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老人跌一跤,出院怎麼辦?
要實踐居家護老向來都不容易,老人家本來懂得自理生活,甚至是「一家之煮」、「至叻長老」,一旦跌倒斷骨、中風或大手術後,身體隨時會急劇退化,起居一切都要倚仗他人,這轉變實在使人沮喪。對整個家庭而言亦是一項大挑戰,若照顧者的抑鬱焦慮無法梳理,可能反過來演變成虐老悲劇。
翠絲向我求救,說道:「福哥,怎麼辦?醫院出最後通牒!我最遲星期六就要接媽媽出院。你教我怎樣做!」
翠絲是太太舊同事。公事上,她們是最佳拍檔;私底下,她們是閨密姊妹。翠絲比太太年輕,至今仍是上班族,年尾就榮升為退休族了。
股骨頸骨折 1年內死亡率近兩成
10年前,翠絲媽媽在家跌了一跤,髖關節在大力撞擊下,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是最危險的老人骨折。醫學研究顯示,香港股骨頸骨折患者在1年內死亡率接近兩成。因此,老人股骨頸斷裂絕對不能輕視。
不過,10年前翠絲媽媽的那次意外尚算幸運。她成功更換了股骨,而且康復理想。因此在那10年間,生活仍能自理,只需用拐杖便能在家自如行走;無論是上廁所、吃飯、冲涼,都不需要別人特別幫忙。因此,翠絲曾說:「媽媽雖然跌了一跤,仍大步檻過,真好彩。現在她生活如常,我好感恩。菲傭姐姐也幫輕了我,沒有她,我恐怕應付不來。」
這確是實情,對很多家庭而言,外傭分擔照顧長者十分重要。怎知聖誕節前夕,翠絲收到兩個壞消息。首先,菲傭姐姐突然因家中急事辭職還鄉;雖然僱傭中介公司說盡力幫忙,但預計最快要兩個月後,新聘的外傭才能到港。換句話說,翠絲要忍受最少兩個月「外傭真空期」。對她來說很是吃力;第二個壞消息是,她發現媽媽最近步履不穩,每次從梳化站起時「腳軟軟,腳震震」, 令翠絲很擔心!
梳化軟又矮 長者高危位
「梳化又低又軟又沒有扶手,不適合老人家坐!」我即時告誡她,「你在家中要設一個『皇位』給媽媽坐。快去找一張實淨、穩陣、有扶手、高背靠椅子給媽媽!事不宜遲啊」!
「Yes sir。收到!No worry,立即去買。」翠絲的即時回應仍在耳邊,怎知一天後手機閃出了她的信息:「媽媽昨晚跌了一跤,送往急症室,現正在將軍澳醫院留醫。」原來老人家從梳化站起時,真如所料,腳一軟、身一側,就跌了一跤。翠絲懊惱的說:「唉,我買了椅子,差一天就送到。想不到,媽媽真的出事了,好後悔啊!」
不過,隨後的消息讓她更感懊惱。因為醫生說:「婆婆今次跌倒不幸地擊中舊患,之前裝置的股骨關節移了位,若要糾正,便要把舊有裝置移除,更換另外一個髖關節。預計手術非常繁複,病人可能會大量出血,死亡風險極高。鑑於病人年齡及身體狀况,擔心病人未必能承受這個超大型手術;但如果婆婆不做手術,重新走路的機會很微。另外,她需臥牀康復的時間亦會頗長。」
疫情影響 多重夾擊
其實,醫生的解說已甚清晰。做手術,要面對不能承受的風險;不做手術,老人家可能從此走路有困難。這個兩難局面,翠絲最終讓媽媽自己決定。媽媽選擇不做手術。因此,聖誕開始老人便留院接受治療,先在急症醫院住了4個多星期,然後轉往療養醫院住了3個多月。翠絲媽媽一共住院4個多月。其間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醫院謝絕一切探訪,家人未能獲准探視,相信老人情緒一定有所困擾。
熔斷機制下,新聘的外傭抵港日期一拖再拖,遙遙無期。所以,翠絲既掛念母親在院的情况,亦憂慮母親回家後未有足夠人手照料。不過,這難題似乎也避不了。3月中旬接獲醫院通知:「在疫情肆虐下,病人所住醫院將改為『新冠指定醫院』。所有非新冠患者須出院回家康復,務請盡快為病人辦理出院手續。」
翠絲一收到這通知,立即向我求救。雖然知道母親必須回家,但心理上她仍未準備妥當。
「居家護老」向來都不容易,尤其當老人本來生活自理,是「一家之煮」,是孫兒「至叻嫲嫲/婆婆」,是家中的照顧者時;一旦中風、斷骨或大手術後,便頓時變成被照顧者,起居一切要倚仗他人。這轉變實在使人沮喪。對整個家庭而言,亦是一項大挑戰。
找專業評估 改動家居更妥當
要提供適切家居護理,殊不簡單。事前足夠的準備、家庭成員的體諒、護老知識的掌握、家務分工的配合等都缺一不可。
首先,長者居所要合適。我們要審視家居硬件是否適合長者居住。例如家居設施是否無障礙?便椅能否推進洗手間?輪椅有足夠地方擺放嗎?浴室設備要不要改動?家中哪個位置需加裝扶手?睡牀需要換上防跌欄裝置嗎?一連串問題將一湧而至。尤其香港寸金尺土,居所要即時改動,真是談何容易。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我眼見不少家庭,雖花了金錢和時間改動,最終都未能照顧長者所需。因此改動之前,最好得到職業治療師對長者能力的評估,然後根據家訪後所提出的建議改動,這樣定必更為妥當。
長期照顧易壓力爆煲
其次,家居照顧要周全。病人失能後,日常生活如走路、沐浴、如廁、穿衣、進食、梳洗等都需人協助。家中照顧重擔應該由誰來擔當呢?家人是否需辭掉工作才能當上照顧者?他有足夠體力去應付嗎?照顧者是否需要相關知識和技巧嗎?這又是一連串的問題要考慮和解決。
我還未把話說完,翠絲已嘆氣道:「福哥,怎麼辦?我現在已感到很大壓力!」
沒錯,當照顧者必會感受巨大壓力。對很多家庭來說,照顧長者責任自然落在家人身上。不過,長期照顧並非易事,我見過不少照顧者壓力爆煲而不自知。他們感到抑鬱、焦慮、腰背痛、失眠等。照顧者壓力未獲梳理,甚至會引致虐老,問題時有發生。
因此,居家護老者必定要懂得尋求支援。香港現時仍有不少由政府資助的社區服務,其中包括:家務助理服務、改善家居照顧服務、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短暫住院服務、短期日間暫託服務等。社區上,還有專為護老者而設的培訓課程及紓緩喘息服務。由於宣傳不是太普及,很多家庭都不知道相關服務,有需要人士亦沒有向醫務社工或社會福利署查詢,因而沒有得到相關服務。
「福哥,我全靠你了!接阿媽出院後,就要請你來看看,教教我應怎樣做,好嗎?」翠絲問。
當然好。莫說翠絲是太太的閨密,我自然不敢怠慢,照顧醫治耆老病者,更是我的專業,責無旁貸。
■新書推介:梁萬福教踢精彩下半場
人到中年,正如足球比賽來到了中場休息,是時候回顧上半場的得與失,好好準備踢一局精彩的下半場。
◆《好好準備變老──老人科醫生給Young Old活得自在的實用提醒》
作者:梁萬福
出版社:皇冠
價錢:$128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