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綜合資訊節目長演長有?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19日

【明報專訊】其實大部分電視觀眾都心裏有數,個別電視劇的收視數字有高有低,但最穩定的還是《東張西望》。《東張西望》穩坐晚上7點半時段,而《一線搜查》亦安排在8點播放,這顯然是電視台基於觀眾收看節目的習慣而作出的部署,而不是隨手攝時間的處理。或者在今天仍會關心電視收視的只是少數人,但對電視台而言則7點半至8點半這個「黃金」1小時,依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大話話,估計有三分之一的電視觀眾會在上述時段打開電視機。在以前,這樣的數字或許不值一提,可是在今天這個每日都流失電視觀眾的環境裏,這成為了「大茶飯」。

為何《東張西望》、《一線搜查》這類所謂的綜合資訊節目歷久不衰?類近《今日睇真啲》、《城市追擊》的節目格式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成形,過去多年不斷反覆製作,只是偶有在手法上調整一下,否則可以說是長期換湯不換藥,談不上有啥新意。不過,就算形式上翻來覆去,變不出什麼新突破,觀眾收視則依然相當穩定。是觀眾在晚飯時間沒有什麼要求?只是慣性面向熒光幕?還是綜合資訊一直都有它的可觀度?

這類綜合資訊節目的賣點在於它們擁有塑造大眾話題的能力。無論是業主收樓時發現樓底高度貨不對辦,還是社區鼠患嚴重,又或者某公共屋邨的怪人怪事,還是騙徒原形畢露,那都是可以引起觀眾反應,邊看邊破口大罵的情節。最為重要的是觀眾對熒光幕上所看見的畫面有反應。就算只是簡單一句「有冇搞錯!」或「咁都得?」已足以令他們投入其中,不自覺地對所看見的現象評論。短短的4分鐘、7分鐘的報道,已足夠建構一個故事、描寫一個人物,給電視機前面的觀眾有個切入點,可以對人、對事評論一番。而這種「有冇搞錯!」、「咁都得?」回應、評論,是很好的宣泄機會,感嘆「點解仲衰過以前!」,又或者批評一句「嘩!咁離譜!」,都是一種回應,也是一種表示。通過這種「對話」,觀眾投入了電視畫面所呈現的社會狀况。

不怕題材短缺 只怕不夠「猛」

節目裏報道的各個現象均源於日常生活,就在觀眾身邊環境、生活圈的範圍之內發生。有時問題發生在整個社會層面上的大環境,也有時是在平常生活的社區裏出現,更有可能就在自己身上發生。由宏觀環境到微觀世界,如節目主持人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這隨時在你跟我的身邊發生」。觀眾的好奇有時是基於八卦,但也有時候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

以前有人會擔心,哪有那麼多的題材可供報道?但在今天這個人人可以「報料」的社會,再加上用手機拍片是廣大群眾已經熟悉的做法,那電視台可以蒐集的題材、材料,就再沒有出現短缺的憂慮。如果仍有擔憂的話,那只是關於「猛料是否很猛」,題目是否「夠爆」,有無令人感到意外的鏡頭而已。今時今日,不是有料還是無料的問題,而是是否懂得挑選「猛料」。而我們可以想像,市民「報料」的興致不會減退,甚至各種「猛料」陸續有來,愈搞愈熱鬧。

《東張西望》、《一線搜查》這類節目可會長演長有?還是總會出現「觀眾疲勞」的一天?這實在不好說。過去這類節目可以是相當的「長壽」,但也有過暫停、改名,然後捲土重來。重新出來的時候還是同一個節目嗎?節目的安排、編輯可能有變,但基本性質來來去去還是老模樣。●

文:趙東尼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