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珍寶的方法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26日

【明報專訊】網上很多人把「珍寶」視為一個符號——「珍寶海鮮舫沉沒」象徵「香港沉沒」。執筆之際,新聞說珍寶未沉,而是傾覆,船身上下倒轉。朋友說,半沉半浮的狀態,好像更像「香港」。我是有同感的,只是不想停留在這感受,而是想借此機會去學點什麼。讀了幾天資料,才把自己從符號中抽身出來,記得「珍寶王國」其實有幾條船、涉及很多故事。

我最先感興趣的,是「珍寶」的起源。大體來說,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把「海鮮舫」視為一種金錢打造出來的寶船。不少資料都強調誰是老闆。例如第一隻船是建於1950年代的太白海鮮舫,船主是一名中環的酒樓老闆袁容,而客人多是南北行的商賈;第二隻船出現於1960年代左右,由海角皇宮集團購入了一隻叫漁利泰的船,建成海角皇宮,成為太白的競爭者;第三隻船是珍寶,先是由一名商人王老吉(是香港仔的地區商人,不是賣涼茶那位)投資興建,但在船完工之際的1971年發生大火,燒死了34個工人和附近漁民,使王老吉無以為繼,由何鴻燊和鄭裕彤把船買下和升級。1980年代,珍寶收購太白和海角皇宮,由三強走向統一。

但「珍寶王國」的名稱,是2003年才出現。當時是SARS時期,何鴻燊之子何猷龍接任船公司兩年,在訪問時稱,對香港旅遊業前景有信心,特別是2005年迪士尼將會落成,因此大力投資去迎接旅遊經濟的黃金時代。那時起,珍寶才增設茗茶、酒坊、博物館、海鮮市場、商店及廚藝班等。「珍寶」作為一個「王國」,恰恰處於21世紀兩次世紀大疫情中間,其實不到20年歷史。

歌堂躉 海鮮舫

第二種說法,強調「海鮮舫」是水上人的文化。黎志邦教授的《從前有個香港仔》便如此邀請讀者想像一個水上人的生活世界:那裏有住家艇、曬家艇(用來曬晾和製作漁產)、送人艇(交通用)、專責供水的水艇、專責飲食的粥艇、叉燒粉艇、生果艇、雜貨艇,甚至有賣西服和打麻將用的艇。而「歌堂船」(又名「酒艇」),專用來供船民用作嫁娶喜慶宴會和慶賀神誕聚會,自1920年代起便出現,到了二戰後更愈來愈多。人們會在船上蓋棚聽粵曲,故又名「歌堂躉」。喜慶不是天天有,於是酒家便裝修一下,改裝為海鮮舫,招待本地和外地旅客。

1950年代,香港仔有6隻酒家船,包括太白、合記、全記、福生、廣寒宮和漁利泰。在70至80年代,有7隻:全記、三多、五記、深記、張老貴、好景和漁民大禮堂。我後來在一些舊報看到,7艘船變成3艘,除了是汰弱留強,還有其他原因——1971年的珍寶大火後,政府要求船隻要鐵製而非木製,使經營成本大增,資本要夠雄厚才可以維持下去。

所以消失的,不只是珍寶船的實體,似乎也包括那個約20年歷史的旅遊王國,還有某種民間的集體記憶。可能沒有人能夠拯救實體的船(有當然好),而私人生意的狀態也不應是公眾的考慮,但集體記憶——特別是水上人的生活世界和海鮮舫文化——則很值得延續下去。

從這裏去想,除了要哀悼珍寶,便也得討論如何處理太白,因為這對如何延續地方文化記憶頗重要。「珍寶」此符號如果太大,甚至可能會掩蓋了太白——很多人都以為周星馳電影《食神》的決鬥在珍寶,但其實是在太白。現時,太白的實體仍然停泊在香港。

沉沒後成永恆符號

太白的意義,也似乎比珍寶王國的其他成員更有可塑性。另外兩隻船,意義幾乎已被判定。珍寶拖出了南海,既讓人不捨和憤怒,但可能也因而被人記住,甚至在美感上很有成為神話的潛能。現時,很多年輕的文化工作者在搶救不同消失中的香港文化,包括拍片、寫文章、做資料庫。若干年後,如果珍寶成為一些電影或遊戲世界的一部分,例如《水行俠》和《加勒比海盜》之類的電影,並不出奇。它沉沒,但很可能變成永恆的符號而被記住。

海角皇宮最後成為了外交禮物,也最被人遺忘。它被改造成賭船,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停運,後於1999年被售往菲律賓成為「珍寶王國海鮮舫」。據報,由於澳門開放賭權,何鴻燊要分散投資,便把船變成賭船,送給菲律賓,但受當地(特別是天主教徒)猛烈批評鼓勵賭博,最後也無法維持,2008年倒閉,剛好青島市政府到香港招商,何鴻燊達成協議,把船於2011年轉到青島膠州灣,但好像從來沒有變成什麼。它現在於青島沿岸成為廢棄的場所——可以讓青島文青探險打卡。

太白船的將來

其實,海角皇宮本身也有值得記錄的故事。最後流落青島的那隻賭船,原來是第二代海角皇宮,而第一代的海角皇宮,本來的名字叫「漁利泰海鮮舫」,後來又改名為「漁民大禮堂」,專做漁民酒席生意。「漁利泰」後人冼培安先生在一些訪問提及,「漁利泰」本是傳道船,後來成為水上人結婚的禮堂,到冼家淡出海鮮舫的生意,又在1959年開了香港第一間茶餐廳。

太白船在南海和北方海岸中間,仍然未知它可以成為什麼。媒體報道,太白比較小,營運成本低,出山的機會很大。這兩天讀舊報章,看到工人每年都維修船隻,發現太白的船底比起珍寶更堅韌,材質更好(《香港商報》太白船底鋼料勝珍寶(2010))。它可能會是愛國蛇齋餅糉鴨仔團的午餐地點,可能是文青打卡點,可能是高級河船,或水上人文化博物館,視乎有誰在乎它。

文˙Josef L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