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從「B隊」踢到「亞洲足球王國」 港足鬥志 燃起香港意識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19日

【明報專訊】香港足球代表隊提早出線,成功晉身亞洲盃決賽周,對上一次出線已經要數到1968年。但原來在1968年亞洲盃,同場競爭的中華民國隊球員同樣是土生土長的香港球員,因為在70年代前,高質素的香港球員會代表中華民國隊,香港隊反而淪為「B隊」。香港曾經獲譽為「亞洲足球王國」,香港球員組成的中華民國隊連贏兩屆亞運金牌,亞洲足協總部亦曾設在香港,1956年第一屆亞洲盃更由香港主辦。

翻開《簡明香港足球史》的大事表,你會發現不少由「中華民國隊」奪得的大賽獎項,都列入香港足球歷史。作者賴文輝是死忠香港球迷,在花墟球場睇波睇到大,研究香港足球史多年。他解釋,從1910年代到1970年代,中華民國挑選香港頂尖球員出賽是球壇傳統,因為在香港加入國際足協前,如果香港球員想出戰國際賽,只能代表中華民國,「在1954年亞運會之前,香港沒有參加過國際賽,因為不是國際足協會員,所以沒有資格參加國際賽」。那麼為什麼香港不加入國際足協、1949年後香港球員仍然代表中華民國,就要由上世紀初說起。

港球員曾為中華民國出戰

香港開埠後,英國人帶來足球運動,至1914年香港足球總會成立。香港足球史學會會長伍國峰指出,「同一個時期才開始有香港代表隊,但香港代表隊其實是隸屬在英格蘭足總轄下,不是國際足協,因為香港是英國殖民地」。香港不是國際足協會員,不能踢國際賽,只能踢埠際賽,主要對手是上海足球總會,因為不少英國人居住在上海租界內。香港後來也跟越南、菲律賓等西方殖民地國家踢過。

同一時期,一河之隔,中華民國在1912年成立,隔年中華民國隊第一次獲邀參加國際足球賽,也是第一屆的遠東運動會。伍國峰稱遠東運動會類似亞洲地區的奧運,只容許遠東國家參加,於是中華民國徵召接受英式足球教育、球技較好的香港球員出賽,如香港一代球王李惠堂曾代表中華民國出戰1936年柏林奧運,表現大獲好評而應邀到歐洲巡迴比賽。即使到5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仍繼續在香港招募球員。伍國峰解釋,「大陸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了,中華民國不可以走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搵足球員㗎嘛,剛剛搬過去台灣,也無可能咁快發展到足球事業。傳統上已經在香港搵過人參加奧運會,咁點解不繼續在香港搵人參賽呢?」

想代表華人 不想代表英國

直到1954年香港正式加入國際足協,派出香港代表隊出戰亞運,就要跟中華民國隊爭人。伍國峰翻查舊報紙,報紙上記載足總會議紀錄,「當時足總主席史堅拿曾經在足總大會上講過,如果中華民國要揀人,我們讓他們揀先,因為是傳統」。中華民國隊先揀球員,自然中華民國隊內都是最一流的香港球員,令人覺得香港隊是次級的「B隊」,但伍國峰強調當時香港隊球員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不是差中華民國隊太多,「(中華民國隊)也只是揀18至22個球員,全香港咁多球員(逾百人),你揀了18至22個,其實剩下來的那些都不是渣㗎喎」。

賴文輝說,當時連球員也比較想代表中華民國隊,而非香港隊,「香港那時未有本土意識,好多球員傳統就覺得,代表中華民國就是代表國家,代表香港是代表英國殖民地」。如同大部分香港人,足球員大多是由內地移居到香港,視香港為工作的地方,但真正的根仍是中國,掙到錢也會寄回鄉下回饋國家,「好多人不會覺得自己是香港人,覺得香港是暫住的地方、僑居地,未有落地生根這個想法」。賴文輝訪問前球員,球員說作客東南亞國家時,中華民國隊與香港隊的待遇也有明顯落差,中華民國隊受華僑歡迎,相反香港隊會被人噓,因為華僑同樣覺得香港隊代表英國,中華民國隊才是代表華人,「聽球員講好慘㗎,比如中華民國和香港一起參加同一場,華僑會送好多禮物給中華民國球員,有剩才給香港隊」。

