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港味」才是關鍵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29日

【明報專訊】報章娛樂版報道,無綫電視劇《回歸》首集收視18.2點,主角陳煒表示如果收視繼續上升,願意穿比堅尼泳衣「派福利」。究竟這是電視台官方宣傳的伎倆,還是有娛記提出如此「老餅」問題,恐怕只有當日在場人士才會知道真相。而我們作為電視觀眾的,實在很難作出反應——先不談大家究竟有多渴望見到「煒哥」性感示人,情况是期望TVB劇在118萬觀眾的數字上再有突破,不是不可能,而是會有點吃力。

而更有趣的問題是,究竟有些什麼誘因會令7、8萬觀眾回到電視機前,觀看一套毫無新意的電視劇呢?令它的收視可升1點?這個問題是核心所在。

有觀眾甚至會問:今天,電視收視率有啥意思?這種數據本身由收集方式到解讀的方法,基本上已完全過時。要電視台重新有所作為,第一件工作就是改變接觸觀眾的方式。收視率統計是舊時代的工具,在現在及未來的日子裏,觀眾接觸影視娛樂內容,既不需要電視機,也不會再固定在家居的空間。收視率統計未能反映觀眾在移動的空間,通過隨身的器材來接觸電視節目。再不認真檢討及改良收集數據的方式與手段的話,日後電視台及電視製作只會更加落後於形勢,既不懂得接觸觀眾,也無法說服客戶電視仍有啥重要。

沒有香港味道的香港劇集

TVB早前表示不再同時公布3台收視數據。但話分兩頭,儘管收視率統計有諸多不足之處,它仍未至於毫無參考價值。香港開電視播放《獅子山下的故事》首周收視是1.8點,觀眾人數約12萬人。然而在開播之後,收視率略升至2.8點,觀眾增加了6、7萬。而這個收視率到最近一周,大致上能維持得住,未有太明顯的下調。論劇情,《獅子山下的故事》只是一套以香港為背景的劇集,其實沒有什麼「港劇」味道可言。它的存在跟無綫的《聲生不息》有點相似,同樣是以香港為主題,卻未能表現出一種香港文化的味道來。

所謂「港味」真的是不易捉摸、掌握其神韻的東西。觀看《獅子山下的故事》、《聲生不息》,就很明顯的看得出是「差咗一截」。這份「港味」跟參與節目的香港藝人數目、投資額、場面鋪排無關;它主要是繫於一份觸覺。從這個角度來看,《聲生不息》的最後一集不是推向最高潮,反而是流失了20萬觀眾,收視下跌3點有多,可謂「符合預期」。不過,這類節目乃非本地製作或屬「出口」性質,本地觀眾的受落程度,並非檢驗成敗的唯一標準。香港觀眾沒有什麼反應、興趣,可能根本就不在製作人考慮的範圍之內。

至於ViuTV的I Swim,收視衝過5點。它並非靠《童時愛上你》的不濟而撈獲觀眾,這值得TVB和香港開電視認真對待。後事如何?且看TVB即將推出的《白色強人II》能否搶回觀眾。誰勝誰負?我看「港味」是關鍵所在。I Swim的收視一不靠對手「自己敗家」,二又不完全依靠呂爵安撐住。泳隊到「敵校」比賽,情節完全在預料之內,最後勝利也不真的會叫人「睇得肉緊」。看得開心的是「敵校」學生「衰衰格格」,連校長也是香港「校園片」的負面樣板。作為電視觀眾,邊看邊罵劇中人物,原來已經有一段長時間沒有這樣投入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趙東尼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