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痛說情:女性怕痛關腸事?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05日

【明報專訊】處理痛症其中一個棘手之處,在於它未必單純由於組織損傷發炎引致,也有可能跟荷爾蒙、神經系統、心理甚至基因有關;最近更有研究提出它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

腸道微生態是指寄居於腸道內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及病毒等所產生的環境狀態。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都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包括食量、血糖水平、免疫力等。當中最容易理解及具有最多研究支持的,是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健康的關係。研究發現透過改變腸道內菌叢的種類及分佈,可以改善腸胃不適,更有臨牀實證確認可治療相關疾病。

腸道微生物 干擾痛楚信息傳遞

另一邊廂,陸續有醫學文獻指出腸道微生物所產生的代謝物,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神經系統的活動,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甚至干擾痛楚的信息傳遞,令身體對痛感的接受及忍耐程度有所不同。有研究特別以女性經痛及痛楚敏感度為題,了解它們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發現女性普遍較男性對痛楚敏感,與此同時某些腸道細菌種類,與女性對痛楚的敏感度、經期變化及壓力荷爾蒙關係密切;而經常用於治療經痛的荷爾蒙避孕丸也與某類腸道細菌拉上關係。由此可見,體感性疼痛可能與某類腸道細菌存在着一絲關連,倘若能夠讀懂這段關係,或能夠找出治療痛症的方法。

事實上,醫學界正努力不懈去梳理腸道微生態與各種不同健康狀况的關係,包括哪類腸道微生物與疾病具有較強烈的關連、兩者因果狀况。我與我的研究團隊,也正計劃調查本港痛症病人的腸道微生態狀况。

另一個醫學界關注的題目,是如何透過平衡腸道微生態,達到改善健康。有研究發現,飲食均衡及多做運動的人士,擁有較平衡的腸道微生態。儘管箇中機理及相關細節仍在研究當中,但似乎跟臨牀觀察脗合,即健康生活習慣是減少疾病的不二法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薛詠珊(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

相關字詞﹕荷爾蒙 情緒 健康 薛詠珊 痛症治療 痛症 月經 經痛 腸道微生態 談痛說情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