到60年代中期,香港球隊的左派勢力開始抬頭,香港球壇開始有聲音反對代表中華民國隊,賴文輝說,「加上香港的外國人都開始覺得,有咩理由我們香港人走去代表中華民國,香港隊會受影響吖嘛,就開始想辦法阻止香港球員代表中華民國」。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並相繼失去亞洲足協等大型體育組織的會員身分,台灣也停止在香港徵召球員,香港隊和中華民國隊之爭告一段落。但曾經踢過中華民國隊的球員不能再代表香港隊出賽,因為不能轉籍。

亞洲足協舊總部 首屆亞洲盃主辦

亞洲盃的起源與香港也有淵源,早在40、50年代,香港就有「亞洲足球王國」之稱,香港球員更在遠東運動會取下九連冠佳績,伍國峰形容50、60年代是香港足球最輝煌的年代。在1954和1958年,香港球員代表中華民國在亞運奪冠,1960年香港球星張子岱加盟英國球會黑池,出戰英格蘭甲組聯賽。在50年代,香港也跟新獨立的亞洲國家踢友誼賽,如印度、緬甸、馬來亞、韓國派出國家隊到香港作賽。伍國峰解釋,「這些新國家透過足球外交,更加標榜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透過派球隊出去不同國家踢,香港都受惠於這個情况,可以跟好多地方交手,所以才有成立亞洲足球協會這件事」。亞洲國家一致推舉以香港為總部,成立亞洲足協,亞洲足協會長由香港人羅文錦擔任,第一屆亞洲盃也由香港主辦,「所以香港足球地位在那時候是去到最高峰」。第一屆亞洲盃由香港主辦,香港自動獲得出線資格,最後得到季軍,是港隊在亞洲盃史上最好的成績,到第三四屆香港都能晉身決賽周,然後相隔54年至今,港隊才再晉決賽周。

香港歷史學家丁新豹在《簡明香港足球史》說自己是前狂熱「擁南躉」(南華球迷),他形容香港足球在50、60年代與韓國不相伯仲,而凌駕於亞洲其他國家之上,到70、80年代亞洲各國急起直追,香港已被部分國家超越,但香港足球隊仍偶有佳作。伍國峰亦說70年代是香港代表隊的黃金一代,只可惜差點運氣,「大約1973年到1981年間,因為集中精力培育新一批年輕球員,大部分當打球員都效力香港代表隊,中華民國唔爭人,好多屆的外圍賽成績都好靚,咁輸咩呢,輸運,真心係輸運」。他舉例,在70年代,香港隊多次在大賽外圍賽戰到最後一局,贏了該場就能晉級,但幾乎次次都和波,要以互射十二碼決勝負,只可惜香港隊輸在十二碼,如1975年亞洲盃外圍賽對朝鮮、1979年亞洲盃外圍賽對馬來西亞、1980年世界盃外圍賽對中國,「所以其實在那個時期,香港隊是有能力跟中國、朝鮮以至其他亞洲一線球隊去作戰,但點解全部都出唔到線呢,就是因為互射十二碼」。

1975年對朝鮮最精彩 踢足3句鐘

而說到70年代最轟動、精彩的球賽,必數1975年亞洲盃外圍賽,香港對朝鮮,踢成三比三,再互射十二碼,足足踢了3小時。最後香港不敵朝鮮,但香港人仍士氣大振,雖敗猶榮。伍國峰解釋,「那時候朝鮮是一支相當強的球隊,在1966年世界盃擊敗意大利,進入八強,再對上後來的季軍葡萄牙,上半場也領先三球」。對上朝鮮這個勁敵,香港人也心知出線有難度,但香港隊在90分鐘能夠保住二比二打和,加時再先入一球,可惜臨完場失球,最後互射十二碼決勝負,也射了14輪,「即係由第一個球員開始射到最後一個龍門都未分到高下,射到第14輪,終於香港射輸。嗰場波據老球迷回憶,8點鐘開波,11點幾才可以離開香港大球場,行返落去銅鑼灣搭車,你就知道這場波幾咁精彩,打到幾誇張」。

