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柏林圍牆倒下前 回應當下 藍奕邦靠信念面對艱難時刻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30日

【明報專訊】1989年11月9日以前,或許沒有人想過柏林圍牆會有倒下的一天;1989年11月9日以後,才驟覺柏林圍牆只不過在歷史當中存留片刻。在圍牆倒下前,分離的人在那漫長歲月該如何佇候?久別幕前的藍奕邦用新歌《圍牆倒下前》歸位唱道「為重逢請自持/在圍牆倒下前」。歌曲回應當下,縱使此刻分離未能相擁,但仍要好好過活。

柏林圍牆倒下的晚上,因東德政令失誤,東德人誤會放寬旅遊限制為即時開放邊境,大批東德民衆湧到邊境前往西德。東德邊防軍無法應對大量人潮,柏林圍牆形同虛設,如同倒下。33年後的同一天,藍奕邦發布新歌《圍牆倒下前》。

《圍牆倒下前》看生離死別

《圍牆倒下前》早於20多年前寫下,當時藍奕邦在美國佐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修讀文化及政治(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Politics),他閱讀到柏林圍牆的種種野史、影像、電影、書籍,最深刻看到一些捕捉生離死別的相片:「我記得讀柏林圍牆這一段歷史時,我會看到好多相。其實柏林圍牆最初是鐵絲網來的,它在很短時間內將東德、西德隔開。有很多分散的親人,他們跨過帶刺的鐵絲網,去觸碰另一端的親人。」《圍牆倒下前》一直藏於腦際,從未發布。

「我真的沒有打算出這一隻歌,沒有想過。真的好像這首歌在我腦裏說『嗨,係時候出我喇』。」藍奕邦說。今天的《圍牆倒下前》與20多年前沒多大分別,旋律九成半相同,只稍作修飾;歌名和不少關鍵歌詞也早已存在。「《圍牆倒下前》這個歌名,當時一寫這首歌就已經定了。還有好多keywords,譬如『你要小心着涼』或者『我會不息自強』,尤其是4個字『伏於窗前』,因為我記得我當時寫這一首歌的畫面是一個人好掛住一個人,伏於窗前望天思念一個人。」

多年後重新審視這一首歌,藍奕邦發覺想法和感受亦改變不少。「這是一首我未讀完書時寫的歌,一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去寫一個歷史故事,整件事是好浪漫地在唱一個虛構故事。當你步入社會,你工作過,你經歷過真的生離死別。再到最近這幾年,你望見這個地方發生那麼多事情;或者近1年,大家都有好多朋友移民。」今年,他更有一個親密朋友移民,到埗一個月後才告知,「這麼近那麼遠的距離,不是一個古仔來的,它是現實」。

「不信任」無形分隔港人

如果柏林圍牆是一道有形的牆分隔德國人,那麼藍奕邦認為「不信任」就是那道無形的牆分隔香港人。「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到底你企我那邊,還是你企在光譜裏的另一邊呢?或者我應不應該對你講一些說話,而我不需要擔心有什麼後果。我覺得現在就是有好多不信任,令好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起變化。好多人選擇不在香港住,就是對這一個地方不信任,或者對這一個地方的人不信任。」然而柏林圍牆也告訴我們,很多事是意想不到。柏林圍牆倒下之前,沒有人想過會發生,更沒有人想過會因為一個政令失誤而發生。藍奕邦從中得出一個結論:「縱使有多絕望也好,都要抱有希望,就是你不知道忽然電光火石之間,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會發生。」

《圍牆倒下前》是20多年前的作品,藍奕邦笑言20年前、10年前的他未必唱得出或創作出近一兩年的作品。「我其實有少少會覺得慚愧,我覺得我不是叻去寫歌,只不過我得到一條天線去download不知哪裏給我的東西。」20年前的他剛剛入行,渴望證明自己的才華,在SARS前寫了一首《身體健康》,本打算讓人每次慶賀都會在卡拉OK點這首歌。豈料SARS爆發後,成為當時日日都會聽到的祝福打氣歌,「所以我會告訴20年前的藍奕邦,你寫到一隻歌不是你叻,是這個天somehow安排你去做了這件事」。10年前的藍奕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叻,只懂不斷追逐,甚至跟唱片公司高層妄言「我嚟緊想進身大師級」。所以藍奕邦語重心長跟10年前的自己說:「其實你不用那麼叻,因為好多你以為你好想追求那些叻的東西,其實不關你的事。你的經歷怎樣去打磨你,這些才是最寶貴的。」

