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魔幻現實尋到相交點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電影以鏡頭說故事,觀眾像在「觀察」故事如何發生,導演選用近鏡或是遠鏡,影響觀眾對電影的心理距離及投入程度。戲劇則讓觀眾和演員置身同一個「現場」,一起經歷整個故事;但這也不代表觀眾就能投入其中,沒有鏡頭調校,劇場導演如何掌握觀眾與戲劇的心理距離?

家庭衝突看世代矛盾

香港話劇團過去兩星期上演的新作、由潘惠森編導的作品《兩刃相交》,正示範如何以文本營造觀眾與戲劇的心理距離。此作最近在facebook專頁「劇場𠝹櫈區」也引起不少爭論,幾篇帖文都說對此劇失望,觀眾悶到要看電話,最後只有獨白,然後演員慢動作的部分看到快睡着等。

《兩刃相交》是個三代同堂的故事,彭母(周志輝飾)在100歲生日的自助餐聚會上,說要輪流住在3個子女的家直至羽化登仙;3個子女,以及他們子女的伴侶,各有家庭創傷和人生煩惱。全劇只有2小時,但要敘述總共8個家庭成員的故事。

同時彭母的故事是由她成長的那個年代開始說起。100年前彭母出生時,一戰結束不久,當彭母成年之際,又要面對二戰,所以故事中有點神志不清的她,總是夢話般提起走難和戰亂。有必要選擇人物眾多、人物歷史維度如此長的題材嗎?其實這正是作品核心,從家庭內的衝突看3個世代的矛盾。因為每個角色分得的時間不多,較像是眾生相的形式,不求觀眾投入每個角色,亦不想觀眾只投入與自己屬同世代的角色,而忽略宏觀角度看衝突是如何因世代成長經歷不同而造成。

突兀橋段 讓觀眾抽離

有人覺得悶、快睡着,可說是導演刻意為之,要觀眾抽離,再以知性結合自己對社會的了解,猜出編劇在角色的每一句說話中,如何不着迹,以隱喻和詩意語言表達他對社會的批判與感悟。又有人認為故事中有過多不合理情節,但明顯編劇用上荒誕情節也是讓觀眾抽離、反思的手段——全劇演員角色性別反串、導演出場搬出不合比例的巨大蓮蓬、以尚餘用餐時間提示觀眾表演時間、超長獨白等,都是如此。

潘惠森編劇作品中一向有實驗性強的魔幻寫實作品,如《昆蟲系列》等,《兩刃相交》也可說是其「魔幻現實尋到相交點」的作品。此劇文本就是詩意的變焦鏡頭,時近時遠,到底想觀眾看到悲劇還是喜劇?潘惠森沉澱5年寫成此作,宣傳文字寫是「疑似黑色喜劇」,最直接的聯想就是,這5年,或者香港的境况正是齣疑似黑色喜劇。

文:劉螢

相關字詞﹕文化力場 兩刃相交 潘惠森 劇場 藝文青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