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漢隊」達人 Coach Fui 《季前賽》指導 籃球場走到YouTube:轉折人生路 變向求存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06日

【明報專訊】「要兜圈,拉開隻手,唔好向下望。」「你哋問題就係,隻手太慢喇!」「去到你手上都仲唔瞄唔射?」「運球就係為咗郁!」「Good ball!」Coach Fui(梁振雄)這晚9時教波的場面堪稱墟冚,廿幾人在他指示下一手拍籃球,一手拋網球,掌握運球手感,不死盯着球。

他主力教成人班,看着體格、程度、背景不一的學生分隊在搓波,「痴漢隊就是這些人組成的」。電視劇《季前賽》以MIRROR、ERROR成員為主角,在街場組成「痴漢隊」,打波鏡頭獲讚均真,Coach Fui就是幕後的籃球指導。少年時比姜濤的角色更狂,踏入職場的日子比Stanley更無奈,曾為甲一球隊隊長、香港隊成員,做過明星助手、保險謀生,今天他重返球場,站穩一個獨特身位:既是實體班的教練,更自創網上教波頻道,訂閱人數近13萬,當中轉折,可能比劇集奇情。

如武術指導 構思靚畫面

「導演通過facebook信息問我有沒有興趣做顧問時,我係唔知邊個係姜濤。」倒不是完全沒有聽聞,「那時我只知他兩件事,一是他拿了叱咤男歌手獎,二是他在維園打波被影到」。他清楚自己在劇組的角色,「像一個武術指導,指導打波的場面。我唔會話畀導演聽佢個鏡頭點拍,而是他的鏡頭要點拍,我就砌番個畫面,如果姜濤隻左手是『跛』的,我就要令他最後完結那一下畫面在右邊,前面就要砌到畫面好靚,感覺到是緊湊的」。

教練形容鏡仔球技時語氣持平,側漏少少霸氣。他提過姜濤是「街場人」,非受正規訓練出身,靠自己鍛煉取勝之道,右手遠比左手厲害,「佢係想練半個鐘後就鬥3個鐘那種人」。劇中每個主角各有絕技,「193是搶籃板、Stanley是奧拉祖雲轉身、Edan是射三分、姜濤是剷籃,Ian像Kobe Bryant」, 他亦把玩花式籃球的經驗融入劇中,「運球會做誇張的動作,正常籃球三個運球就打完,花式主要是愚弄對手呀、懶有型呀,做些好看的畫面,例如Stanley轉身就要結合這些,打得來要華麗」。當觀眾讚打波畫面夠真,他反而說明拍攝時營造電影感的重要,「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大家又看慣NBA,所以畫面一定有落差,有些鏡頭攞近一點,就不太看得出」。他不只教Edan射好三分波,也憑拍教學片所知,給予拍攝意見,「他們做不到一些動作就要即刻換,例如阿姜只用右手,其實拍波一定要兩隻手先好睇,他有時真的做不到,我話你做唔到左手上籃,就右手反手上籃,因為鏡頭一定要在左邊上籃」。

導演對真實感要求高,他也會就拍攝上的限制幫忙平衡。劇中主角雲集的痴漢隊,對手是學界勁旅翰林隊,「我會提提導演,痴漢五個主角,隔離翰林隊只有一個主角,但你講翰林勁過痴漢,畫面卻全部是痴漢入波,會很矛盾,就要做多些畫面給翰林那邊入波。導演想那些畫面在鬥波過程就有,要真打,但真打時唔入就係唔入」。另外配角防守的戲也要交足,「主角做得幾靚都好,防守一假,成個畫面就好假,要感覺真係守到佢,又要畀佢過,淨係背脊交唔到戲都唔得」。

他說感受到導演和演員的尊重,「唯一對我最大的挑戰,就是他們(演員)都是好勝的人,例如要被人『過』(突破防守)的畫面,他們會不願意「好落力地」被人過,有時我說「嗱你陣間畀佢guard啦」,會答「又係我被人guard」,我就話得,陣間我畀番你一球上籃。要做這樣的平衡,導演不會摻這一腳,每個演員都想型,都有偶像包袱,我會用話語安撫,「呢下畀佢guard㗎啫,你陣間打快攻呢,走去右邊快少少,攞到波上籃就贏番」,畫面我畀番佢,導演剪唔剪唔關我事吖,哈哈。主角群有,配角群也有,但他們要氹的程度不過分,這行競爭很強,要保持自己見光率、形象,我都明。」這哄人的工夫,有幾分Stanley劇中角色阿良的影子。阿良任職廣告界,工作教他待人圓滑,為求大老闆「陳總」加budget,陪陳總打波,防守時意思意思,佯裝不夠打,被批評狀態不好時還要陪笑說是,加入痴漢隊重燃他對籃球的熱情,又怕老婆不高興。

