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性教育如何教? 家長老師先上一課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29日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下,香港中小學過去兩年大部分時間都只能上網課,課時變得更緊張,為了追趕課程內容,被犧牲的除了體育課、藝術課外,還有本來已被忽視多年的性教育。但香港學生對性與性別的認識足夠嗎?校內、校外有人聆聽性小眾學生的聲音嗎?家長、老師、社工又可以如何支援性小眾學生?

小童群益會推行「性別無限計劃」多年,社工會入校舉辦有關性傾向專題講座及工作坊,亦向老師、社工提供輔導訓練,推動全面性教育。全面的性教育不止教學生認識男女性徵、如何使用避孕套或避免墮入網上性陷阱等,而是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由初小到成年都能提供適合的課程內容,範疇包括認識身體結構、如何建立及維繫親密關係、多元性別、與性相關的健康議題、性暴力等等。

「性別無限計劃」其中一個聚焦點是提高社會對性別傾向的認識,計劃主任鄒恒是註冊社工,她解釋:「什麼是性傾向,因為大家會覺得異性戀、同性戀,中間就是雙性戀,但其實中間有好多不同的多元性,中間是一個光譜。」例如在性別光譜中,還有跨性別、無性戀、性別酷兒(Queer)等,性別並非二元,不是非男則女,非陽剛則陰柔。性別氣質與生理性別及性別認同也無必定關係,女性可以表現得陽剛,男性也可以陰柔。全面性教育希望年輕人藉了解自己的性別認同,更了解自己,也希望家長、學校能夠提供一個不批判的友善環境。

教局指引完整 實際操作與現實脫軌

雖然香港性教育常被批評保守、不全面,但其實在1997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與教育署(今教育局)曾制定一份《學校性教育指引》,課程內容涵蓋人際關係、社會文化,亦提及學校角色。2008年《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亦有涵蓋性別教育,如高小學生要學習性別角色與關係,初中學習影響個人的性向發展和性態度的外在因素。Miss WoW是性教育工作者和註冊社工,在社交媒體推廣性教育,亦在社區舉辦工作坊,她指這些性教育指引其實頗為全面,但指引與現實的性教育脫軌,因為指引並非強制學校跟從,性教育也非獨立成科,實際上如何教、教多長時間、使用什麼教材,由學校自主決定,「on paper是一個完整的指引,但它是一個theoretical的指引,實際點樣做,不同年齡用什麼教材,其實就沒有」。於是有些學校投放更多資源在性教育,會舉辦性教育周,有些一年舉辦一兩次講座。Miss WoW說:「好多時候學校有什麼問題出現,或者可能有什麼問題出現,不如就找學校社工講下性教育,叫年輕人不要做什麼,講下風險、網上性陷阱,或者援交、意外懷孕,變成很不標準化,而且問題為本,即是有問題才講。」

學校可與NGO互補

但Miss WoW和鄒恒都明白學校的限制,連考試內容都教不完,怎會有時間分給性教育?尤其在疫情兩年,情况更惡劣。鄒恒說:「其實都明白學校有學校的限制,所以我覺得學校角色跟NGO是互補的,譬如有時學校未必有時間,或者學校沒有資源教到的時候,坊間都可以互補。」或學校可以轉介學生認識社區的性教育資訊。近年社交媒體上出現不少性教育推廣平台,如Miss WoW、糖不甩,糖不甩亦與團體「關懷愛滋」共同製作「正面性教育教學手冊」,手冊中有工作紙、情景題,教學生如何以非暴力溝通解決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認識性向等。鄒恒:「成件事我覺得好正面,因為以往我們接觸到年輕人,他們會覺得網上接觸的資訊不正確,或者我們都會擔心,網上資訊的準確度有幾高。」但這些社交媒體的性知識多數正確,「Instagram是年輕人常用的平台,透過這個方式去做性教育或者性別教育,其實我覺得效果都幾好」。

【家長角色】面對子女出櫃 可中立毋須強支持

雖然有社區性教育工作者補位,但年輕人最常接觸的家長、老師、學校社工仍然有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更了解年輕人,與年輕人關係亦更深厚。性別無限計劃同時在學校、家長方面推廣性教育,宣傳正確的性別傾向知識,也訓練家長、老師和社工幫助對性別有疑惑的年輕人。尤其是,當孩子、學生向他們出櫃時,又應如何反應?

第一下回應最重要

「好多時候,性別小眾年輕人去到最後,點樣艱難都好,如果他們的父母支持自己,其實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是這件事。掉返轉,如果父母不支持自己,其實他們最痛苦。」Miss WoW說,家長作為年輕人最親的人,他們的理解對年輕人也最重要。如果家長猜到子女是性小眾,或子女向他們出櫃,但家長未必能夠馬上接受,鄒恒建議家長也先把批評、負面意見放在心裏,給子女一個空間分享和探索,「其實我們第一下的回應好重要,不需要勉強自己一定要好supportive,中立的回應已經ok」。例如當兒子告知你他喜歡男生,你不用馬上支持,也不要馬上皺眉頭,問兒子是什麼時候發現已經足夠,「這個identity對他來說好緊要,而他選擇跟你分享,其實是他相信你,若你recognize這個信任,可能對他來說已經好舒服」。

懷疑子女是性小眾,應怎做?

