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ble Fair設計收藏展 前衛設計 你值得擁有?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13日

【明報專訊】說穿了,所有Art Fair及Design Fair,大部分都是俗語所說的「執人口水尾」,但這個說法並非貶意,反而是經專家品鑑後的質素保證。畢竟參與這些收藏展的,都是由不少藝廊或設計廊參展,所展出的作品,本身已經過多種篩選才能登場。於201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創辦的Collectible Fair,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設計展,不少設計界新星參展之餘,亦有不少設計行尊專誠到訪,甚或發掘新秀合作。

全球有不少以設計為本的設計展,如以新品展出為主的Maison et Objet、3 Days of Design及Salone del Mobile(米蘭設計周),亦有不少主題展如Biennale Internationale Design Saint-Étienne,以及以設計廊為主的Design Miami、簡稱PAD的Paris Art + Design及Collectible Fair。相比之下,Collectible Fair的資歷較短,今屆才踏入第5年,但比起其他設計廊收藏展,Collectible Fair的口味無疑較為青春。

靚與古怪設計之間取得平衡

兩名創辦人是來自法國的Clélie Debehault及荷蘭的Liv Vaisberg,其國家背景起了一定作用,所選擇的參展單位結合了兩地元素,作品較為實驗及偏鋒,但在靚及古怪之間取得一個漂亮的平衡。以布魯塞爾的Vanderborght大廈為據點亦佔地利,方便歐洲及英國的參展單位及觀眾參與。今屆亦新增了The Editors(設計編採)展區,讓大多未有實體設計廊但已冒起的設計買手呈現個人視野。既有展區則有主展區Main、以訂做為主的Bespoke、以獨立設計師為本的Curated Section,以及與品牌合作的Special Projects。

設計師遇上對的參觀者 點石成金

相比藝術,設計收藏的歷史較淺。但收藏之道,兩者如出一轍。「我們的取向是成為唯一一個當代設計收藏品設計展,沒有古董亦沒有名牌經典。如Design Miami/Basel便較為名牌導向。Object Rotterdam則以新秀品牌或個人參展者居多,而我們的定價較高,並以限量收藏品為主,所以各有各巿場。我們以收藏家為主,Object Rotterdam則較面向大眾。此外,我們走的是高價巿場,進一步聚焦目標巿場。如談及競爭,米蘭設計周較為相近。但Collectible Fair的獨特定位,亦得到不少參展者及參觀者的認同,不少參展者由第一屆參與至今,亦有不少單位只參與Collectible Fair這個設計展。而展覽的參觀者(即收藏家或行家)夠精,不少設計師只要遇上一個對的參觀者,便能被點石成金。如被Dries Van Noten相中的Maarten De Ceulaer及Heim+Viladrich Office,便是在這裏遇到他們的伯樂。」Liv Vaisberg這樣比較Collectible Fair和荷蘭眾多設計展的分別。

參展者國際化 發掘新穎設計

另一創辦人Clélie Debehault也指出Collectible Fair跟法國設計展的不同之處。「在巴黎,並沒有針對限量當代設計收藏為主打的展覽,以Maison et Objet及PAD為主流,取向較巴黎。但Collectible Fair的參展者則相對地國際化,以經精選後的前衛設計為主,所以參觀者不時能發掘新穎設計,而參展者則更像一個共同體(community),亦有The Editors展區,令整個設計展呈現不同氣氛及感覺。」

Collectible Fair的展品亦大多以新作為主,讓人能一睹最前線的設計。「但最有趣的,是The Editors展區的參展單位全都是巴黎人,反映出巴黎現時尚未有合適的場合來展出作品。比利時相比鄰近歐陸國家的歷史較淺,而布魯塞爾亦是一個不同歐陸文化的交匯處,成為了一個較開放的地方,能讓不同人能接觸及接受最前衛的設計,有其因應地利而生的開放巿場及觀眾群。相比之下,法國則較着重歷史,讓人找不到發布前衛設計的合適機會。」

網址:collectible.design

文:Dawn Hung(sedimento.co)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收藏 設計展 設計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