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性小眾聚腳點相繼結業 網上平台取暖 同志更難被看見?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03日

【明報專訊】酒吧業界重開後迎來上月的「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但在兩年新冠疫情陰霾下,不少同志聚腳的空間已結業,包括電影《叔.叔》取景的銀河桑拿、去年年初結業的男同志酒吧「ZerOne」,以及上月結業的女同志友善餐廳「Dose」。當專屬同志的實體空間減少,網上平台又能否取代實體空間?同志在社會上會否更難被看見?

同志桑拿、酒吧、餐廳結業

中大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孫耀東曾研究新冠疫情對香港LGBT+社群的影響,他發現性小眾更容易有情緒問題,原因之一是在防疫措施下,大家在家工作、上課的時間大為增加,與家人摩擦更多,如果家人不接受性小眾的性取向,有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另外,疫情期間同志空間如酒吧、餐廳、NGO關門,令他們與其他性小眾朋友聯繫減少,也喪失可以「做自己」的空間,「入到去之後,無論你是什麼社會階層的人,都可以在一個匿名、好隱藏的環境裏表達到自己」。

同志酒吧社交功能難取代

Coco Pop是香港著名變裝皇后,經常在同志酒吧表演drag show,酒吧對她來說是重要的社交場所。疫情期間酒吧無法營業,她和朋友轉到餐廳吃飯、到酒店staycation,或相約去行山,但她認為這些活動無法取代同志酒吧的社交功能,酒吧的重要性在於,除了可以相約朋友聯誼,還有機會認識不同的人。「你去行山,不會行行吓識了新朋友,或者你去餐廳吃飯也不會無啦啦跟旁邊的人搭枱吹水,但酒吧的感覺不同。」而且同志酒吧裏多數都是同志圈子裏的人,比較容易找到啱嘴形的人,「你都知道我們圈子搵人都是一個困難,無啦啦在街上不會找到一個你啱的人,去酒吧撞板的可能小很多」。現在酒吧重開,但數量減少,而且酒吧內限制人流、不能跳舞、沒有drag show,Coco說雖然氣氛不及從前,但至少好過無。

安心出行記行蹤 或變相出櫃

孫耀東亦關注安心出行程式要求記錄行蹤,會否影響同志的社交,「尤其是對朋友、家人或工作場所未出櫃的同志,能夠保持自己的匿名性,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行蹤是很大的concern」。同志或會因為不想人知道自己是同志、去過同志酒吧,而不去需要安心出行的同志空間,「如果他去過一間同志酒吧,或同志桑拿之後,然後不幸地那裏有爆發,可能其他人就會發現,『原來你有去過喎,你手機響了警號』」,變相同志被迫出櫃。2020年韓國梨泰院同志酒吧爆發大規模感染,也加劇當地反同浪潮。

男同志網上交友 「比現實殘酷」

如果同志酒吧減少,或同志不再去同志空間,網上交友平台又能否取代實體空間?Coco說上網始終不及見真人,「如果你有社交經驗的話,有些人你一傾偈已經知道,啱唔啱呀、傾唔傾得埋呀、做唔做到朋友,但上網你不知道,只靠看相,相片好多時也不是太真」。而且男同志的交友軟件用途主要是尋找性關係,較難認識朋友。年長或不符合主流審美觀的男同志更會被排擠,孫耀東說:「網上世界甚至比現實世界更加殘酷,在酒吧,就算他們不是對大家有興趣,可能也未必會用一個這麼殘酷的方式,完全一秒消失,或者對對方說好傷害性,牽涉年紀、種族、身材的說話。」

銀河桑拿2020年停業,如電影《叔.叔》劇情呈現,桑拿除了是男同志密會之地,客人還會同枱食飯,閒話家常,是年長同志重要的喘息空間。孫耀東說其他同志桑拿對年長同志不及銀河友善,「一般桑拿都比較focus on年輕人,一個好實際的例子,可能他們會有不同日子,後生過幾多歲就會有優惠」。

銀河桑拿停業 年長同志影響最大

「晚同牽」是服務年長同志的非牟利機構,孫耀東說組織能夠為年長同志提供安全和友善的空間,是很重要的工作,但和同志桑拿的定位和提供的空間始終有分別,「一是對於好多老人家,他會不會自稱是同志,再去一個打正旗號服務同志的組織呢?」而且同志桑拿能夠提供較隱蔽的空間,環境較暗,同志互相不知道大家身分,但參加組織可能要提供更多個人資料。