修讀政治系 了解世界大事

早一段時間,藍奕邦正正經歷人生低潮,身體出現問題。即使身體如何摧殘他的意志,他只想求生存,因此出了一首新歌《生》,「但不知為什麼當時我做《生》的情緒,套入現在這個社會的掙扎求存,又好似是平衡喎」。另一首新歌《醫生我無病》本想回應一班看他的醫生,「但原來套回這一個社會裏面,當我們每一日都要聽好多博士啊、教授啊、官啊,講好多不同的事,我自身和整個社會的氛圍那個憤怒是相同的」。《圍牆倒下前》講述儘管此刻未能相遇,但仍要好好過活,「亦都估不到我放回20多年後,這件事還是成立的」。雖然未必每一首歌都直接記錄歷史的痕迹,也許只是抒發創作者當下情緒,縱使所面對的艱難未必一樣,但當中情緒或許也能共感。流行曲要與時代的氛圍匹配,一首20多年前的新歌也能回應時代。

從前社會滿足於流行曲只講小情小愛,未覺有需要思考生活;現在肉隨砧板上,社會氛圍迫使不得不思考生活。記者問他寧願選擇從前還是現在的流行曲風氣?他貫徹《圍牆倒下前》的信念,直言兩樣都不好:「為什麼不可以有一個時間是,社會是好的、沒事的,同樣地,人們都會有追求呢?可能下一個時間就會是這樣,這個將來不知道幾時發生。為什麼不可以同時間這個世界是和平的、沒事的,而大家都是聰明的?世界和平不是一個給你愚蠢(地生活)的藉口來的。」《圍牆倒下前》和舊歌《六月》都是取材自歷史,而藍奕邦認為歷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好多時創作靈感是來自生活,我覺得如果你一味專注你的藝術,但沒有了你的生活,其實你沒有取材」。當時他並不是特別喜歡政治而遠赴美國修讀,而是覺得讀政治系讓他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因為眼界源自於知識水平和社會經驗。生活就是為了和世界連繫,用歌向世界表達自己的信息或情緒。

藝術記錄當刻情緒

但他也承認流行歌的本質是提供娛樂,「我聽一首歌可以令我有慰藉,或者得到一個3、4分鐘的空間去開心又好、喊又好,其實它本身有這樣的功能在這裏」。填詞人梁栢堅告訴他,這個時候需要好多娛樂大衆的人,在艱難時刻讓大家歡樂;但也需要選擇做多一層——記錄時代的人。官方紀錄或歷史文獻基於本身特質,只能客觀地、毫無情緒地記錄一個年代,而一個時代的情感可能依靠藝術記錄下來,諸如電影、音樂、攝影,「可能我們的職責在這個時間就是這樣」。「你估不到一首歌的下場會怎樣,我20幾年前寫,沒有想過20幾年後會出這一首歌,當時只不過記錄了柏林圍牆這件事而已。但是我現在攞這首歌出來,就是記錄現在發生的事。」藍奕邦笑言,這一首歌可能沒有太多人識,在歌海裏被掩沒了。「但可能20年後大家回望,哎,2022年藍奕邦出過一首歌,叫做《圍牆倒下前》,記錄了一個城市的氛圍。」

他也不奢望幾首新歌街知巷問,但求需要那些歌的人會聽到:「如果你聽到譬如《圍牆倒下前》,之前《生》、《醫生我無病》、《竇》這些,你會會心微笑,或者你覺得『啊,有藍奕邦明白我』等等呢,那麼我多謝你們。」除了一系列新歌作為2023的新年禮物,他還送一句未發布新歌的歌詞「I choose to believe」給大家:「縱使幾差、幾壞,你都要有信念,因為當你沒有信念,其實……你就玩完喇。根本你不能選擇沒有信念,因為人始終要相信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才有動力生活下去。」

「縱使有幾唔相信都好,都要相信。」

■《圍牆倒下前》

網址:bit.ly/3Yw37C8

文:嚴嘉栢

場地提供:文房.Pen House

藍奕邦妝髮:Kaho Cheng@kahocheng_upton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