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盃2022:唯快不破與褪色的黃金一代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明報專訊】世界盃決賽周以破紀錄的(進行比賽)速度,在一星期內打了24場賽事,差不多打了整個決賽周的四成比賽,每晚由下午6點打到凌晨5點。以今年的特殊經驗,4場波可能一共會打400幾分鐘,是球迷忠誠和身體質素的莫大考驗。

到了星期四晚,所有球隊都打過一場。如果要我分類,各「強隊」我會這樣分:(1)「對辦」組:英格蘭(OK,對美國不像那麼強啦)、法國、西班牙(OK,我承認我看了30分鐘到3:0就去睡覺了)、巴西。(2)「和想像中差不多,不太強」組:葡萄牙和荷蘭。(3)「令人失望」組:阿根廷、比利時、德國。嚴格而言,首輪賽事只有兩場冷門:沙特贏阿根廷和日本贏德國,其餘賽果勝負和都在一般可預計範圍內。

唯快不破篇

兩場大冷門相似之處不少。在上半場,阿根廷和德國都頗佔優,你看不到有爆冷的迹象。兩隊都在下半場一個大約10分鐘的時段被冷門球隊連入兩球反勝為敗,然後落後之下方寸大亂無法反勝。更重要的是,爆冷的亞洲球隊有比較清楚有效的部署如何贏波,阿根廷和德國反而不見有針對部署。兩隊死因一樣:不夠速度。It's all about speed.

德國在上半場10分鐘後就控制戰局,控球成功找到不少空位,但在上半場末段和下半場初段未能拉開勝果,日本在下半場決定一博不讓德國控定皮球,推上逼搶情願搶不到的話大家多走一步回防,並且不斷透過換人及增加攻擊球員加快速度直接衝擊德國。德國和上屆死因一樣,攻守轉換的速度不夠,在下半場中段被日本跑死連輸兩球。

沙特的戰術特點是把防線推高,大約在中線才開始逼搶,變成將自己10個球員縮窄在大約30碼的範圍內防守,令阿根廷難找空間,把握阿根廷兩個錯誤下半場幾分鐘內入兩球便贏波。要破這個戰術,正常的做法是找球員由中場高速跑到防線背後,但阿根廷偏偏沒有快速球員,多次只是靠迪馬利亞右路發難,下半場好幾次突破了越位都會被沙特的後衛回防追回失地。沙特這個踢法,對着法國、巴西、英格蘭等有高速爆破球員的都一定死,但阿根廷就是缺乏速度破敵,下半場大量球員塞在前中場30碼範圍內,一籌莫展。

現代足球對速度的要求愈來愈高。分組賽中不少水平不高的球隊例如摩洛哥和美國,起碼會有速度與對手周旋,伊朗第一場慘敗和第二場贏波的主要分別就是速度,反而強隊如果速度不足,縱使個人技術勝一籌,在現代的戰術設置上容易被對手「將勤補拙」守死,以及靠快速反擊爆冷。

我們要看入球

足球是需要冷門的,以及這兩場那種在10分鐘內整個世界改變的球賽的。第一輪賽事有4場0:0,不幸我都差不多由頭看到尾,而這些球賽看了大約30分鐘就覺得會是0:0。入球偏少有些是因為根本球隊缺乏創造力(像波蘭),有些是球隊沒有真正有用的前鋒(像突尼西亞、喀麥隆、墨西哥、塞內加爾),於是縱使球隊長期控球也做不到入球。

足球是需要入球的。現代足球風格趨同,而且蒐集對手的資訊容易。今屆我見不少球隊不覺技術有什麼出眾,但防守很有組織紀律而少有犯錯,結果就很容易磨到大半場沒有入球。以非洲為例,第一輪5隊球隊只有加納入過兩球,5隊的防守紀律都相當不錯,但都沒有很大威脅的前鋒球員,和以前我們覺得非洲球隊缺乏紀律,但有天分有爆發力常有出人意表演出,大異其趣,相信這是因為現在不少非洲球員很年輕已經在歐洲球會受訓,多接受歐洲教練指導,紀律和意識改善,但更少靠直覺踢球,結果是球賽更為均勢趨同更易預測,趣味也就減少了。

英雄遲暮篇

第一輪賽事的慨嘆,是「不許人間見白頭」,叫得做「黃金一代」的都黯然失色。看着克羅地亞中場仍然是莫迪歷、波索域、比列錫和高華錫,比利時的老人防線3個人加起來超過100歲,韋素和夏薩特等作用大不如前,但球隊沒有新星,踢到迪布尼發脾氣和要靠巴舒亞伊入球打救。威爾斯的藍斯和巴爾到第二場彷彿已經無以為繼,完全受制於伊朗,似乎4日一賽他們已難以應付。

所謂足球小國的什麼「黃金一代」,通常代表他們後繼無人,國內沒有強大的聯賽或者青訓可以不斷產出有質素的球員接班,承接上周講的It's all about timing. 不少這些小國真的有機會挑戰大賽只是一屆,第二屆就已經太老,當你看見克羅地亞中場走動最多的仍然是莫迪歷,對摩洛哥下半場整隊速度明顯減慢幾乎輸波,只能慨嘆時不我與。

承接上星期說「贏世界盃真是很難」,贏世界盃通常要有不同年齡經驗的球員互相配合。法國的好處是麥巴比上屆只是19歲,今季更為成熟,而老將如基奧特等仍有作用,英格蘭本來上屆的球員就較年輕,今屆還會補充了比寧咸、科頓等,反觀德國引入新人,但部分球員如中堅Schlotterbeck似乎唔多夠班,穆斯亞拿那等踢法又比較個人化,夏維斯摸索不到自己的進攻位置,始終不能組成一隊老中青有機結合的強隊,很可能又分組賽出局又要用多4年重建。

換人的學問

今屆世界盃是首次可以換5個人,於是如何換人變成了重要的學問。我開始覺得領隊教練一早想好在球賽哪些階段換人如何換人,分階段部署球賽,應該是新世代戰術部署的重要部分。

今年的球賽往往超過100分鐘,阿根廷和德國的經驗都顯示,你佔優80分鐘但在10分鐘內跟不上對手速度都可能就此輸掉球賽。阿根廷下半場在71分鐘後就沒有再換人(成30分鐘,不知何故)來引入變數,結果愈踢愈死氣沉沉。德國面對日本不斷換入夠氣夠力的後備衝擊,換走湯馬士梅拿和根度簡等有經驗球員反而失卻中場控制權,就是換人策略被打敗的結果。

今年不少球賽上下半場形勢迥異,有些球隊上半場跑得太盡、有些下半場速度明顯減慢。我覺得教練們是應該部署一些球員只是盡跑60至70分鐘的(像伊朗對威爾斯的前鋒阿斯蒙),然後部署如何下半場中段換人變速再跑。It is all about speed.當然,球賽變幻無常,你領先還是落後都會有不同部署。但今年賽程比前頻密,像第二輪賽事威爾斯和英格蘭都明顯走樣,彷彿第一輪已經用得太多力,而像伊朗第二仗跑動速度遠勝第一仗,厄瓜多爾體能速度完全壓倒荷蘭(OK,他們第一場贏卡塔爾用力不多了),都反映28日內踢7場,強隊少點體能速度,輪換不善,都可能提早回家。

文˙馬嶽

編輯•葉雨舟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