拮据+重傷 在香港打籃球的困境

Coach Fui花名叫阿灰,小時候是肥仔,「開頭打籃球時好肥,成日撲來撲去,又黑,成個大灰熊咁」。他記得第一個打的街場在屯門山景邨,「那不是我第一次打籃球,是我第一次認真打籃球,從看了《男兒當入樽》開始」,那年中一,13歲。「每天早上6時45分回到學校,等校工7時開門,打到8時25分上堂;小息落去打10分鐘;中午不吃飯,打1小時15分鐘;放學又打波,學校4時25分就趕人走,便回屋企樓下打波,打到6時半,人們都回家吃飯了,我換衫再落去打波,打到9時許回家食飯換衫睡覺,第二朝又7時回校去打,打到對鞋都穿。」這還不是最瘋狂的時候,「最誇張的年代是打甲一(球隊)時,那時廿幾歲,練花式籃球,夜晚7時去打,打到11時球場熄燈,就買支飲品,11時半在球場練插花、練花式,到6時看日出」。

揸拐杖教波 曾要借錢

阿灰自覺天分不高,「我跑得不夠人快,跳得不夠人高,射波又不特別準,不是很差,又不算好勁」,他曾參加青訓(青少年訓練計劃),「那時打乙組,第一場打得好好,教練第二場讓我打正選,打一個我唔識打的位置,結果頭十分鐘唔知自己打咩,變了第12人(後備);去打第二隊,情况都是一樣,冇乜得打」。不在隊裏打時,他就往街場,「你想點打都得,街場是很自由的地方,不停地鬥波。一場比賽40分鐘可能只出5分鐘,但街場打3個鐘,可以係咁打係咁打」。他會在內心定規矩,「例如今晚要入100球3分,又例如我今日過人不會避開他,只會呃開佢再直行,又或者一打三、一打四,四個對我一個,我入三球我贏,我炒三球係你哋贏」。

他愛籃球,籃球給他一切,阿灰這樣說。他往後做過甲一球隊飛鷹隊長,曾獲得分王、三分王榮譽,亦擔任過港隊控球後衛,參加亞運、亞洲盃賽事。不過有整整10年,他簽了飛鷹「一蚊都冇收過」。「香港籃球係好死嘅,(香港籃球總會所舉辦的聯賽)有甲一、甲二、乙組三組,每個球會都有擁有者,但不是申請而來的,是籃總盤古初開時判出會籍,可以互相交易。」早前飛鷹前球員司徒偉傑就欠薪告上勞資審裁處,獲判勝訴,球隊須支付3萬元欠薪。阿灰說每隊做法不同,因香港沒有職業籃球(賽),球員多不是出糧,而是獲「車馬費」,「球隊若覺得你勁,一季給你10萬,加盟我這隊,但給的錢叫車馬費,不當薪金。當時飛鷹(與阿灰)簽一張約,5年內不可離隊,我想打波啫,就簽了兩次,10年。」其間他以教班維生,直至因做小生意欠債,希望轉會增加收入,「其他球會如南華想我轉隊,會給車馬費8萬元一年,那時我跟球會講可否畀我走,它不肯,我話一係咁吖,我只掙兩三千一個月的練習錢,8萬轉會費我畀晒你,你畀我走」,然而球會仍不放人。

到終於約滿轉會,「完約就過了永倫,但一過就斷埋隻腳(十字韌帶),於是便黯然退休」。他很記得當時有多拮据,「教籃總的訓練班一年後才出糧,所以我由細到大都有儲錢習慣,因為沒儲真的無法過活」。「斷腳之後的29歲那年,我要揸拐杖出去教波,因為我知唔教的話,一個月後一蚊都冇。那天要出九龍塘的學校教,我身上只有26蚊,天水圍出九龍塘要16.5,我只擺了16元進去,剩下10元返唔到屋企,飲晒自己帶的水又不敢買水,在街上等了兩小時,等朋友來借2000元給我。他真的是朋友,有叫我還,這是對的,別養成習慣借了不還。」在香港這樣的籃球發展下無路可走,他知道放棄籃球的時候到了,去做明星、殯儀生意老闆的助手,後來轉做保險,一做5年。

湊女成拍片契機 保險經驗派用場

直至女兒2017年出世,為他的生命帶來重要轉折。太太也是打波認識的,懷孕時發現患妊娠毒血症,懷胎6個月女兒就要出生,初時女兒情况很不樂觀,「有次發燒感染好危險,危險到醫生叫我們,你唔好讚佢呀,你鬧佢啦」。為什麼?「可能佢想我哋唔好太樂觀,或者可激起女兒意志吧。」太太有全職工作,阿灰辭職照顧女兒,成為當上Coach Fui的契機,他拍片教波,也用上做保險的經驗:「首先要讓人明白為何做不到、為何要做這個技術,再分析這樣做更加好。就像我以前那份工,首先要告訴客人他有需要,而不是不停推銷說好正。」

