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飯場口達人}謝偉強 《飯戲攻心》五餐飯 睇得,仲食得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影視畫面中的食飯場口,不時可見主角們只顧扒飯或「舉箸不定」,表現尷尬,觀眾意會「好食極有限」,甚至是道具飯。《飯戲攻心》以五頓晚飯起承轉合,每頓引爆白天所放的「炸彈」,有說是港版《飲食男女》(1994)。演員圍坐餐桌的場景尤多,飯菜竟令他們吃不停口。有道薑葱蠔,食物造型師謝偉強(泰強)怕他們再吃下去就不連戲:「差不多吃光,要叫他們停停,吃點別的。」會做菜的王菀之事後更問起煮法。平面攝影的食物造型師訪問過往有不少,泰強說電影、電視廣告(TVC)的食物造型又是另一回事,而他的正職是航空飲食服務廚師主管 。

豬扮牛、牛扮豬、魚扮蟹……

《飯戲》拍了10多日,泰強駐場5日。每頓飯平均五菜一湯,他估計各演員拍攝吃上三四次,即每道菜預備4份,合共24份。一碟薑葱蠔10隻,他在後面多煮了30隻不停添補;叉燒要準備生肉、已醃好、已燒好、上碟不同階段,共近70條。他每晚收工要問製片拿數千元,隔天早上和助手二人買食材。幸好,戲拍完後,食物會變成劇組消夜或加餸福利。

他本來主要參與廣告製作,有天收到安樂影片職員的電話,不僅想知道他食物造型的經驗,更索取他1984年入行做廚師後的完整履歷。之後,他再接到邀請,參與劇組會議,有導演、美術、製片等各部門,「幾大壇嘢」,對方已備好劇本初稿和菜單,問他流程和做法是否可行。據導演訪問說,每頓飯都為烘托整場戲,例如第一頓生日飯安排兩小時的火鍋,以示三兄弟不善溝通。電影中只見眾人因鄧麗欣現身,任湯底翻滾得面目模糊,這湯也是由泰強親自煮:「滾起來的顏色要配合周邊佈景、擺位。不能說一堆綠色。」

參考泰版「老少平安」

最傷腦筋是第三頓飯,該場戲象徵一家人各懷異心,故滿桌「偽裝」:豬扮牛、牛扮豬、魚扮蟹、蟹扮魚。其實開會時只有菜名,泰強即席想出煮法,譬如魚扮蟹,他提議參考泰國版「老少平安」,這道菜在魚肉混進紅咖喱醬,蒸熟後加上椰汁和檸檬葉等點綴,戲中則將蕉葉杯換成蟹蓋。另外,還用豬斧頭扒扮牛扒、牛柳粒做咕嚕肉,以假亂真。另一他要魚目混珠的,是配合演員飲食忌諱,如林明禎茹素、鄧麗欣只吃白肉,他到處尋覓素食食材,像發現新大陸。拍攝前,演員會先知道哪幾塊是素食版,但為拍攝效果,始終不能整道菜變作素食,「假的梅菜扣肉,看上去有七成似,但沒有豬的彈性、質感」。有的食物旨在突顯鄧麗欣是個粗豪女漢子,如豬腳和炒鵝腸,泰強說是不難做的「大路」菜。唯一他沒見過的,是個花形白菜鍋,開會時看YouTube才知是日韓流行菜式,他遂將食譜的豬肉改成意大利風乾火腿片,讓成品保持鮮紅色,鏡頭下少一點豬肉纖維。王菀之要在戲中烹調此菜,當中竅門不少,如白菜闊度要與鍋身一致、食材要緊密排列、小火開蓋,「煮好時的外觀都保持到(未煮時的)八九成」。他準備了3鍋,給劇組吃清光。

邊拍邊煮無停手

劇情講述王菀之是家中掌勺人,時常出入廚房。但因現場收音和怕影響光線,泰強並不在此備菜,而是在同街另一單位工作。該處有電磁爐和明火爐,他與助手煮好食物後,由劇組用手推車送到拍攝點,出鏡前用微波爐或氣炸鍋處理。泰強亦在現場「跟場」,二哥房間的牀可搬走以擺放電磁爐。那道熱氣騰騰的七彩飯,就是在此蒸好兩籠替換。

部分對白規定演員吃特定菜式,如林明禎見到梅菜扣肉,要先夾起一撮梅菜,大讚洗得乾淨又帶肉香,惟鏡頭非如《食神》味公主上身,來個梅菜特寫或閃亮特效。泰強理解,電影是用食飯帶起群戲,「好小品,導演要求真食,開心食飯。大家自由夾,好食的自然會多夾」。所以,他想着要大家吃得開心,同時拍得好看。又舉薑葱蠔來說,他要先上粉煎熟,再準備鮮艷的料頭,最後才裹上薑葱汁,與一般先將蠔上粉炸熟,回鑊放薑葱與醬汁爆炒的做法不同。幾乎每道菜的食材都要分開煮,務求「睇得又食得」,菠菜豬膶湯要待湯涼掉再放烚好的菠菜,令葉色翠綠,「涼的會較耐擺放,熱食才易『死』」。

要取巧和省時間,大可以只煮熟小部分食材,演員只夾特定位置,所以坊間「食飯戲」,有時演員只會夾最上面的幾塊。泰強卻覺得這樣說不過去,一來會局限導演鏡頭,二來怕破壞氣氛。「對導演拍每個人的表情或有影響。(認真煮)起碼演員不會害怕吃。(表情自然些?)是的,如果好難吃,停機就立刻吐出來,這次他們全吃下去。我認為這樣配合他們,較順理成章。」