70年代港隊愈戰愈勇,屢創佳績,也令港人對港隊改觀,伍國峰說這場波團結了香港球迷,「以前啲人覺得香港隊好醜,即是B隊,次級球隊,1975年亞洲盃那場波之後,啲人就開始覺得香港隊不是咁渣㗎喎,世界盃八強的朝鮮都差啲贏到喎,加上已經無中華民國這個陰影,所以慢慢認同香港隊」。社會學家呂大樂在《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一書中,稱香港隊藉球賽由B隊變成香港代表,並且能團結球迷與社會大眾,對70代香港意識形成也有一定的角色。賴文輝形容,「香港人以前會覺得,我只是來了香港的中國人而已,但這場波之後開始有香港人這個本土意識」。及後球迷也持續關注港隊成績,港隊在1977年世界盃外圍賽也戰勝新加坡,第一次晉身世界盃亞洲區最後五強;1985年世界盃外圍賽香港作客北京,二比一爆冷擊敗中國,球迷稱為「五一九之役」。

千禧年步入「冰河時期」

然而到90年代,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嚴重影響香港球壇經濟,加上1998年揭發打假波醜聞,導致2000年後香港足球進入「冰河時期」。伍國峰說:「九七金融風暴一鋪打冧香港足球,好多老牌球會宣布解散,好多球員失業,當打球員不再踢波,年輕球員都不入行,變了香港隊連選人都好困難,唔係點會有咁多入籍球員。」當時商業勁旅快譯通退出聯賽,主力球員涉打假波案的老牌球會星島,亦退出聯賽及解散,年輕球員楊熙智、姚學文轉職消防員,香港球隊實力下降,經常只得幾百甚至幾十名觀眾入場觀看球賽,甚至出現場上球員比球迷還多的情况。直到南華中興,改善香港球會的市場推廣,加上2009年港隊在東亞運動會奪金,才重新吸引球迷支持香港足球。

伍國峰回想2000年代的冰河時期,香港足球一片死寂,「冰河時期係好慘,我們這些香港球迷係畀人歧視,你話你捧嗰支是香港的南華?你話你捧嗰支是香港的愉園?會用懷疑的眼光看你,或者覺得你唔識波,因為那時有英超直播、意大利波直播、德國波直播,大家都看那些」。經歷過冰河時期,他更覺得記錄足夠數據、研究香港足球歷史、講述足球故事重要,「香港足球唔好話輝煌,曾經都有好多好耐人尋味的地方,我們好想跟人分享,好希望過十年之後,球迷可以講番,我睇波的時候係咁,阿仔你知唔知,有這種傳承,香港足球代表隊才可以源源不絕地繼續去,都有人支持」。

※香港足球史時序表

‧1841年 英國登陸香港,現代足球傳入

‧1908年 首支華人足球隊成立

‧1914年 足球總會成立

‧1934年 香港球員代表中國第九次獲遠東運動會冠軍

‧1936年 香港球員代表中國參加柏林奧運

‧1954年 香港球員代表中華民國贏得亞運足球金牌

‧1956年 香港主辦第一屆亞洲盃足球賽

‧1958年 香港球員代表中華民國衛冕亞運足球金牌

‧1968年 足球總會推動職業足球

‧1975年 亞洲盃外圍賽對戰北韓,香港與北韓加時賽和三比三,互射十二碼負十比十一

‧1977年 香港首次贏得世界盃外圍賽小組賽出線權

‧1985年 世界盃外圍賽二比一擊敗中國,又名五一九之役

‧1998年 揭發打假波醜聞,5名球員被判入獄及終身停賽

‧2009年 香港贏得東亞運足球金牌

※香港足球史趣聞

球星坐直升機過海踢波

1972年6月7日,球星仇志強由花墟球場乘搭直升機往香港大球場,出戰有球王比利壓陣的巴西勁旅山度士。當天下午仇志強代表南華對戰星島,因為當時未有過海隧道,為了趕及夜晚的賽事,比賽一結束他就坐直升機過海,在大球場上空盤旋一周後,在跑馬地降落,然後轉乘汽車前往大球場。

曾有球王踢死人?

球迷笑說球員大力到踢死人,香港著名球王李惠堂就真的試過踢死人。1931年,李惠堂到越南西貢比賽,當時因雙方球員衝突,甚至有球迷衝入球場攻擊李惠堂,李惠堂為了自衛一腳踢中球迷後腦,最後球迷留醫一個月後傷重不治,李惠堂後來提及此事,表示是一生憾事。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