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每逢11月都會舉辦的香港同志遊行,因為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已4年未有舉辦實體遊行,而改為市集、線上活動等形式。一間為LGBTQ+社群提供婚禮統籌的公司近日舉辦相展,在港九新界多區餐廳及咖啡店輪流展出,鏡頭展現4組不同年齡、身分和背景的LGBTQ+的故事:患癌自強的女同性戀者、互相支持的男同性伴侶、跨性別女性和泛性戀者、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變裝皇后,以期訴說「I am Who I am」,勇敢表達自己,因為性(sexuality)/別(gender)本應多元,愛本應一無所懼。
藉相展教育公眾
「(轉為線上活動等)我們覺得都開心的、同樂的,但好像微微欠缺了公眾的宣傳,或者教育的意識」,Next Chapter LGBT創辦人Kurt和Mac就希望舉辦實體活動,吸引觀眾的眼球,引起大眾討論和關注LGBTQ+社群,宣揚性/別多元共融的信息,於是伙拍鄧英奇(阿奇)構思「I am Who I am」相展。
Kurt亦希望藉相展教育公眾認識LGBTQ+社群,能夠分辨不同性傾向和性別認同類別,於是挑選了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Transexual(跨性別人士)與Pansexual(泛性戀)、Drag Queen(變裝皇后)4組拍攝對象,以相片和影片訴說他們一路走來的掙扎和自強。
單身女同志
毋須伴侶也能定義性傾向
Jean是今次唯一單獨的拍攝對象,拍攝前一周,Jean剛得知身上癌細胞已擴散多個部位,預料剩下時間不多,希望藉今次拍攝作為道別,同時給予大家自愛的勇氣。作為一位同性戀者,她一直在認識自己和尋求認同的過程中徘徊,並很感動自己的父母最終能夠接受她的性取向,放下多年心結。Jean仍然積極面對人生,每天運動。
Kurt最初是想拍攝一對女同性伴侶,因為容易在畫面上呈現女同性戀者的身分,「我們聯絡Jean的那天,是想問問她有沒有介紹,但我就被她罵了一頓」。那時Jean剛剛得悉自己患癌,「她問我,我的主題是什麼,我想教育公眾什麼,為什麼一定要伴侶才可以拍攝,難道沒有伴侶我就不是lesbian了嗎?不一定要有伴侶才能夠定義性傾向㗎嘛」。
當身邊朋友都為Jean傷心、可惜,Jean本人卻十分樂觀,覺得自己已經比明天就意外死去的人幸運。「她說『我好好彩,我可以知道我一年後會離開,我還有一年expiry date,我可以用盡我的時間做我想做的事。』」阿奇以純淨的白色作為這輯相片的主色,「每一個人來到世界的時候都是哭着誕生,但是否可以笑着離開,不是每一個都可以,但Jean做到可以笑着離開。她用一個這麼好的信念離開,也應該會去一個好的地方」。
他和他
反串旦角 穿蘇格蘭裙 「傳統就係咁」
Kenya和阿軒是一對男同性伴侶,與一般同居情侶一樣,Kenya和阿軒會分享生活瑣事,互相支持,亦勇於出櫃,向家人和社會表明自己的身分。Kenya和阿軒相信社會應該是共融的,世俗眼光不應阻礙任何形式的愛。
阿奇設計讓他們穿上蘇格蘭裙,頭戴粵劇頭飾。「我跟他們聊天的時候,覺得其實兩個男生拖手行街有什麼問題?兩個男生拍拖有什麼問題?其實蘇格蘭的男人傳統是穿裙,粵劇以前也有男人反串女角。」阿奇希望觀眾能夠由此反思,性別定型、異性戀才自然的觀念是社會建構的框架,會隨時間流逝、政治文化背景不同而改變。為什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會飲篇》推崇男性之間的同性之愛才最為高尚,但現在同性戀卻被視為「不正常」?為什麼民國四大名旦都是男性,但現在陰柔的男性會被批評?「你說他們現在離經叛道好錯咩?但好像過去歷史都有這樣的一面,這個社會的人,有需要咁用一個外表去將一個人定型咩?」
Kenya和阿軒的相片風格亦比較激情,色彩豐富,Kurt形容:「他們正正反映了一種比較極端的風格,事實上社群亦有這樣的朋友存在,他們可能衣著風格,甚至性格都行得好前,但無問題㗎,只要你勇敢去表達自己就可以。」
泛性戀者+跨女
喜歡你是你 不管男或女
Ming是一位跨性別女性,她的另一半Carmen是一位泛性戀者。相展開幕當日,Kurt向觀眾介紹相片故事和不同LGBTQ+類別的分別,「對於人們來說,最難消化的應該就是Ming和Carmen」。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觀眾不理解什麼是跨性別和泛性戀,「好laymen的人,如果難聽啲地形容,他們會直接講,係咪即是人妖呀?」
