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生活圈:馬灣小島 靜靜考古 主題公園潮退後……

文章日期:2023年01月01日

【明報專訊】如果馬灣有個雪樂園,會吸引你去遊玩嗎?若有機動遊戲、影城、金庸主題公園又怎樣?上集主角馬鞍山居民、TourisMan.hk版主John關注大嶼山發展,就曾整合這些馬灣過去未曾成真的一個個泡影,亦介紹記者認識珀麗灣居民Shirley。在大專院校教文化管理的她帶我們尋幽探秘,認識小島除了屋苑與挪亞方舟之外的另一面,規劃師杜立基在路上憶起千禧年前後香港吹捧旅遊熱,今天回看,與其跟風,不如學會珍惜腳下這片土地原本就有的豐厚故事。

珀麗灣時間圈:

30分鐘:搭船去中環、巴士到機場

1小時:回美孚娘家探父母

1小時15分鐘:去香港藝術館、西九文化區看展覽

2小時:村巴轉港鐵再轉校巴,到兼職教書的香港教育大學

閒日中午,碼頭外一片恬靜,我們一行人從各路到達,陸續坐在餐廳外的桌椅會合:記者從中環坐每小時一班的船,班次比早晚繁忙時間每小時2、3班疏落些;規劃師坐每日3班從荃灣開出的船到來;攝記則選擇在荃灣轉巴士從田寮新村那邊下車走過來。說到馬灣交通,Shirley說是個「很複雜」的議題。屬新鴻基地產的珀麗灣客運有限公司(下稱珀客)提供渡輪,以及到青衣、葵芳、機場的巴士服務;另有馬灣鄉事委員會申辦來往荃灣與荃灣西的巴士,過往馬灣人就珀客削減船車班次、鄉委會營運方式都有過不少爭議。

「玫瑰園計劃」改變命運

珀麗灣=馬灣?這個島承載着什麼想像?杜立基說:「早於上世紀90年代之前,新鴻基幾乎買下整個島的地,等於買起咗個島。那時機場概念很強,周邊與之相關的,個個都蠢蠢欲動。」1989年政府提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被稱為「玫瑰園計劃」,改變了馬灣的命運。2014年許仕仁案審訊中,官員與地產商作供時就拼湊出馬灣發展的脈絡,運輸署前工程師指設計青馬大橋時並未料到會發展馬灣,政府當初認為陸路只是輔助;新地郭炳江就指當政府公布青馬大橋橋墩會落在馬灣村,便提議搬村和發展住宅,又與迪士尼商討在馬灣建樂園。

「2000年前後湧現很多這種想像,其實香港搞這些旅遊設施是跟風的,世界上的城市都在思考後工業化要搞咩呢?香港就跟着做大型旅遊設施。」去年馬灣舊村封村進行修復保育工作,「舊村一直有想法要變成文化村、集古村,亦是想像那邊會發展旅遊」。這亦扣連Shirley關注的交通問題,她說原本馬灣的構想是以渡輪為主要交通,繁忙時間載居民出市區的船,能把遊客載入島,有來有回渡輪生意便可平衡,可惜算盤未曾打響。不過在她帶路下,我們穿過珀麗灣與方舟背後,看到很多Shirley形容為「靜靜存在」的文化景點。

1. 珀麗路上「謎之釘」

從碼頭往挪亞方舟方向直走,會沿珀麗路經過珀麗灣多座住宅,杜立基留意到地上有一列釘,Shirley解畫:「以前居民搞活動,例如區議會搞街站,只可在兩排釘中間搞,跳出來就不可以。」這排釘隱約劃分出公共通道與私人範圍的界線。Shirley在2010年搬入馬灣,準備展開退休生活。她曾是公務員,當初被這裏廣闊海景吸引,住進來後,十分關心島上的文化歷史保育。她展示舊相,指出珀麗路對出的海岸在地盤發展時曾挖掘出新石器時代墓葬遺蹟、馬灣人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當時也有參與,更列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 馬灣之巔的幻想

一般人也許以為馬灣就是一堆住宅與挪亞方舟樂園,沒買票就要在此止步,其實繞到後面另有天地。經過馬灣公園旁,走到青嶼幹線之下,得到另一重可貼近仰望汲水門大橋的視野,然後走上小山,即Shirley稱為「馬灣之巔」的大嶺頭,僅10分鐘路程就到達山頂。每逢有朋友到訪,她都會帶路登山,這裏除了可見青馬大橋,亦可俯瞰馬灣南的土地。新地在2000年曾申請撥地興建有真雪溜冰場的雪樂園,後來告吹,政府後來有意改為4500伙住宅用地,並為可行性研究招標。另外,長實在馬灣建金庸主題公園的想法最終亦沒過關,大型主題公園的一陣潮流過去了,小島發展何去何從?

