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文學‧蕭紅在香港的最後46天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11日

【明報專訊】今年是蕭紅逝世八十年,年初曾有「文學101:香港文學地圖」(康文署)紀念蕭紅在港的歲月,選題取材實是誠意之舉,視野聚焦香港本土也理所當然,導引讀者欣賞蕭紅作品,殊為難得。短片整體方向停在複述蕭紅貧病形象的層次,忽略蕭紅生活質素早有改善的歷史現實,又未明確交代蕭紅帶病逃難路線、蕭紅肺病與今日肺炎怎樣對照……可說是錯過了連結香港讀者生活機會。短片放映至今快滿一年,尚未有引起香港各界廣泛討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這個紀念年份的最後1個月,恰是蕭紅在港島各處停留最頻繁的日子。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到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短短四十六天的蕭紅逃難日子,至今仍存有多個版本:棲身地、入住日子等逃難細節,許多改編自蕭紅生平的電影都無法用影像弄個明白;細閱電影劇本,更會發現不少內容因版本太多、資料來源存疑,尚未得出最準確的描述。本文經翻查舊報章、悼文、歷年各人筆下的蕭紅傳記,對照袁培力最近整理的年譜,嘗試點出蕭紅曾停留過的多個地方,重現蕭紅在港逃難路線圖,讀者日後行經該處,知悉作家經歷與香港命運曾有過什麼程度的扣連,或對該地有更深刻的思考。

尖沙嘴住近兩年

蕭紅逃難前,已在尖沙嘴居住近兩年了,算是資深的香港居民,對香港生活環境和物價有所掌握,就是獨自從尖沙嘴走到銅鑼灣跑馬地附近都沒有難度。她在一九四〇年一月十七日抵港。早在來港前兩年,她和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的婚後生活已過得很不錯,一九三八年十月,他們在重慶歌樂山遊玩,看到林家廟有房子,就租了下來。其時二人在全國各地保持着發表數量,文章合集、著作出版等頻率甚高,稿費與版稅收入或不穩定,比較「我拿什麼來餵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嗎?草褥子可以吃嗎?」的二蕭年代(蕭軍蕭紅,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八年),生活條件有了顯著改善。

端木得到賈開基引介,獲得孫寒冰支持,得以身兼多職,在重慶北碚教書,教餘又為《文摘戰時旬刊》編文藝欄;來港後,端木主力為大時代書局編輯文藝叢書,蕭紅和端木的住處自然也以大時代書局地址為中心,先在金巴利道諾士佛臺落腳,住了一段日子,聽從孫氏安排,到樂道大時代書局附近居住。至於最準確的樂道門號,眾說紛紜,有說是七號、九號,最新的說法是八號;八號是大時代書局地址無誤,於是又有了他們住在書局內一個小房間的說法。不管哪個說法才準確,他們的確曾居住在尖沙嘴諾士佛臺與樂道,多次乘搭渡輪過海來回島與半島,又曾到彌敦道平安戲院(平安大廈今址)看過電影,在屈臣氏大藥房買過藥用品,真的活得像個香港人了。

自一九四〇年二月起,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香港分會(下稱「文協」)開始邀請他們出席聚會,包括一九四〇年二月在大東酒店(今海港商業大廈側)歡迎蕭紅與端木蕻良的茶會、在孔聖堂辦魯迅六十誕辰紀念會(一九四〇年八月)、在思豪大酒店(今歷山大廈,雪廠街、遮打道交界)辦歡迎會(一九四一年二月)歡迎史沫特萊等人、在娛樂大戲院閣樓(今娛樂行)溫莎餐室辦歡迎會(一九四一年四月)歡迎茅盾等人,許多酒店和戲院餐室都有蕭紅足迹。後來二人與許多當時在港文化人都加入了文協,有許地山、戴望舒、葉靈鳳等。蕭紅在港的生活其實不孤獨,香港給了她穩定的寫作環境,也給了她與各方友好一敘的空間,在短短的一年餘內,她能寫幾十萬字是有充足的客觀環境因素在。

