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國首相卓慧思上任時躊躇滿志,被形容是「鐵娘子2.0」,矢言不理民望,做正確的事,結果一部「迷你預算」引發軒然大波,經過企硬、轉軚、棄車保帥、再轉軚、背叛等連場好戲後,卓慧思10月20日宣布辭職,在位僅僅45天,既是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又是最年輕的前首相。不過,大家以後恐怕只會聯想起西生菜(Iceberg lettuce)。
真正掌權僅7天
如西生菜保質期
將卓慧思跟西生菜聯繫起來的,始於10月15日出版的《經濟學人》一篇名Iceberg Lady(西生菜娘子)的評論文章(文章實於10月11日網上刊登)。當時卓慧思因「迷你預算」弄得黨友不滿、市場動盪,文章認為她自迷你預算後已無法控制政府。文章由她9月6日上任計起,至關浩霆在23日發表「迷你預算」,引發政府自爆,扣除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的10日哀悼期,卓慧思真正掌權的日子只有7天,相當於西生菜保質期。10月15日,卓慧思最終為了自保,辭退財相兼盟友關浩霆,委任侯俊偉為財相,後者完全將其迷你預算推翻。大家已猜測她時日無多。
西生菜之喻叫大家拍案叫絕,小報Daily Star更從超市買一顆西生菜跟卓慧思的照片放在一起直播,看看哪個的保質期更長。到了10月20日,前一天還在死撐的卓慧思宣布辭職,花枝招展的西生菜宣布勝出。
New Statesman 2012年訪問政壇新星卓慧思的長文,今天讀來恍如隔世。Iceberg Lady當年嶄露頭角,是保守黨新一代,被形容為Iron Lady 2.0 (鐵娘子2.0),記者當時更問她會否有一天當首相,她只笑而不語。要了解鐵娘子如何進化成菜娘子,該篇文章不能不讀。報道對卓慧思的政治啟蒙有詳細描寫。卓慧思的父母都是左派,童年的卓慧思會跟父母參加示威。不過,中學時代她便來了一次U turn。
左派家庭出生
中學時代對戴卓爾夫人改觀
這次U turn比她在迷你預算後數不清的U turn遠為情有可原,畢竟青少年時期還是摸索階段。她在傳媒研究GCSE課程中做了一個關於戴卓爾夫人下台的報告,名為The End of an Era(時代的終結),開始對遭左派恨之入骨的戴卓爾夫人改觀。卓慧思這次U turn可能是出於青少年反叛也說不定。她憶述,當時很多老師對戴卓爾夫人非常反感,她則開始對工黨感到厭煩,也不喜歡學校的左傾文化。那種文化被她形容為「歌頌平庸,容忍學生和員工未達標的表現」。
卓慧思首個U turn是緩慢的,她沒有立即加入保守黨,反而加入自由民主黨。保守黨在戴卓爾夫人後已淪為過氣政黨,由老一代把持,在社會議題上保守,在年輕的卓慧思眼中恍如另一個世界。別忘了,當年的卓慧思十分前衛,早前才被人翻出她19歲提出廢除君主制的錄影片段。她直至大學最後一年才加入保守黨。她解釋,加入自民黨是基於信奉個人主義及自力更生原則,但她發現保守黨經濟學能更助實現這些原則。
鐵娘子崇尚大市場
左派批貧富懸殊增
卡梅倫出任保守黨黨魁後成功扭轉保守黨守舊形象回朝,卓慧思也在卡梅倫上台後當選議員,成為保守黨新臉孔。輿論一向認為卡梅倫沒原則,相較之下,卓慧思等新一代保守黨人卻有較強烈的意識形態,那就是堅持戴卓爾夫人主義。
戴卓爾夫人是強勢領袖,一手以新自由主義改造英國,向為保守黨人推崇。戴卓爾夫人崇尚大市場、小政府,任內放鬆管制及力促私有化,就算工黨貝理雅出任首相,其經濟政策也是大同小異。英國輿論對戴卓爾夫人功過評價向為兩極。支持者認為她令英國經濟重新上軌道,由國家控制轉向講求市場紀律,扭轉1960年代及1970年代的衰落。不過,對左派而言,戴卓爾夫人政策只有利富人,任內貧富縣殊加劇,社會撕裂嚴重,遺禍至今。
卓慧思「神似」戴卓爾夫人
惟世界早已變了樣
