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港台幫倒忙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08日

【明報專訊】趁港台高層人事變動,大家好應該將近兩年所累積的不滿,都擺上枱面,來一次大鳴大放。這是新社會秩序底下的民情表達,盡數種種不是,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希望在情况演變到最壞之前,起碼有過討論,將批評記錄下來,立此存照。

對!是申冤,是告狀。大家回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趁歡迎新官上任,向大人稟告,希望體恤民情,主持公道。現在,主要負責的領導已經「更上一層樓」,無論意見是正面還是負面,基本上對他的仕途無甚影響。所以,所謂告狀,一不是「射人」,二不是「射馬」。只是街坊看不順眼,不吐不快。港台乃公營部門,是由公帑所支持的機構,好好醜醜也應該向市民負責,所做的工作或未有做好的工作,應該有個交代。

我所提出的問題,不是關於港台節目質素,又或者近期製作能否保持水準之類的題目。我也沒有興趣探討究竟港台應該怎樣扮演「官台」的角色。至於它的老牌節目是否已經面目全非,這也不是我要提出來討論的議題。我的提問很簡單,究竟港台電視部日常使用多少經費?它的高層怎樣解釋平日在做些什麼?有何目標?怎樣評估節目製作的效益?物有所值?對得起納稅人?

當31台每晚的主打節目是播放兩套國劇的時候,我作為電視觀眾要問,究竟港台電視部的工作人員在忙啥?而我更想知道,這樣的節目安排跟港台的定位、角色、目標有何關係?為市民提供娛樂?令他們更認識祖國?對國家有更多感性接觸?

我對港台有角色去促進香港市民更多接觸國家的發展和文化,完全沒有任何疑問。問題是現時港台的做法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嗎?如果港台就是一個專播國劇的電視台,我很想知道31台的收視率會顯著地高於33台嗎?本地觀眾需要通過31台來接觸內地的電視節目嗎?究竟是港台領導過於自信、自大,以為市民需要通過他們所搭建的平台來認識國家?還是他們根本就想不出有些什麼新的節目,於是樂於使用國劇來填塞時間?

要看國劇 33台更多選擇

問題是久而久之,大批觀眾覺得31台可有可無。要看國劇,33台的更快,更多選擇。要看內地紀錄片,31台也不見得比33台的內容豐富。過去兩年的港台變革,簡單一句就是「趕客」。但這對特區政府加強資訊傳播、傳遞官方信息、教育市民、提高國家認同,究竟有何幫助?這兩年所做的,是「倒米」,日後連政府接觸市民的聯繫,亦大為削弱。這樣的「官台化」,只會令更多市民疏遠政府的資訊頻道。

如果港台是一個商業機構,那就算了,反正是免費廣播,今時今日有太多另類選擇,它自己不爭氣,與人無關。可是,港台的運作由公帑來支持,那我作為納稅人就很不甘心。如果港台電視部的領導沒有興趣繼續辦下去,那就索性關門結業,將經費撥給廣播電台,不要假扮31台目前仍如常運作。

現在最糟糕的狀態是,31台假裝運作如常,32台變得連「魚樂無窮」都不如,33台由CCTV供應,新開的34台相信亦不需要港台有何投入,那我們真的應該給他們發工資嗎?錢是拿不回來的了,但至少不要連運用到什麼地方,有些什麼用途,都聽不到似樣的交代。

開車路經港台,看見那巨型的國劇宣傳海報,真的慘不忍睹。難道港台只是一個播放平台而已,而節目也不是自家製作,還膽敢沾沾自喜!差劣至此,可謂極品。

文:趙東尼

相關字詞﹕港台電視 香港電台 國劇 港台 沙發薯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