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先於網絡世代,世界早有遙距課程。已故嶺南派畫家趙少昂昔日透過郵政,教導不少海外學生作畫,傳揚嶺南畫派。意想不到地,趙的海外函授課程反倒直接保留了其教學、批改紀錄,供今人一窺他的藝術思想。香港文化博物館從馬來西亞帶來一批「功課」——趙少昂海外學生暨畫家陳崎的畫稿,展覽前所未有的「功課展」。
趙少昂(1905至1998年)師承嶺南派高奇峰。嶺南派提出「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糅合西洋畫之藝術風格於中國傳統繪畫。由於嶺南派開山祖師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曾負笈日本,嶺南派亦從日本繪畫藝術中學習。趙少昂學成以後,早於1930年代在廣州的高級院校教授中國畫,爾後創辦嶺南藝苑;1948年來港後,將太子道的家室一隅作為畫室,繼續開辦嶺南藝苑,至1980年代已弟子無數。趙到處舉辦展覽,包括東南亞等地,推廣中國藝術。
馬來西亞陳崎越洋習畫
趙少昂未曾親身到訪東馬的古晉市,但其作品曾在這個砂拉越州首府展出,使居住當地的陳崎為之仰慕。陳崎曾習西洋畫、畫炭相或繪寫實人像,但他不滿足於此,因而很欣賞趙少昂融會中西的嶺南畫派。1958年,另一香港畫家卜珍到古晉舉辦展覽,陳崎偶然發現畫冊中有趙少昂之題字,於是請求卜珍轉介自己跟從趙少昂習畫。由1958年起,時年29歲的陳崎,跟從趙少昂開展長達數年的海外函授課程。
在1958至1961年間,趙少昂除了赴美講學的一段時間以外,他與陳崎的交往從未停止。當年尚未有網絡,但趙通過郵寄方式,仍能「遙距」教授包括陳崎在內的海外學生。首先,趙將原稿連同信件寄到古晉,陳就按着原稿及信件的教學指示繪畫。之後,陳將畫稿和原稿寄回香港,他如有疑問,亦會寫在畫上詢問。最終趙批改、回覆問題後,將「功課」寄回給陳。儘管兩人畢生從未見面,陳仍能拜師學藝。
趙少昂教學時多為親身示範、口述,並沒有留下筆記。學生筆記雖能窺探趙少昂的藝術思想,但並非趙親述。反而,陳崎這批海外「功課」恰恰留下了趙少昂的藝術思想——主要教授繪畫4種類型實物:草蟲、花鳥、瓜果和人物動物,這批「功課」還記錄了趙認為畫不同對象要用什麼物料,以及繪畫過程的次序。
細心指導顏料畫法落筆次序
在趙少昂的選取物料上,反映出嶺南派的不拘一格。他教導陳崎使用日本美濃紙,用水化開顏料的效果比宣紙更佳;繪畫山茶花時應用Winsor & Newton的洋紅色水彩顏料,因使用中國顏料未能呈現其鮮艷。嶺南派亦有異於傳統國畫之處,用色如同西洋畫般相較豐富,卻仍有國畫常見的留白。另外,因為陳崎未能親睹趙少昂作畫,故趙需要額外提示繪畫的先後次序。例如畫荔枝時,「荔枝圈深洋紅。先寫硃紅黃地色。中間留空,加草綠」。荔枝葉也不能草草了事,「荔枝葉,排形。嫩葉,草綠醮硃黃,再加些少墨紅在筆尖,然後落筆」。
趙少昂的教學工夫未有白費,陳崎後來成為砂拉越藝術界獨當一面的畫家,如同趙繼承高奇峰遺志,陳崎爾後委身於砂拉越藝術家協會與古晉中華書畫研究會,傳揚嶺南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