如果家長懷疑子女是性小眾,但子女未出櫃,鄒恒提醒家長不要主動問子女的性取向,甚至暗示子女要做異性戀者,「有些家長面對自己小朋友可能是同志的時候,其實自己都會心急,他們會問我們,應不應該主動問子女到底是不是同性戀,或者是不是跨性別」。鄒恒說家長不應刻意打開有關LGBT的話題,因為也許子女未準備好,「未必因為他不信任你,可能他自己都消化緊這件事。如果我們好刻意地試探,或者好刻意地想『chok』小朋友去講,如果我是他我都會嚇親,或者我都會不敢講」。最好順其自然,例如電視剛好在播《大叔的愛》,就按劇情不帶批評地閒話家常一下,讓子女覺得有空間跟你分享。

Miss WoW說親子一起看與性別議題相關的電視劇集、電影也是了解性教育,以及改善親子關係的良方,「不要當是性教育,當一個親子活動,我想了解我小朋友的世界,我想了解他們現在看的東西,用這個角度一起看這些資訊,然後抱住好奇心,非批判,去聽下他們講他們如何看這些事情,可能都是重要一步」。年輕人也可以主動教育父母有關性別的資訊,從日常生活中滲透有關性別的知識,再帶父母一起參加工作坊,認識性小眾,「核心都是愛,去到最後我都是愛我的小朋友,如果我真的愛他,不想看到悲劇發生,可能可以抱住一個開放、非批判的態度,多溝通」。最理想是雙方能夠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分享各自的擔憂和期望,子女向父母坦白,希望他們如何支持自己,父母則可向子女坦白,表示自己擔心子女的人生會過得更艱難。儘管父母未能完全接受子女的性向,但至少能夠明白和理解子女。

【學校角色】代入學生角度 建立互信減隔膜

在校內,老師和社工對待學生出櫃、了解年輕人的態度與家長相若,但比家長多了一重角色,鄒恒說:「有時可能家長面對着小朋友identity confusion的時候,可能他自己也很無助,所以我想老師和社工的角色就是,除了在學校裏教育這件事之外,也讓學生和家長接觸到適合他的資源。」如轉介學生和家長到有關機構上工作坊。在輔導學生期間,老師和社工也要注意溝通技巧,不要否定學生的性別認同和性取向,過程中也可以代入學生那個的角度,引用年輕人的語言,「比如有些人會介紹自己另一半為男朋友、女朋友,或者partner,我們就嘗試用他們的語言去稱呼他另一半,instead of你朋友這樣」。代入年輕人的角度,能夠減少雙方的隔膜,也有助建立雙方互信和關係,「有些成年人會覺得,你這個身分會好難行㗎喎條路,為什麼你要揀這條路呀,但第一步不需要好刻意地分享我們的judgement,open地去聽年輕人講,其實他的聲音都好重要」。

比起強制性教育獨立成科,規定每星期要教授一定課時、一定內容,鄒恒相信先準備好足夠配套,如培訓老師、社工有正確的性教育知識,設計合適的教材更重要,「究竟教的那個人點樣教,或者如果本身老師或者社工,對這件事都不了解的時候,傳遞出來的信息又會不同,所以要不同東西配合」。她舉例,如果教育局推行新的英文科課程大綱,但老師英文能力不足,或者不知道如何教授,那強制執行新課綱也未必是好事。而青春期時,年輕人既面對身體變化,又面對人際關係等成長困難,老師、社工能夠提供正確的性別認同資訊和支持,對年輕人來說也非常重要,「尤其跨性別的朋友仔,在青春期時,其實面對自己身體變化的焦慮好大。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係咪唔好呢,我係咪有病呢,但當他們知道這些資訊,知道原來不是的時候,對於他們接受自己是有幫助的」。

性教育不是青春期才需要

青春期正確的性教育知識對年輕人重要,但性教育並不只是青春期才需要,全面的性教育應該及早開始,不同年齡教不同階段的性知識,當成年人準備好、有充足性知識教授,就算幼稚園、初小學生,也可以教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性別觀念。鄒恒舉例,「小朋友可能4、5歲已經問,點解我跟爸爸的身體不同,點解我跟媽媽的身體不同。當他們這樣問,而家長ready的時候,其實已經一個是好時機」。

■性別中立育兒

不灌輸二元概念 打破性別定型

Miss WoW曾跟家長舉辦性別中立育兒工作坊,探討在香港做性別中立育兒的可能。性別中立即摒棄性別二元和性別定型,女生不一定穿粉紅色衣服,男生不一定要玩玩具車,甚至由懷孕開始,父母就不介懷肚子裏的是男生還是女生,因為性別是流動的,生理性別並不代表性別認同。性別中立育兒希望建立一個環境,讓小朋友能夠自由探索其性別認同,他長大後可以喜歡男生,可以喜歡女生,可以是queer,「有意識地不在家庭教育中灌輸異性戀,或者非男則女的二元概念,例如『你男仔啲啦、男仔唔喊得、第日無女仔鍾意你㗎、女仔要斯文啲』,這些好性別定型的觀念」。雖然聽起來很遙遠,但她形容自己像播種,當天天在instagram看性教育資訊的這一代成為父母,或許性別中立真的能夠更普及。甚至由家長由下而上推動,要求學校改革性教育,政府推行性別友善政策,「如果我們的性教育能夠做到,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番佢自己,而不被批判,我覺得這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

【性教育篇】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