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具中國特色的獅子山故事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17日

【明報專訊】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紀念在即,「回歸」的意義漸被改寫。自社會動盪後,公民社會瓦解、小市民害怕發聲,當權者遂以自己的論述取而代之。中央電視台近日熱播、傳聞香港開電視以2000萬元購入播映權的《獅子山下的故事》,就是重塑「具中國特色的香港故事」之好例子。

顧名思義,此慶祝回歸的「獻禮劇」,以港人「獅子山下」精神為藍本,講述幾個合作經營茶餐廳的拍檔及其家人,自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至今的奮鬥史——茶餐廳老闆香港人李高山(譚耀文飾)在內地娶妻,太太梁歡(胡杏兒)既漂亮又聰慧勤奮,極速融入香港生活,後來丈夫意外去世,梁歡成為當家,把茶餐廳發展得有聲有色;廚師出身的羅一同(謝君豪飾)在英國被欺負,因而邂逅「番書妹」甄茜美(樊亦敏飾),不過妻子和勢利岳父甄建華(郭鋒飾)逼他移民英國令他甚苦惱,他本着「中國人不做二等公民」的思想,決定留港建港;好賭的「叉燒佬」勞金(黃覺飾)被妻子拋棄,更窮得要賣女,幸好兒子勞永逸生性懂事,女兒也回來一家團聚。隨着時間流逝,三個拍檔的子女逐漸成長(演員包括周柏豪、吳千語、李治廷、陳家樂等),有人做警察,有人當上記者,有人從政,這幾個青梅竹馬的朋友,在大時代的分岔口遇上不同的人生抉擇,最後當然是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建設美好香港(之類)。

香港「被代表」已是常態

劇集下周才在香港首播,在中央台亦只播映一星期,但在內地已有不錯評價:有網民認為此劇地道港味濃厚、小人物故事貼地,更被譽為內地另一神劇《人世間》的香港版。的確,對於不少內地觀眾來說,這劇是好「香港」的,但這也看得出兩地觀眾對香港流行文化的理解,有着巨大落差。劇中部分香港演員,可能曾是當紅小生花旦,但早已不成氣候,北上發展是因也是果。在香港被戲稱為「胡囧囧」的胡杏兒,在內地竟然獲讚「神演技」;與主角少有沾上邊的譚耀文,竟然成為渾身是戲的老戲骨;謝君豪那些舞台劇式的浮誇表情和動作,內地觀眾竟然認為是「香港小市民的喜感」。配角如黃一山、梁競徽等能參演此劇,可能多得他們的愛國心。由這些演員在此「獻禮劇」代表香港,反而當今在香港最受歡迎的藝人連影也不見,奇哉?

香港「被代表」已是常態。茶餐廳的菠蘿油奶茶餐蛋治燒味,都是這城的文化符號,但它們不代表整個香港,以這些東西去包裝的價值,也不一定受港人認同。筆者看了此劇首兩集,已發現不少藏在茶餐廳食物中的糖衣毒藥。例如李高山將香港人的拼搏精神歸咎於「香港係英國殖民地,殖民政府管治之下無保障」(明明《明報》早前才報道有教科書聲稱「香港不是殖民地」,奇怪);梁歡駁斥甄建華「大陸人移民香港就係搵着數」的批評,義正辭嚴地說:「香港係中國一部分,我哋落嚟唔係移民,係一家團聚,你唔識英文唔識路,做人哋二等公民先係移民。我喺度就算畀人排擠,都係自己人、中國人,去第二度係畀鬼佬蝦。點解唔可以齊心協力留喺呢度做好香港未來,而去第二度做二等公民畀人歧視呢?」在香港移民潮回歸的當下,這些唱好中國,唱衰外國(尤其英國)的主旋律論調,究竟說給誰聽?念着這些對白的香港演員,是發自內心,抑或是「戲子無情」?

就像無綫與內地合製的歌唱節目《聲生不息》一樣,這齣台前幕後都有港人參與的劇集,目標觀眾並不是香港人,只是官方利用「香港」這符號,說它想說的故事。畢竟那些被港人厭棄的本港藝人、由內地歌手孫楠以不鹹不淡的廣東話唱出的《獅子山下》和那個我們覺得已面目全非的香港,還有宣傳統戰的剩餘價值。

不能不提,此劇的其中一個出品人叫文宏武——他現職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據《香港商報》報道,此公司是「由中央主導成立的大型文化央企,致力開發香港的文化產業,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亦曾任聯合出版集團(即「三中商」等出版社的母公司,現隸屬紫荊文化)董事長兼總裁,2018年出任中聯辦秘書長。不能說得更明白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開電視 沙發薯 獅子山下的故事 梁慧思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