阿奇最初也不太明白,怕用錯字眼會令Ming和Carmen感到冒犯,拍攝前用了兩三小時向Kurt了解。「例如Ming本來是男兒身,但她想trans做女生,這個我明,那麼這樣的話Carmen算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者?現在Ming未做變性手術,一男一女,是不是就可以在香港結婚?」拍攝時,阿奇問Carmen會不會介意或者考慮Ming身體究竟是男或女,Carmen回應了一句,「不用想得這麼複雜,我喜歡她就可以了,我不用管她是男或女,性別對我來說沒有分別」。這令阿奇驚醒,「對呀,愛就是可以這麼簡單」。
所以相片中,阿奇用一個鏡框遮住Ming的身體,外人看不清框下的是什麼,「但身體是什麼還重要嗎?因為在Carmen眼中,這不重要,個框入面是空心、是男或女、4隻手6隻腳都無所謂」。
Drag Queen Coco和Chanel
台上是天后 台下是男人
礙於社會的目光,難道同性伴侶就注定是壓抑、低調的一群?熱愛Drag Queen文化的Coco和Chanel證明,任何人的人生也可以活得燦爛和精彩。Coco是香港第一代Drag Queen,形容和Chanel是「母女」、師徒關係,Kurt說:「她就是表現到如何身體力行,去感染另外一班人,願意出來繼續做她鍾意做的事。」
「Drag Queen是什麼?係咪即是男扮女,我最初最蠢地問Coco」,阿奇笑着坦承自己也是門外漢,拍攝前也不太認識Drag Queen文化。Coco說不同,她不只是裝扮成女性,而是要做「天后」,在舞台上閃閃發光,要全部人的眼睛都離不開自己。她喜歡舞台、喜歡表演,但下舞台後就不喜歡變裝成女人,「我是男人,我是gay,吹咩!」所以Coco的衣服一半比較男性化,一半比較女性化,阿奇希望呈現男女混體的感覺。
拒純愛唯美 呈現獨特風格
香港過往有關LGBTQ+社群的廣告、劇集風格通常都比較溫和,將LGBTQ+社群更容易入口地呈現給大眾。Next Chapter LGBT是婚禮統籌公司,阿奇是曾跟他們合作過的婚紗攝影師,但Kurt很堅持這次相展不能與婚禮、婚紗有關,或只是以唯美、純愛風格拍攝4對伴侶。一來避免大眾覺得他們賣廣告,二來Kurt認為4組拍攝對象都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不應以同一風格拍攝、講述他們的故事。「不是穿起婚紗我才是一個lesbian;他穿起西裝禮服,像一對結婚的人才是gay。正如Jean所講,我單身難道我就不是lesbian,我就是我,這也是我們想表達的東西。」
社會偏見成宣揚動力
在港九新界舉辦固定展覽前,Next Chapter LGBT曾在銅鑼灣、尖沙嘴等鬧市舉辦過「流動相展」。義工捧着相片在鬧市中靜靜地站立,讓行人經過時欣賞,義工會向湊前細看的行人介紹相片的意義。有人好奇地想了解更多,「這些相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兩個女生親吻」;有70、80歲的婆婆了解完後說:「我都明白、我都支持的。」也有人對義工投下異樣的眼光,「佢gay㗎,唔好行過去」;有人對Kurt說「呢班人要落地獄!」義工中有異性戀者,親身感受到LGBTQ+社群面對社會不開放的一面。這令Kurt和Mac更有動力去宣揚,將相展延伸至港九新界,讓更多人知道,LGBTQ+其實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
「I am Who I am」,Kurt鼓勵LGBTQ+同路人自強、勇敢做自己。「勇敢做自己不代表你一定要come out(出櫃),不是每個人都feel comfortable去come out、表達自己,但純粹是你要勇於去面對自己,你喜歡男生就喜歡男生,喜歡女生就喜歡女生,想trans或者任何事都沒有問題,只是你要尊重自己,勇敢面對自己所愛。」對於普羅大眾,Kurt期望能夠讓不理解的人對LGBTQ+有更多認識,明白性/別是一個多元的光譜,有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世界除了男和女、異性戀者外,還有LGBTQ,LGBTQ後還有更多關於性/別的身分認同。阿奇說自己本來也只知道lesbian和gay,「我現在計算不到我新認識了幾多,但我最知道一件事就是,人不是用類別來區分,這個世界都不是只有黑和白。不需要有太多道德的線去將人去區分,人本大同」。
「I am Who I am」相展
日期:1月13日至1月18日
地點:GoodDay Solar(九龍城沐泰街9號嘉峯匯1樓11號舖)
日期:1月13日至1月19日
地點:漫花燈火OMG(土瓜灣九龍城道68號瑧尚U PLACE2樓201號舖)
註:之後再於不同地方擺展至2月下旬,詳情請留意Next Chapter LGBT 臉書專頁及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