女兒已5歲,他說人生自此「多了一份仁慈」,「因為我冇屋企,老竇包二奶、爭人好多錢,我媽有精神病,所以由細到大我一個人照顧自己,第一次老婆帶我食團年飯,我係唔知做乜鬼」。他用「流離」形容少年時代,中四為練波開始踩單車送外賣,掙來500元給父親取了,「算啦,由細到大都冇畀過錢佢,就畀這一次」。他學會為現實變通求存,笑言「改變不到別人就改變自己,世界唔會圍住你轉,你有能力人就你,你冇能力你就人」,但他會「揸住」一點,「唔好講大話、唔好害人,對的承認是對,錯的唔好夾硬說是對」。

教波解說清楚 觀眾國際化

他自創「核心力量」理論,用對了力,斷十字韌帶照樣可打波,「我們普遍清楚的是用肌肉力量,例如跳是用大腿力量」,他說要想像核心力量在肚臍位置,「手向上伸時會扯住,腳蹬直也會扯住,這就是核心」。點進他的初級教波片段,解說清楚,先說出問題,為何練好運球,比賽時用不上?因為練時沒有走動,打波時腳步會移動,雙手運球時,球從左交到右呈斜線,又加上時鐘比喻,「不是3時到9時的橫線,而是4時到10時的斜線」。留言來自世界各地,有英文留言說希望有字幕,有台灣觀眾讚是華語世界少有的高質籃球教學影片,每條片都有數十萬點擊。

拍片兼教成人班 體制外覓生存路

這晚面對滿場學生,Coach Fui說喜歡教大人多過小孩,「成人有heart過學生,更加勤力,因為在成人的世界,籃球是他們的喘息空間,小朋友選擇太多,又打機又讀書,真正投入、願意努力的反而是這班大人」。他不會對學生說「加油」,「加油是一句很唏噓的說話,我有個女所以很明白。那時叫她加油,是因為咩都做唔到,所以我在time out(賽事暫停)時教學生,不會說加油,我會話你想打得更好,就要做這個那個,是具體的指標,你做得到的就做」。

當Coach Fui示範愈來愈刁鑽的招式時,學生臉上各種表情就像人人面對生活的縮影:有人很快拿揑到重點而眼神自信;有人控不住球,看球滑走而苦笑;有人猶豫一會才出手嘗試。不過願意來上堂練技術的他們都不怕醜亦不怕輸,硬着頭皮拍着球又試做去。Coach Fui靈活走位,手不離球,仍在想方法令香港籃球發展突圍而出。對於籃總手握資源卻無心經營,「我係唔『gur』,係會激動,但未想到方法改變」。「我曾問好有錢的學生,可不可以買個商場改建成球場,搞另一個聯賽取代籃總?」

聯賽夢未圓,他開拓出成人班的市場,也會租修頓球場讓學生組隊比賽,「我們暫時目標是下年去日本,我的觀眾有來自馬來西亞、美國、台灣、日本等,到時可相約交流切磋,話畀大家聽,其實痴漢隊是真的,就是由這些人組成,他們是體制以外的人,邊個有練過正規?大家都係打街場,慢慢練好技術,再組隊打比賽。你見佢哋唔係勁,但感受到佢哋好努力,一路進步,就好夠。」他亦在制度外找到生存戰術。這時有學生在記者眼前投球,不進,他大喊「Good ball!真係掂!哎呀好慘,萬眾期待呀!」教大人,「你唔好呃佢,渣你就話畀佢聽係渣,鬧要鬧得好直,讚也要讚得好直」。

「愛教大人 他們更珍惜訓練」

什麼是季前賽?「NBA常規賽打82場,東岸及西岸各有頭8隊打季後賽,即是決賽周,所以『季前賽』不是正式的比賽。故事想說的是,人生有好多唏噓、遺憾、負擔、責任,但我都想盡能力贏,就算全世界都覺得你輸,你都要贏番轉頭。」真實的「痴漢隊」沒有明星,不是籃壇頂尖一群,水平不一,「水平唔一樣唔緊要,球隊角色各有不同,咪發揮個人所長囉,你未必要做最叻那個,就算我技術最好、經驗最好,體力都不會比他們好,隊際運動就是這樣,要戰勝自己、對手,重點是要做到大家為隊波去努力,唔係為自己努力」。多年來贏過的獎牌,他早丟掉了,「因為冇意思,我打波唔係要攞個牌」,卻留着頻道十萬訂閱的獎牌,因為承載着很多人的支持與肯定。

對你來說,點先算贏?「我贏咗㗎喇,每一日都進步,老婆仔女生活得開心。我問老婆使唔使搵好多錢?佢話唔使,咁我就做有意義少少的事。之前免費教小朋友,後來發覺他們機會很多,反而30幾40歲的人更珍惜訓練、比賽機會,我寧願教他們。」

文˙ 曾曉玲

{ 圖 } 林靄怡、片段撮圖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