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日本網民製作「M痛7級表」,最高級別為「被鉛球擊打」!
中醫認為,經痛是衝任二脈和胞宮(即女性子宮位置)氣血失調所致,分為「不通則痛」及「不榮則痛」。註冊中醫孔慶禮指出,香港女士多為兩者夾雜。
1. 不通則痛
‧ 腹痛拒按,愈按愈痛
‧氣滯型,多伴隨情志鬱悶或煩躁易怒、經前乳房脹痛
‧血瘀型,感覺刺痛或絞痛,月經血塊多而色黯,排出後能減輕痛楚
‧寒邪型,多有感染寒邪的病史,或進食過多生冷食物等
2. 不榮則痛
‧隱隱作痛,腹痛喜按,按壓後減痛感
‧多由氣血不足引起,面色蒼白、少氣懶言、疲乏、頭暈等
子宮痙攣缺氧
西醫角度,經痛成因主要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 原發性
子宮肌肉收縮引起,當收縮較劇烈或會出現痙攣,影響周圍血管收縮,令血液難以供應氧氣至子宮而出現缺氧,造成經痛。
一般情况,經期首3天下腹位置陣痛、痙攣性疼痛,腰部、大腿亦可能現痛楚,之後慢慢消退;較常見於未生育的女士,服食止痛藥可緩解。
2. 繼發性
多由其他疾病引致,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等,下陰發炎亦可引起。痛症可能發生於經期前,一直延續至經期完結後;服用止痛藥未必能紓緩。
止痛藥及早吃 泡腳按穴紓緩
紓緩經痛,中西醫各有妙招,不妨學幾招傍身。
1. 泡腳
中醫認為經痛與肝、脾、腎三臟關係密切,當中肝經、脾經與腎經始於足部,雙腳有不少穴位可調節3個臟腑功能。用暖水泡腳,可溫通肝脾腎三臟經絡,減輕痛感。泡腳時根據臟腑不適位置,加入相應藥材。
‧病位在肝:小腹位置很痛,可用溫肝的吳茱萸煎水浸泡
‧病位在脾胃:或是氣血不足導致經痛,可用乾薑、桂枝
‧病位在腎:隱隱作痛,甚或伴隨腰骶部痛感,可加粗鹽
泡腳方法:水深需達腳踝3寸或以上,泡10至15分鐘
注意:不適合熱性體質及泡腳後更覺精神的人,以免影響睡眠
2. 止痛藥
經痛時,可服用撲熱息痛等止痛藥紓緩不適;如有劇烈經痛,周寄雯建議吃含消炎成分止痛藥較理想,而且應在痛楚開始時盡快食用,「毋須待最痛時服藥,因神經受到刺激後才服用,藥效會打了折扣」。不少人對服食止痛藥有所顧慮,她認為:「一個經期通常只有數天經痛,一個月吃數次止痛藥未至於出現抗藥性。」
3. 熱敷
孔慶禮稱局部熱敷有溫經止痛功效,適用於大部分的經痛。除了可使人放鬆,還可以藉熱力助氣血運行更暢順。
4. 食療
‧山楂益母草茶
材料及做法:山楂2錢,益母草3錢,以水煎20分鐘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經前至經行期間,飲用3天
‧玫瑰花茶
材料及做法:玫瑰花3錢,以熱水焗10分鐘
功效:疏肝行氣,活血止痛,經前至經行期間,飲用3天
5. 營養補充品
周寄雯引述研究指出,營養補充品如Omega-3,或維他命E、B1、B6,可緩解月經痛症。
6. 穴位按摩
經痛時可以適當力度迴旋按壓以下穴位,每次2至3分鐘,可多次按摩,直至經痛紓緩為止。(圖一)
■3式瑜伽「急救」 天天做更佳
運動對紓緩經痛也有少許幫助,周寄雯解釋,「因過程會增加腦內安多芬的分泌,是天然止痛藥」。
瑜伽理論認為人體有3脈7輪,身體能源會經由左、中、右3脈流動,而7輪位置分佈於頭頂至脊柱基部,每個輪負責管理不同器官。香港瑜伽協會副主席兼資深導師林美欣介紹3款瑜伽式子,透過拉伸肌肉及刺激負責生殖器官運作的生殖輪,緩減經痛不適。建議經前3至5天每日做一次或於經痛時「急救」,平日每天做則效果更佳。(圖二)
備註:每個動作維持10下呼吸,每下呼吸6至10秒(約1至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