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ze London展覽吸引消費群 商業與藝術互惠增值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16日

【明報專訊】談及藝術品,我們大都聚焦於藝術品的商業價值,特別是在疫情高峰過後的藝術展交投活躍,更能看到藝術商品化或作為另類投資產品的價值。但細看各大藝術展,也少不了商業品牌的扶持,才能成就今日的規模。這個模式,特別適用於源於英國同名雜誌舉辦的藝術展Frieze。

Frieze雜誌創辦人Amanda Sharp及Matthew Slotover在2003年舉辦同名藝術展Frieze London,以倫敦為發源地,及後延伸出Frieze New York和Frieze Los Angeles,以及今年9月首次舉行的Frieze Seoul。有趣之處是Frieze London由本身的偏峰起源,在多年後的今日演變成媲美Art Basel的藝術展,亦成為最商業化的藝術展之一。

今屆一如既往,在倫敦Regent's Park舉行的Frieze分為Frieze London、 Frieze Masters和戶外的Frieze Sculpture。到過不同國家的藝術展,Frieze的商業配套最齊全。其商業化配套該可回溯至第1屆,當時帶動了不少大拍賣行的業績。當初Frieze藝術展的原意,是希望能吸引到拍賣行帶來的買家人流,但時至今日,Frieze的叫座力已足夠反過來為拍賣行帶來更多人流。

時尚大品牌加入戰團

另一個Frieze比其他藝術展更商業的地方在於觀眾群。到其他藝術展,鮮有時裝街拍——除了不少時裝品牌加入戰團的Art Basel Miami Beach版本,以及倫敦和紐約版本的Frieze。這種看作品、看人與被看的文化,吸引不少看中其商業潛力的時裝人及時尚品牌。如Soho House找來近年活躍藝評界的英國演員Russell Tovey點評今屆作品,預覽當日亦看到不少名人,如時裝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麥當娜之子Rocco Ritchie,又或是現任英國首相Rishi Sunak等。展覽的合作伙伴,則有香檳品牌Ruinart與丹麥藝術家Jeppe Hein帶來互動藝術展RIGHT HERE, RIGHT NOW,透過刺激五感的互動裝置Récits de Champagne讓人感受製作香檳需要的大自然元素,如來自Chardonnay的花香、Blanc de Blancs香檳中香氣成分Citronnelle,或用上本身作抽濕用、常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讓觀眾現場作塗鴉。電器品牌LG亦找來德國藝術家Tobias Rehberger來製作視覺謎宮作品Into the Maze。

充分利用具購買力人流

今屆Frieze跟時裝界的關係亦特別密切。因為已故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不少原定時裝周期間舉行的派對及時裝騷也改期,例如主理倫敦時裝周的British Fashion Council便將改期的派對及活動,改於Frieze舉行期間同步舉行,做法十分聰明,充分利用極具購買力的消費人流。時尚企業MatchesFashion亦按同樣道理出牌,主攻同類消費群,在展覽期間於總壇5 Carlos Place舉行多個活動,如Rick Owens的伙伴Michèle Lamy一連4日舉行Eggs With Hun早餐會、Raf Simons和Kvadrat的合作發布會等,進一步帶來品牌效應。

南瓜雕塑成時裝布景

場內最能呈現商業與藝術關係的象徵作品,該是Anthea Hamilton的皮革雕塑作品Giant Pumpkin,成為Loewe 2022秋冬系列廣告的主要布景,亦成為今屆Frieze最多人打卡的作品之一。在眾多藝術展中,Frieze該算是最能反映商業的藝術價值——這不是好壞的判斷,而是透過整個活動,讓人能看到藝術與商業相輔相成,互相推高兩種不同「商品」的價值。

文:Dawn Hung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Feature]

相關字詞﹕藝術展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