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黑珍珠、巴西足球與球王

文章日期:2023年01月01日

【明報專訊】2022年世界盃,開幕的劇目是爭論美斯還是朗拿度比較偉大,世界盃結束後十多天,一個五十多年來都被稱為「球王」而似乎無甚爭議的人離世了。藝名「比利」的球王,為全世界定義了巴西足球。

個人有關比利的童年回憶,是大約五歲的時候,一個晚上父親說要帶我和哥哥到戲院看「球王比利」的大電影。那個年代,電視剛開始在香港普及,世界盃從未在香港直播,很多人看世界盃都是要到電影院看「世界盃大電影」的。那晚現場買不到飛,改到附近另一戲院看了一套古裝的武打片,結果也就沒有再看「球王比利」的電影。但在那時候起,我對足球的認識,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球王叫比利,比利就是球王。過多兩年,巴西山度士來港踢表演賽,比利在對紐卡素時幾個連環動作扭過兩三個人遠射入網,是當代香港球迷的共同回憶,定義了某種足球技術的巔峰。

技術巔峰 定義森巴

「比利」本身,當然是個藝名,一個近年較少人提的綽號,是「黑珍珠」。這個綽號的重點在「黑」,因為在比利之前,巴西的足球其實由白人和歐洲移民後裔主導(其他南美洲的足球強國也是),50年代巴西足球固然一直受1950年世界盃最後輸給烏拉圭的「馬拉加拿慘劇」的陰霾所籠罩,但當年歐洲邏輯主導的巴西足球一直強調體能和紀律,而黑人和原住民的特性是身體柔軟性高、節奏感強,善於盤扭以及運球作高難度動作(例如那些倒掛、後抽、插花、用身體不同部位控球停球等),但這些往往被歐洲裔球員和教練視為不切實際,因而入選國家隊亦會有困難。

當年17歲的比利在1958年入選,本身是個意外,他在世界盃中段開始憑個人技術協助巴西奪得第一次冠軍,為黑人吐氣揚眉,令黑人在巴西足球的地位提升,亦由此奠定了大家認識的「森巴足球」風格,重視盤扭、個人控球技術,和地波短傳滲入。多少年來,多少球評家認為這才是足球的王道,與比利不無關係。

巴西球迷加專家如李峻嶸會告訴各位,巴西不同地域的足球風格其實大有不同,說有一種叫巴西的足球風格是以偏蓋全。呂大樂當年翻看多年世界盃錄影帶(要強調是「錄影帶」)的總結,是多年來巴西國家隊都在學習歐陸踢法或傳統「森巴」踢法中掙扎。他的總結是比較接近歐洲踢法的巴西,在世界盃通常比較成功,例如踢得比較簡潔和體力化,比較注重防守和紀律,減少不必要的盤扭、賣弄以及短傳等。當然,時至今日,巴西大多球員在歐洲球會效力,但二十年沒有入過世界盃決賽,單用這種足球風格二分法來分析,意義應已不大。

幾十年來,很多人都曾被稱為球王。什麼人值得叫球王見仁見智,但似乎「球王比利」是沒有人爭議的。凡事懷疑的我往往會想,究竟比利是不是真正絕頂好波?應該如何衡量他是不是史上獨一無二的「球王」?

比利的球王榮譽,當然與巴西1958、1962和1970年三奪世界盃冠軍有關,但熟悉當年足球歷史的都會知道1958年巴西的主將是華華(Vava)和弟弟(Didi),62年世界盃比利經常受傷,擔大旗的是右翼「小鳥」加連查。66年世界盃,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足球掌故,是巴西在分組賽出局是因為葡萄牙用殺傷戰踢傷比利(從重播舊片看真的是茅得很離譜),但巴西未對葡萄牙前已經1:3 輸給匈牙利,而匈牙利出線八強就輸給蘇聯,並不是1954年那個世界頂尖水平球隊。

電視普及球王形象

我相信比利的歷史球王地位,和1970年世界盃巴西國家隊的頂峰表現有關。這裏有個世代的因素:那是電視逐漸普及的年代,世界各地更多人可以欣賞到比利的球技。我會懷疑五六十年代協助皇馬稱霸歐洲的阿根廷「球王」迪史提芬奴和匈牙利「球王」普斯卡斯,究竟比起比利誰更好波。但這兩人當紅於電視沒那麼普及的時候,技術未必廣為人知。當年巴西軍人政府為了改善國家形象和賺錢,會讓巴西隊和山度士等出國踢表演賽賺錢,於是比利可以巡迴各國盡情表演球技,奠定全球球迷心目中「球王」的形象。

如果看歷史片段,比利無疑是非常全面的進攻球員,包括盤扭、射球、體能、速度、腳法、頭球、傳送都有極高水平,設定了某種完美球員的典範。但今時今日大家應該知道單看歷史精華片段的所謂「球王片」,是可以很誤導的。衡量一個球員,還須看他整場中的表現和貢獻,以及整季或多季中是不是有持續穩定的高水準演出。

單看精華片段,普巴都可以是球王。擅寫足球戰術和陣式的Michael Cox(即是寫Zonal Marking的那位)回顧施丹在球會層次的表現,認為根本是個flop。想當年皇馬六條煙(包括費高、魯爾、卡路士、碧咸和朗拿度)只拿過一屆冠軍,但也有很多人叫他做球王,我經常不服氣,覺得以對球隊贏波的貢獻來說,如果施丹也算是球王,近二三十年應該有二三十個球王了(不服來辯)。

比利和美斯和朗拿度不同的是:「梅建國」先生近15年來每場球會賽事,全世界都有數以億計球迷看着直播,他的技術表現任何一場稍為遜色,都會惹來批評。近廿年任何人要被稱為球王,大家都可以舉出他們踢得不好的例子。

不能複製的歷史

比利足球生涯據統計入1300多球,踢山度士600幾場入600幾球,無疑是相當恐怖的數字,但需留意的是巴西在1970年代前沒有真正的全國聯賽,不少省際賽事賽程頻密而水準參差,於是比利入球比美斯和朗拿度踢西甲踢歐聯容易得多。

近五十年來,多少人在球王名銜邊緣擦過。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足球場是英雄地,誰人最好波無客觀標準,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少人似乎仍覺得世界盃冠軍是加冕的必要條件。於是比利以外,只有馬勒當拿和美斯可攀上這名銜,柏天尼和告魯夫都夠不上。上述的普斯卡斯,如果1954年匈牙利贏了冠軍,又或者94年巴治奧射入12碼贏了冠軍,不知歷史評價會否不同。不少頂級球星如佐治貝斯和傑斯,倒是連決賽周也沒踢過的。歷史的某個交接點,造就了比利成為唯一無人爭議的球王,這種歷史地位,已經不能複製。

文˙馬嶽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