戰時到時代書店避難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爆發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繼而空襲香港啟德機場,軍隊侵略新界準備侵佔九龍炮轟港島。在港的蕭紅由于毅夫安排、端木蕻良和臨時上陣的駱賓基扶助,在十二月九日凌晨,在尖沙嘴海傍一個地方登上漁船(一說舢舨),踏上無休止的避難日子。今天我們無法確認最準確的方位,慶幸尖沙嘴天星小輪與公眾碼頭位置並沒有太大變動,晚上在鐘樓旁遊逛的遊客,除了可在尖沙嘴火車站僅存的完整建築物上發現日軍襲港時的子彈孔洞痕迹,也可向中環看去,想像維港兩岸燈火黯淡、渡輪停航的海面,海傍這邊有兩三人攙扶一個女子登艇的情狀。

十二月九日上午,蕭紅來到時代書店(今勵精中心),書店職工與端木等人商議後,決定要帶她到銅鑼灣、跑馬地旁的周鯨文大宅(連道,今保良局對面)。從中環地區趕到銅鑼灣另一端,端木等人要帶着病人前往,行程並不簡單。周鯨文在港辦《時代批評》、時代書店等,年前經人介紹邀請端木與蕭紅在雪廠街辦公室(今新顯利大廈)會面,後來創辦《時代文學》,由端木主編,一九四一年七月到十一月之間,蕭紅進出瑪麗醫院,他也有支援兩口子醫療費用,端木的編務助手袁大頓亦有照顧蕭紅。

蕭紅一九四〇年的病况不算明顯,聖誕前還能獨自從九龍來到港島,帶着端木一些工作,也竟攜着聖誕蛋糕,走一段不短的坡路來到周氏大宅探望周鯨文。一年後,大宅竟成了周氏親朋的臨時避難所,避居者眾,不利蕭紅養病,要另覓地方。接下來,蕭紅要到哪裏,存有幾個說法,一說是下午先移到周鯨文安排的銅鑼灣一公寓,原東北軍參謀長居所,地址不詳。到公寓短留,才到思豪大酒店五樓張學良弟張學銘長期租住的房間;一說是從周氏大宅直接來到酒店。可以肯定的是,蕭紅當晚已入住思豪大酒店,一住就住到十二月十七日。

十二月十三日,日軍佔領九龍半島(詳見https://bit.ly/3Bmnisn)。十五日開始炮轟港島,十七日波及市區,當晚思豪大酒店遇襲,蕭紅等人要到地下室暫避。十八日,住進告羅士打酒店(今告羅士打大廈)。接連數天,日軍攻佔北角、淺水灣等地,連黃泥涌山峽都出現日軍蹤影。二十三日撤離酒店,得到時代書店職工的幫忙,來到士丹利街一間店舖暫避。平安夜一點也不平安,端木與周鯨文商量後,蕭紅從士丹利街一端來到時代書店職工宿舍和書庫(士丹利街三十三號),蕭紅就在書庫棲身。聖誕節晚上,日軍宣布佔領香港,蕭紅病况也急轉直下。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二日,端木帶蕭紅到當時的養和醫院求醫,情節可直接從《黃金時代》獲知,只有駱賓基視角有待商榷。時至十八日,轉到瑪麗醫院求醫,當時汽車都由日軍徵用,據端木憶述,他只能「找日本人」。端木巧遇兩個戴記者臂章的人用英語交談,其中一人是《朝日新聞》記者,輾轉借用到汽車,載蕭紅到瑪麗醫院。

患肺結核多番轉院

蕭紅患的是肺結核,病因雖與今日新冠肺炎不同,引起的症狀卻與今日確診者大都一樣:發燒、咳嗽、呼吸短促、發冷,肺結核患者更會持續胸痛、多痰,甚至會咳血。香港今天許多確診者症狀都與蕭紅相同,大約可感受到她在香港最後四十六天,身體狀態與我們今日感受到的有多接近?在當時的醫學條件限制下,蕭紅生命已到尾聲。二十一日,得悉日軍將要接管瑪麗,端木移離蕭紅到銅鑼灣聖保祿醫院,沒多久日軍又將接管聖保祿,法國醫護建議可到紅十字會臨時救護站,亦即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今址,住進今日學校音樂室對面的房間。二十二日清晨,蕭紅昏迷未醒,時至早上十一時,蕭紅辭世。