卓慧思在2012年的訪問中批評這種「左翼史觀」。她認為,貧富懸殊的真正根源在於教育,因為教育失敗才造成社會流動性問題:「為什麼很多專業都滿是接受私校教育、來自社會最上層?這是60年代至80年代教育政策失敗所致。」
卓慧思相信這一套,但世界在2011年佔領華爾街後早已變了。就算《經濟學人》及《金融時報》這些主張自由經濟的傳媒都關注貧富懸殊,惟在卓慧思世界裏這轉變似乎未出現過。她為減稅護航時仍不斷宣稱「做大個餅」可令大家受惠,繼續宣揚早已過時的「滴漏效應」。她的盟友關浩霆也是極崇拜戴卓爾夫人。關浩霆2015年出版名為Thatcher’s Trial: 180 Days That Created a Conservative Icon的書,描述戴卓爾夫人1981年如何在6個月內改造保守黨,促成「現代政治領導最偉大的創舉之一」。據《金融時報》描述,關浩霆在書中稱戴卓爾夫人無視批評,「不要擔心人們現在怎樣想」、「不要為民望工作。尤其重要的是,不要在乎報紙說什麼。最重要的是你的決定必須清楚,並經得起歷史考驗」。
關浩霆和卓慧思的確將這些教訓奉行到底。兩人為「迷你預算」辯護時不時令人誤以為是戴卓爾夫人模仿大賽。卓慧思雖在保守黨大會前夕轉軚,不再取消45%的最高稅階,以示聆聽民意,但仍擺出強勢領袖姿態,將包括環保人士、工黨及工會等所有反對者歸類為「反增長同盟」,自視為英國勤勞工作者的代表,態度跟戴卓爾夫人十分相像。
兩人經濟政策實有不同
戴卓爾夫人減稅同控赤字
不過,他們的經濟政策真的和戴卓爾夫人相似嗎?大幅減稅似乎很像,但不盡然。戴卓爾夫人任內的確下調個人入息稅最高稅階及基本稅率,但並非一味減稅,也講求財政紀律,控制赤字,也確保減稅措施不會助長通脹。削減入息稅的收入減幅,便由上調消費型增值稅(VAT)來抵消。
根據IMF的統計,英國的稅收佔GDP比例在戴卓爾夫人任內是增加的。相反,卓慧思跟關浩霆的減稅促增長「妙計」,則只有減稅,政府無法解釋如何彌補財政缺口之餘,更承諾提供能源補貼。當全球面臨通脹,這樣減稅只會推高通脹,而欠缺財政紀律的政府債券也無人問津,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影響退休基金。
卓慧思最後連鐵娘子金句「You turn if you want to, 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也無法堅守。但鐵娘子的幽靈並未隨卓慧思下台而消失。下任首相大熱、前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今年7月跟卓慧思競逐黨魁時也是以戴卓爾夫人繼承者自居,他也是信奉低稅,但提倡循序漸進減稅,顯得有紀律得多。
倘保守黨續模仿大賽
政治經濟只會不穩
但英國經濟欠增長的癥結真是在於稅嗎?《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Martin Wolf)今年3月便引述IMF調查顯示,英國的稅務負擔在15個歐洲國家中位列尾三。比利時、芬蘭、德國、瑞典、奧地利、荷蘭、丹麥、挪威的稅務負擔都比英國高得多,但他們人均GDP都較英國高。高稅有損生產力的說法不攻自破。沃爾夫亦稱,低稅迷思令英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15國中最不平等的。經濟近年轉差自然令社會最低下一層承受最大打擊。當然,學戴卓爾夫人還可以學私有化,但經過多年私有化,英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私有化而又不打擊民眾生計?
保守黨又再一次選黨魁,意味着又再有一名沒經民選的首相誕生。誰是下任首相引起不少猜測,約翰遜會否回朝更成話題。不過,如果保守黨繼續戴卓爾夫人模仿大賽,政治經濟只會繼續不穩,國民只有看看誰是下顆西生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