廚師常識大派用場

在酒店掌廚30年,他自覺是個「紅褲子出身」的傳統食物造型師,不懂化學、特技,靠廚師常識解決問題,「外國的比較誇張,香港的比較真實」。像導演設計了一道造型似啫喱的苦瓜湯,內有桂花、杞子等,出場時倒扣碟上,晶瑩剔透。劇組本打算用魚膠粉,泰強則改用 熔點較高的大菜,抵受攝影射燈的熱力,「他們覺得我有這些知識,信我」;想到炸大腸攤涼了會皺起,他買半製成品,用氣炸鍋即製,熱辣辣出爐;鹽分令蔬菜變軟、「不上鏡」,所以他煮的食物味道較淡,但多數可以放進口。很多細節、食材的特質只有廚師懂得,謝霆鋒到台南拍烹飪節目,也聘請他隨行。「他(謝霆鋒)真的會做菜,但想更專業,知道一般廚師手勢」。遇到自己不拿手的菜系,如點心和糕餅,他則另找師傅幫忙一起做。另有一些行家做道具出身,會多用膠水等法寶,泰強老實說某些方面不及他們,例如怎樣令水餃脹卜卜,「硬照固然可以,但TVC竟可以做到,可能裏面好多機關」。

拍廣告「拍死咗個場」

他得到「泰強」的外號,因太太是泰國人,自己又曾頂替泰國廚師主理東南亞菜,但其實他不只擅長泰菜。他在20年前入行,接觸食物造型,第一次是跟廚房同事拍信用卡廣告、做助手,發現任務不難,「啲嘢唔好去到咁盡,保持原色、原狀,就可以」。加上在香港做廚師已習慣早出晚歸,他便在休假日接外快。全盛時期,在酒店正職之餘,一星期至少有一單。他參與過經典的「薄餅拉絲」廣告,從工場預訂餅底,多放芝士,在有特製爐的餐廳焗好,上桌前用熱風槍熔化芝士、鋪上新鮮食材,演員吃時自然拉絲又不燙口,「有時4個人一齊拉至難搞」。

硬照能有後期修圖,而且製作規模小;TVC多人參與、成本高,老闆多數到場監督。加上後者早年用菲林拍攝,大家省着用;後期轉數碼,老闆即場驗收、拍到滿意為止,又有更多事前無法控制的高速攝影鏡頭,他愈覺TVC難做。場地所限,他試過在後樓梯和街上預備食物,就算沒電,他也可用手提卡式石油氣爐頂上,「唔得都要得,你要想辦法,出來接工作又好、正職又好,他請你解決問題,盡量解決到就解決」。

最誇張的一次是拍薄餅,在餐廳連續拍攝36小時,「拍死咗個場(即無得做生意)」,嚇怕餐廳經理,往後要另覓地方搭景和租焗爐。拍食物通常最多岔子、最易超時,有客人會拿着經後製的相片或海報,要求實物做到一模一樣。好在攝製人員不會冷眼旁觀,「我畀人篤住時,係大家嘅事,製片、燈光會一齊諗,無分『你做食物你搞掂』。因大家亦不能下班。反而我下班,大家拍攝就會快」。現在他58歲,近年開始淡出,已在籌劃退休生活,因經濟壓力小了,自覺「EQ降低」,覺得有時客人麻煩得「對精神有影響」:「出來工作好久了,14歲做到現在,錢不是太重要……畀人chur,𠵱家唔抵得頸,窮最受得氣。」

蔗渣價錢 燒鵝味道

他的正職斷續放了36日「疫情假」,慶幸接到外快和《飯戲》。最難撐是SARS時期,酒店要他每月放兩天無薪假,但家中只有他一份收入、尚在供樓、兒子讀幼稚園,不得已要將按揭還款期延至20年。之後廣告和酒店皆景氣,他開始做食物造型,不論品牌大小、菜式難易,劃一收費,拍10日已相等於1個月糧。「40多歲時,心態不同。供緊樓,最重要有動力。」廣告拍到「天昏地暗」,暗下決心不再接,但下星期接到電話,「又話『OK,幾時開工?』賤格囉覺得自己」。做廣告攝製的多是自由身,電影業也有很多幕後人員身兼多職,如同之前本欄訪問過的「從事電影業嘅巴士佬」。泰強對影視製作沒有大抱負,覺得「全情投入又養活不了自己,是額外收入、賺錢買花戴」。雖身為「港產喜劇開畫票房第一」電影的一員,他說自己非行內人,只是普通市民,未讀畢中二就做冷氣、巴士維修,19歲踏入西餐廚房,連「薯仔」英文都不懂拼。從酒店學到的,是如何讓人開心(delight),delight客人、delight導演。「不是滿足感,是做好份工,覺得應該,收了人工就做好。𠵱家阿仔讀大學,層樓唔再供、有架車,仲唔滿足?」

導演用豬大腸比喻《飯戲》和香港電影,說同樣用上大量手藝及心機烹調。 泰強就想到花形白菜鍋:「拍攝時等於在砌形狀,好靚、大cast。真正出到來、開蓋時,保持到一樣好看,不會浪費這個班底。」這齣小品由飯菜、佈景到情懷一貫港式,有人說是這世代港人身分認同的代表作。「外銷的話人們未必感受到,(但)香港市場都撐得住……大家都擺個心去做,一定OK。」用香港食物俗語比擬,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和口碑。一眾台前幕後,無論是發電影夢,或者像泰強般想「做好呢份工」、「對得住自己」,都是時下精神側影。

文˙ 梁雅婷

{ 圖 } 林靄怡、安樂影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