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又有頂級的精彩收藏系列釋出!香港已故收藏家何鴻卿爵士逾400件私人珍藏即將在蘇富比香港和倫敦上拍。本報獲何鴻卿女兒Ellen選定為獨家專訪的本地中文紙媒,親自向記者介紹父親生前的收藏哲學、眼光和品味。
倫敦大宅如博物館 寶物包羅萬有
何鴻卿(1930至2021年)是享譽國際的收藏家和慈善家,是次專場受收藏界高度關注,當中的中國藝術品及家具、英國家具、銀器、古典大師傑作、印象派繪畫全是頂級珍品。他曾把相關系列珍藏置放於親自設計的倫敦大宅之中,有如一個私人博物館。當年有幸參觀的人寥寥可數,今次拍賣會便難得讓公眾觀摩其寶物。
何鴻卿鍾情收藏古玉、青銅器、瓷器及明清家具。Ellen說父親很珍重中國藝術品。「1970年代起他對玉器收藏產生熱忱。當年一次航班延誤讓他有機會從三藩市一間藝廊購入一對絕配的清代白盌,他受其晶瑩通透的完美造型深深吸引,自此激起了收藏的熱情。」他逐步建立龐大的收藏系列,蒐集不同時期和地域的珍品。「父親常常用放大鏡欣賞複雜的玉器雕刻作品。他非常欣賞這門工藝,花大量時間了解這令人難以置信的上乘技術。」她說父親驚歎中國工藝如此厲害,對工匠抱以尊敬態度。
鍾情中國藝術品 親自檢驗
何鴻卿很博學,曾受經濟學、法學訓練,在商界有傑出成就。「父親是個聰明人,卻很謙虛和低調。他知識淵博、記憶力驚人,對藝術產生興趣前已開始研習歷史。他看很多書,有驚人洞察力,能涉獵不同課題。他收藏時一旦發現不完美之處,便會深入研究,抱着極大興趣,並有紀律地自我完善。他會被珍品的歷史價值吸引,收藏讓他把對歷史的熱情和中國藝術的熱愛結合起來。」Ellen說父親與許多藝術品商人建立長久關係。「他不僅是個客戶,也是和大家有共同熱情的朋友。商人對他的取向及直截了當的定價方式,都抱以尊敬。」她說藝術和教育對父親來說同樣重要。「父親認為藝術是教育的通用語言,可跨越語言、文化、歷史和種族的界限。」
「他一直尋找美好的藝術品,尤其是質量和工藝高超的,絕不會購買沒經親自檢驗的東西。藝術品必須能引起他的共鳴。一旦遇上,便會盡最大努力獲得它。」出色的藏家眼光獨到,她說父親有這種天賦。「他着迷於玉器歷史,精通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珍品。他選購經驗豐富,會花長時間研究,很多東西都是這樣找回來。」Ellen說父親年老時收藏了一系列令人驚歎的青花瓷器。「自從他看到一個能和他交流的花瓶後便開始着迷,喚起自己對青春的回憶。」作品描繪了他昔日在天津讀書時曾讀過《三國演義》的故事,吸引他買下來,引發其對元代瓷器的濃厚興趣。「父親告訴我們,藝術品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我們只是管家,角色是確保擁有的物品能流傳給下一代人。」
偕父拆百年古玉 與畫作交流
是次專場不少東西都是Ellen父親難忘的藏品。「今次在蘇富比上拍的珍品展示了父親當年的家居生活。這些東西從沒放過在閣樓或地下室,一直以自然和精美的方式在家中展示。他當年喜歡在房子走動,常常拿着它們觀察。每件對他來說都非常珍貴、有生命力。」Ellen稱每件作品都以某種方式與父親交談。「我知道他特別喜歡和最難忘的,是那幅掛在客廳多年的Degas畫作。這是他在一次紐約拍賣會上經激烈競投後得到,很有意思。」父親的美學亦為Ellen留下很多回憶。「我一直認為父親有着高雅的品味。當我參觀博物館和在學校學習藝術後,我才意識到家中牆上的作品都是由世界知名藝術家創作。」Ellen說當父親第一次蒐集古玉時,自己還是個少女。「晚上我們會坐在他的圖書館中,打開當日購買包裝玉器的小紙包,裏面裝着的是有百年歷史的藝術珍品,拆開時甚有趣味。他特別喜歡神獸的設計。」她說每當一件新藝術品送到家中時,總叫人興奮。Ellen清楚記得當年父親得到Frans Hals畫作的情况。「它獲展示於家中的圖書館,我們在晚餐前聚集在那裏一起喝葡萄酒。畫中人物的神態和靜謐表現出和藹可親的性格。它好像是我們家庭的好朋友,和我們談話,一直是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