界,熙說「做得動畫都對創作有些熱誠,大部分動畫師應該都會以有自己作品為最終目標」,而David就說:「最終目標也會想好似文化輸出咁,像以前90年代的香港電影圈好紅,我們可唔可以靠其他嘢做番?這是一個有些遙遠的大目標,始終我們都要先建立香港人自己也喜歡的作品。」而熙補充,「要做到文化輸出,都要找出香港動畫屬於自己的風格或定位,雖然《信之卷》做到好好看,仍是日式動畫風格」。他們形容畢業作《殺死丁力》是「用了比較門面的方法,有香港景、香港電影元素,長寬比用16:9,扮到港產片個mood出來,但接下來我們畢業一兩年,接job有時都有少少迷失」,他們開始有了方向,「平時在instagram我們好似懶係搞笑,都想做搞笑,中間又有些認認真真的,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創作人內心vs.通俗娛樂

幾個年輕人想探索出香港作品的獨特性,熙解釋:「很多創作者投放好多其內心的想法或過去經歷,但觀眾是否想看這些?他們又不會很身同感受你所經歷過的,我覺得最易吸引到人的,就真係娛樂,做好基本吸引到人的元素,就自然有人會看,到時再放一些自己想放的東西進去,這是最有效的。我們留意到之前動畫學生的畢業作品,出到來都比較emo(表現情緒),好多時是講長大後失去夢想再追逐這類題材,所以我們就覺得有點太多,如果要人認識你,一定要行一條之前沒人行過的路,就轉化出通俗一點的路線,着重娛樂性」。他們總想作品大眾也會喜歡,「雖然香港作品歷來參加影展獲獎也不少,但整體對行業又看不到有太大影響,可能最直接有效是與國際品牌合作,像Tommy所做的外國歌手MV,我們都想這是否才最直接觸及到會看動畫的當地人」。924 Studio早前為獨立樂隊TYNT製作MV,「樂隊想以木馬屠城記為藍本,我們就想了一個都幾無厘頭但其實入面有些意思的內容,就做了出來,感覺到那是我們喜歡走的路線,還需要琢磨幽默感,而唔係真係好傳統玩些下流嘢、屎尿屁就叫好笑」。

如何分大動畫這個餅? 投放資源 吸納觀眾

「我們都想香港人睇咗先,自己人鍾意咗先,才可出發去外面,如近排再興起的廣東歌、娛樂產業,都是令自己人鍾意咗先,才衝出亞洲。」當新鮮人這樣想,江記亦留意到香港流行文化再度興盛帶來的前景,「如新成立的MakerVille都宣布有《屎撈人》的製作,電視台或製作公司對動畫是有興趣,不過找明星拍的作品,坐底都有班fans睇,動畫有沒有這些保證?是否要找有fans的創作人或卡通角色合作?可能要《屎撈人》成功,他們就願意再試新的label,如果不成功又從頭來過」。他認為可考慮嘗試日本短片合集的做法,影視平台可將已有的優秀動畫作品集合為一個節目播放,又或以一個主題各有創作的形式製作合集,甚至與一些受歡迎的畫家合作,「如草日、Cuson,可否將他們的創作變成動畫?但要好快,因為網絡漫畫家對題材的反應好快,亦要夠快觀眾才會看,動畫做不做到,我覺得是有可能」。記者問到如果像《天竺鼠車車》持續有新一集幾分鐘的動畫在YouTube上映,人手需要多少?他估計需20至30人,「如果是一個長線製作,有前期、角色設計、故事構思、畫公仔、後期,每個崗位2至3人,不是好過分,但肯定不是兩三個人搞得掂」。

江記與Step都期望,當香港有更多動畫作品,觀眾喜歡,需求更大,動畫師的回報也能漸漸提升。小踏與924 Studio都提到MV製作費一般不高,創作人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江記就說當《信之卷》MV成為熱話:「我估用同樣的資源不會做到第二套,同樣的熱血燒多兩三次都得,但不能持之以恆,冇資源好難成日有咁嘅quality,這套作品應該是吸引大家投放更多資源,而非話畀你聽我哋有好多熱血畀你燃燒。」

■Tommy Ng作品Snakehips & Jess Glynne - Lie For You MV

網址:bit.ly/3LxOF5a

■江記作品《離騷幻覺》

網址:www.dragonsdelusion.com

■924 STUDIO 作品TYNT - DAI MOND MV

網址:bit.ly/3NwRuVv

■佐治作品《鉄鴛》

網址:bit.ly/3PDF7Jc

■《世外》

網址:bit.ly/3MAv7hT

【動畫走出去篇】

文˙ 曾曉玲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