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訪問前原以為Eric會多談個人對設計的看法,但他卻說了更多城市底蘊與文化。在早前舉行的KODW設計智識周的講者中,Eric特別推介以再生理念製作家具的荷蘭設計師Piet Hein Eek,訪問後更傳來對方名作「方格椅」的照片。設計師為了用盡回收木料,將它們切割為細小塊狀,再組裝產品。Eric以其作品來說明工業轉化之路:「以前工業設計常用3R,reduce(減量)、reuse(再用)、recycle(再循環),現在的新3R應是respect(尊重)、repair(修復)及remake(重製),由此達到再生(regenerate)。」
人力有價 物料無價
再生是有生命力、會生長的,基底正是尊重與珍惜。總愛說港人着重利益,但若稍為改變對利益的看法,一切皆不同。Piet Hein Eek在摸索設計與企業之路時,曾歷心態轉變:他一開始為保持工作效率,餘下很多小片廢木,其後他改變思維,以人力有價,物料無價的理念創作,就更珍惜被視為廢物的剩餘木料,以更好的方法「用盡」它們——仍是着重利益,只是對利益有了新理解。設計師保留時代的記憶,關係到荷蘭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是設計企業家思索如何實踐一門持續生長的事業。這不止熱愛設計,亦要求以清晰的方法、手藝與製造流程將舊物再生。
設計救世的概念
設計救世,於荷蘭而言並不陌生,荷蘭國名的荷蘭語寫法為Nederland,有低地之國的意思,四分之一國土位於海平面下,生存備受威脅。早於15世紀,荷蘭人就懂得以風車排水,解決水患,其後更將治患技術輸出他國,化為經濟利益。荷蘭與香港也有很多相同處:人口密集、經濟自由度高、發展貿易經濟與服務業。Eric對比兩地:「荷蘭天然環境比香港困難,卻闖出新路,在生活各層面融進再生設計理念。」KODW活動中便探討他們如何以再生設計改善物流運輸、食品系統與城市規劃等。
「荷蘭有很多設計師與企業家,皆像Piet Hein Eek般尊重環境與文化,在荷蘭成長的新一代,使用這些再生概念產品,也形成了同樣的價值觀。」Piet Hein Eek用盡擁有的條件來做好產品,香港卻似乎未完全利用已有條件,甚或未完全覺知本有的優勢與豐富故事。只是香港一樣面朝各種威脅,或許正如Eric所期,在即將失去的威脅下,正是以設計求變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