女同志交友App 助擴闊圈子

女同志面對的情况稍有不同。女同志酒吧、cafe的數量本來就比男同志少,而且多是樓上舖,女同志社群更常用網上平台。嶺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鄧芝珊做女同志研究多年,她記得2000年代香港的女同志酒吧、cafe數量最多,「銅鑼灣有一間樓上cafe好出名,叫Joca,經常讓不同組織的人上去開會、聯誼,不同年齡的人都會上去」。以前去女同志空間除了喝咖啡,還可以參加不同活動,有烘焙工作坊、烹飪班,直到交友軟件Butterfly出現,女同志就慢慢轉移到網上世界社交,愈來愈少人參與女同志組織舉辦的實體活動,女同志cafe也愈來愈少,「大家覺得用App識人容易啲,不用出來這些地方識人」。

倡議同志平權的媒體「G點電視」台長郭可芹(Mo)也有使用Butterfly,比起落酒吧,她更喜歡使用網上社交媒體、交友平台,「例如疫情前幾年我也有在交友App約一班人出來睇戲,去文青活動,我們用開的交友App除了睇相matching之外,入面還有討論區,討論區就會gather到不同人,再開group,所以我覺得都會找到相同興趣的人」。

近年女同志酒吧、cafe數量大減,但鄧芝珊認為實體空間有重要性,過去樓上cafe的定價較低,吸引不少中學生光顧,對於尚在發現、建構自己的性別身分認同,又沒有太多資金的年輕人來說,女同志cafe能夠提供一個讓她們有安全感的空間,「如果你在學校不開心,或者成長過程中有coming out(出櫃)煩惱,或者如何跟家人相處,有這些空間好重要,有人傾偈」。在這個空間,都是明白自己的人,令女同志覺得同聲同氣,「不會被別人judge,入到一個空間令你感覺安全,這很重要,你入到去真的可以做返自己,你在那裏認識了一班朋友,就變成一個社群」。

港年輕女同志缺私人空間

鄧芝珊曾在香港、新加坡、台灣三地進行女同性戀及雙性戀研究,她說香港的年輕女同志缺乏私人空間,女同志cafe更見重要,「在香港,好多人未必可以自己搬出來住、可以去對方家聯誼,例如比較香港跟台灣,因為香港始終租貴,家裏讓不讓你搬出來又是另一件事」。相反較為年長的女同志,若已經跟伴侶同居、建立穩定關係,亦已建立同志朋友圈子,就未必需要到女同志酒吧社交。

彩虹店家

聘用性小眾員工 建性別友善空間

當專屬同志的酒吧、餐廳減少,另一邊廂,隨着社會對性小眾愈來愈包容,有更多小店、企業提供性別友善空間,如逸東酒店在6月「同志驕傲月」舉辦多場圍繞LGBT+主題的展覽、講座。Mo最近展開「彩虹店家」活動,召集和邀請對性別小眾友善的店舖,登記「香港性/別小眾友善店家資料庫」,如承諾樂意聘用性小眾員工,並確保顧客不會因性別身分而有差別待遇。公眾可以在「G點電視」網站瀏覽店舖資料,店舖也可以張貼彩虹店家的標記以示識別。Mo說希望讓這些散落在社區、對性別友善的場所被看見,「我們推出活動的時候,都有人問會不會有些紋身舖是LGBT friendly,可能他是性小眾,怕被人問來問去,我覺得我們可以整合,有一些門路找到比較友善的地方」。

專屬空間、公共空間 同樣重要

當社會愈開放進步,公共空間變得更性別友善,性小眾對專屬空間的需求也會漸漸下降,但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鄧芝珊舉例在通過同婚法例17年的加拿大,社會對性小眾已十分友善,但仍有專屬同志的空間,「例如去到某些好親密的議題,或者生死關頭諸如此類,就可能寧願去返一個同志空間,同聲同氣的環境,不用解釋這麼多」。Mo說重點是同志可以選擇,既有公共友善空間,亦有專屬空間,「一個異性戀,或者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可以有好多空間,為什麼同志不可以選擇?這不是二選一,我們需要更多種類」。

無論是專屬還是公共空間,最重要的都是讓性小眾被看見,讓大眾知道社會有這群人,「同志不只是電視上面看到,不只是BL的靚靚仔仔,而是還有好多不同種類的人」。Mo說這也是為何同志遊行重要,「至少讓人知道,這班人每年都會出來兩次㗎,因為社會有些問題未處理到,所以這班人總會block住條路㗎喇」。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