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盃決賽周分組賽,以四日一賽的快速周期完成,將一半球隊踢出局。接着再用四天的時間踢完十六強賽事,再把一半踢出局。
分組賽階段,ABCD組結果是小組熱門順利以首名出線,次名出線的塞內加爾、美國、澳洲和波蘭都是防守紀律比較好的球隊。像美國三場波只失過一球12碼,澳洲在首場對法國後就沒有再失球,連贏兩場1:0 晉級;波蘭基本上每一場都被對手壓住來攻,但頭兩場半一球不失。
這些球隊的特色是「安心防守」,基本戰術設置是清楚防守結構、快速移動、堵塞空間、大丈夫話唔出就唔出、少有犯錯、所謂not give anything away。另一共通點是創造力和攻擊力不強,主要靠整體戰克敵,出線的關鍵是他們的高度防守紀律和少有犯錯。用孫子兵法的說法,「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種本來是淘汰賽階段才出現的戰略心態,今次在分組賽已經大派用場。創造力和天分不能強求,紀律和不犯錯卻是可以訓練出來以弱勝強的。It's all about discipline。
近年來,多了球隊用三中堅陣式,一退後就變成五人防線。十多廿年前,「兩排四人」(two banks of four)是防守清楚結構和紀律的標記,今年不少球隊退守時都打出two banks of five,把輔位、疊瓦和傳送路線都堵塞。2014年哥斯達黎加用5-4-1陣式,當年被視為罕有的極保守陣式,今年像日本和克羅地亞等非防守型球隊,末段退守時都是5-4-1,而且似乎相當熟練。波蘭對阿根廷落後2:0,還有十多分鐘完場,如果墨西哥不再入球他們就可以因為較少黃牌出線,他們竟然是墮後打六人防線「保持敗果」的,歎為觀止。
9號球員的重要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部分球隊主攻或長期控球時,其實是沒有高質或正宗的前鋒的。荷蘭前線用來用去的都是輔鋒型球員(包括沒有狀態的迪比)、丹麥差不多場場主攻,但中鋒只能用高大而技術平庸的干尼利斯(Cornelius),或者是並非正宗前鋒的多爾貝治(Dolberg)或巴夫韋迪(Braithwaite),結果三場只入了一球。當你長期控球但沒有前鋒破敵時,不如退後先求不失了(諷刺的是:有着世界上最出色中鋒的波蘭也這樣想)。
近十多年全球的戰術變化,是很多球隊改打單箭頭,正如足球評論家Jonathan Wilson的名著Inverting the Pyramid的說法:一百年前大多球隊打2-3-5的金字塔陣式,即是5個前鋒,多年來的陣式趨勢是後衛愈來愈多,前鋒愈來愈少,結果真正訓練正9號中鋒的球員便會愈來愈少,進攻中場、輔鋒和反向翼鋒(inverted winger)反而多的是。結果某些國家「無鋒可選」,進攻中場反倒一大堆(包括要用C朗打正前的葡萄牙)。而國家隊不像球會,你不可以去買球員的。
在分組賽的觀察中,我覺得正9號球員其實對很多球隊在戰術上很重要,包括lead the line、牽制對方中堅引出空位,以及護球回傳策動反擊,當然也包括在最後一腳在門前把球送入網。例如西班牙的莫拉達和巴西的李察利臣,未必是最高質的球員,但在陣中非常重要。我看克羅地亞時,慨嘆今屆就是前線少了個文迪蘇傑。德國由開局到出局,都在辯論應該誰人打前鋒,其實很簡單:湯馬士梅拿和夏維斯都是從後殺入禁區最有威脅,多於背門護球的球員,如果前面有個正9號(例如富克洛)作配搭,這兩個人入球的機會就大很多了。基奧特對法國的戰術非常重要,現在我覺得他們奪標的機會大增,因為賓斯馬應該可以復出,在9號位上可以提供重要的替補。
博贏了就是天才
上回講到,在容許換5個人後,球隊可以針對作90分鐘內的「階段性部署」。日本的森保一應該是用這策略最淋漓盡致的教練:有看分組賽的都會覺得三笘薰和堂安律是日本前線最具威脅的球員,但他對西班牙的生死戰偏偏夠膽半場才一齊放他們上陣,衝擊一段把握西班牙兩個小錯誤反敗為勝,接着便全軍退守5-4-1守足西班牙30多分鐘。這30分鐘日本也顯出高度的防守紀律和集中力,西班牙差不多製造不到機會,令我想起1970年代佳視電視劇《流星蝴蝶劍》的主題曲:「誰能夠一劍得手,不再依戀,轉身退後。」
森保一沒有派三笘薰正選,一直被日本球迷咒罵,現在兩次下半場變陣成功,自然就變天才了。這裏當然有運氣成分:例如2:1那球,我由小到大的理解都是整個皮球出了白界就才算出界,即是如果皮球掂不到白界就是出了界:這當然是「人」的標準,即是旁證或球證的肉眼只能這樣判斷,他們不會有個空中垂直的角度看皮球有沒有掂到白界的。機器和科技已經改變了足球規例的定義。But you made your own luck。世界上大部分的球員,那個波都不會再追的,但三笘薰跑盡把球勾回門前讓隊友撞入網。
足球就是成王敗寇的遊戲,你冒險博贏了就是天才。比利時對克羅地亞應該是部署了先出雙防中穩守,下半場才換盧卡古、泰利文斯等出來搏殺,到了最後15分鐘克羅地亞全軍退守及力氣差不多用盡,如果盧卡古對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控制得好一點,比利時都應該贏波,馬天尼斯就會變成調動得宜的英雄了。當然,比利時出局的問題不光是球隊老化,而是排陣和踢法很多時都亂來,以及缺乏紀律,像對摩洛哥輸波是因為臨完場一個不必要的犯規輸一個死球。It's all about discipline。
足球的無常與無情
看世界盃,很多人都會津津樂道日本如何反勝,韓國如何拚到補時入球出線。但世界盃是充滿上述那種刻苦,透過長時期的紀律悶死對手,以及因為一剎那的疏忽或運氣而輸掉球賽的時刻的。
如果要描述足球有多無常,就是我在E組生死戰看直播的經驗。西班牙對日本和德國對哥斯達黎加兩場共入了9球,由於同時進行而又瞬息萬變,我不斷在兩台間轉來轉去,結果我只即時看到一球入球(莫拉達那球),其餘通常都是我轉過去的時候,就看到球員在慶祝或者在看VAR。
如果足球比賽是有神的話,這個神相當無情。祂不一定獎賞努力和天分,會帶來很多失望和絕望,喜歡令人狂喜之後又跌落深淵。而祂在令很多人狂喜之際,又會為同樣多或者更多的人帶來極大的失落。
很多人支持讚歎韓國的精神和努力,但會忘記對韓國射中三次門框的烏拉圭,只在葡萄牙半力出擊和沒有認真比賽下,得失球同而入球較少,卡雲尼、蘇亞雷斯和華維迪等就要回家,相當「唔抵」。大家現在嘲笑盧卡古,但他其中一球踢歪一點就可以成為英雄,失落回家的就是莫迪歷等的「黃金一代」了。分組賽的部分越位詐糊,都可能只是一兩納米的距離,但「VAR下無平排」,這基本上是運氣了。足球從來是個無情的遊戲:一秒鐘可以決定你在天堂還是地獄,不須評論畢生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