3. 舊村保育明年底揭盅

下山後,沿小徑走到馬灣舊村的村口。新地1997年換地發展珀麗灣,當時的發展藍圖包括興建遊樂設施,即馬灣公園第一期;而早在2010年葵青地政處交給區議會的文件,已提及馬灣公園第二期發展,會將舊村保育翻新為藝術文化村,至去年新地與政府才達成協議3年內翻新舊村。如今舊村暫因工程不能內進,Shirley說起裏面的「九龍關」碑石、棚屋等,難掩愛惜語氣:「以前我常來的,好鍾意這邊,這些樓有些封了、有些甩漏的,我都寫信投訴過沒保養,曾想過它們是否只能自然消失。我期待新鴻基如果真係做得好,就將所有古蹟的背景、歷史、古仔保存下來。」地盤掛牌寫着2023年12月竣工,這個計劃會否成功?在下一個景點似乎有些端倪。

4. 90年代風味古蹟館

舊村旁有條小路,可通往馬灣公園古蹟館。本身是座漂亮建築,為「馬灣公立芳園學校」,芳園書室是馬灣著名「卜卜齋」古蹟,這座學校是1956年因學生人數增加而建,稱為「小芳園」,介紹上文提及在碼頭附近海岸挖出的古蹟。然而走進館內有時光停留在90年代的感覺,策展相當簡單,展品下方只見小牌寫着「醬料瓶」,展館影片述說考古工作,「對於一群來自(前)文康廣播局古蹟辦事處的考古學家來說,這裏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島……」而文康廣播局早於1998年改組,可知影片亦已有些歷史。

考古遺址、大芳園小芳園、舊村新村,教授文化管理課程的Shirley說:「其實可將島上不同古蹟連繫上來,有系統及有趣味地介紹,也可給年輕人更多機會,現在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成功例子很少,大芳園、虎豹別墅都未能成功,大機構如新鴻基若大膽及慷慨些,讓年輕人入建議書去做,他們創意是很多的,可想出可持續的計劃。」杜立基也同意,「如南豐、新世界亦另設專責文化藝術部門,新鴻基做商場那麼專業,以其水平特設這樣的團隊,相信都可做得好。」他認為「成個(馬灣的)package已有現成的鮮明主題,那個年代很多想像沒有落地,以為炫目的天外來客能成功」,然而市民現對歷史文化旅遊已有一定認識,期望會更高,搬空的舊村如何能再現當中文化亦考工夫,加上現有人文風景,將來就待會否有比主題公園更立體及展現在地特色的通盤構思。

5. 新村的街坊小店

發展珀麗灣,舊村民搬走,安置到新村,Shirley最後一站帶我們走進她的日常生活,去訪田寮新村的小店。她數數這裏可以做泰式spa、有傳統麵包店、3間賣菜賣肉相連舖位組成的小街市,還有與她志同道合的A & J Gourmet,介紹年輕店主Jason,「佢打風會幫我哋撲菜,好勁㗎」。Jason說原本住深井,兩年前因兒子派到馬灣學校,便舉家搬來小島開店。「曾有人叫我開僱傭公司,後面做劏房,但自己也住這條街,這樣做對大家好似都唔係一件開心事。」他蒐羅西班牙、日本等地食材,「黑雨、8號風球,我一定開,一定搵到菜返來」。近來繪貓壁畫走紅的畫家Vladimir Boldyrev為他在新開食店牆上再畫一隻貓,吸引多人到場打卡,小店作特定安排免打擾鄰居,可留意「馬灣小巷」facebook專頁資訊。

昔日Shirley帶過不少導賞團,也與街坊落力爭取過保育及交通權益,說到現在,她不時流露幾分灰心。樂園幻想消失,杜立基說規劃因應社會變遷,學術上的答案是「透明度多些、公眾討論多些,中間有變化轉折時,大家都知、都明白,(制訂者)會聽意見不斷改變修訂,大家有傾有講」,今天馬灣人還能否表達意見影響小島未來?Shirley慨嘆現時疫情加上街坊移民,「大家都在沉澱,我覺得做公眾參與都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政府要學習,市民也要學習」。轉頭她又拉記者到麵包店推介糯米糍去了,這份對地方和人的喜愛,還是保留得完好。

文˙ 曾曉玲

{ 圖 } 林靄怡、曾曉玲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