蕭紅在最後四十六天裏,都由端木蕻良等人攙扶甚至抬起,走遍港島昔日海岸線的沿岸地點,在空襲與炮火的種種侵襲下,尚有許多今日我們不會再聽見的炮聲、戰機劃過天空的噪音、居民呼救的叫喊聲和慘叫聲,逃難地點有近十處,勉強做統計就是每五六天就要移離一次。

若非昔日戰爭,作家儘管還是活不長久,也不至狼狽倉皇。蕭紅在港寫了一年多,分別在沙田寫完《北中國》、在尖沙嘴寫《後花園》、《呼蘭河傳》、《北中國》、《小城三月》、《馬伯樂》(病重輟筆)共幾十萬字的小說文本,其間還寫了許多封書信與文友交流,又有多位民國作家與著名編者如戴望舒、茅盾、柳亞子等曾探訪蕭紅,儘管在文協活動中,蕭紅的確不比端木活躍,年餘間接踵逃港的文化人,間接推動着香港各式文化活動,例如一九四〇年八月的魯迅六十誕辰紀念會,蕭紅應約為活動寫劇本,並要出席報告魯迅生平,為當時文化界鑿刻不少重要事件。

文化人為她尋醫開路

蕭紅追求自由人生,是當時的前衛作家,少女時代曾參與社會運動(保路運動),經歷情傷、飢餓與貧困,在人生的最後日子受疾病與戰爭夾擊。在記念蕭紅逝世八十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們重溫的是一個來自黑龍江的作家,在香港淪陷初期經歷人生最後的、最痛苦的階段,更值得我們記住的是,她身邊的文化人全都充當照顧者,為她尋醫,帶她開路。

聖誕將至,我們或者已經忘記了八十年前今天發生過什麼事。如果我們讀過蕭紅作品、熟讀蕭紅生平、關注蕭紅在港活動,或者能為我們記住整個時代經歷了什麼。探索她在港的生活步伐,或者能為我們了解香港怎樣影響當年逃港的人物,他們在香港寫作與生活,又為香港確立了什麼,留待明年看看又有什麼人會為蕭紅舉辦什麼活動,看看又有沒有新啟示。(完)

info:蕭紅生平簡述

蕭紅(一九一一至一九四二年),原名張迺瑩,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府(後稱呼蘭縣)。她的一生受着漂泊、戰爭與愛情影響,十多年內從故鄉跑到北京、青島、上海、日本、武漢、臨汾、西安、重慶,在漂泊旅程中經歷過幾段愛情,她的文學作品也在奔波中誕生。出身富裕家庭的她,時期為了追求知識、自由與愛情而離家出走,曾在懷孕期間暫居旅館,甚至流落街頭,得蕭軍與友合力營救。蕭紅與第一任丈夫蕭軍相識於一九三二年,二人先後遷到青島、上海等地方,夫婦二人慕名拜訪魯迅,一見如故。二蕭在滬期間,得到魯迅在文學事業和生活方面的援助。「蕭紅」是她在一九三五年出版《生死場》所使用的筆名。一九三七年蕭紅從日本回來後,同年發生七七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夫婦二人離開上海到武漢。一九三八年,二人輾轉到臨汾、西安,同年蕭紅結束與蕭軍的關係,後與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結婚。夫妻二人為了躲避戰火,先逃到重慶,最後來到香港。蕭紅所到之處,幾乎都能認識當時活躍當地的作家,平輩互相扶持(包括白朗等)、前輩提攜協助(包括魯迅、茅盾等)。蕭紅早在學生時代參與學運,又曾誕下孩子;與伴侶感情稍有安穩,卻又患上肺病,令蕭紅的身體長期處於一種虛弱的狀態。於香港時期,蕭紅經常病倒,需要住院。最終,蕭紅於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病逝。蕭紅創作的類型十分廣泛,詩歌、散文、小說皆有嘗試。當中為人熟悉的有中篇小說《生死場》、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馬伯樂》,《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更被輯錄成小學五年級的課文〈火燒雲〉,香港中文課本亦常收錄。蕭紅在港期間,與其他作家(白朗、華崗等人)的書信,獲廣泛閱讀與關注,在書信中透露令人注意的生活環境、片段與情緒,成為蕭紅創作以外的註腳。

文•袁兆昌

美術•劉若基

編輯•朱建勳

電郵•literature@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