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影院燈光緩緩變暗,銀幕上勾勒出5個熟悉身影,湘北高中籃球少年們仍是記憶中的模樣。故事未開始,不少人早已熱淚盈眶,「每個男人都會保留長不大的部分,只是隨着年齡漸長,藏得愈深」,運動專欄作家仙道彬說。
陪伴不少70後、80後成長的井上雄彥漫畫《男兒當入樽》(下稱《入樽》),隨着最新劇場版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上映,再次喚起那些年的熱血。不少粉絲一再入場觀看,甚至追電車、在大型廣告前打卡,這部在1996年寫上句號的作品,多年後影響力猶在,足以將大叔一夜間變回少年。
沒想過自己竟追主題電車打卡
「人生為《入樽》做過最瘋狂的事?追電車算不算?」專寫足球、籃球評論的仙道彬,從沒想過自己40幾歲人,會如男團粉絲一樣追電車。那晚他和朋友相約在堅尼地城電車總站附近餐廳,邊飲酒邊守株待「車」。等待近1個半小時,《入樽》主題電車終於出現,「我就像發神經一樣,衝過去影相,又坐上電車叫朋友幫我拍照,在那裏跑來跑去」,臉上難得地浮起笑意。
不獨仙道彬,隨着《入樽》最新電影作品上映,不少在這部漫畫陪伴中成長的中年人,心境都一夜之間變回少年。穿上櫻木花道、三井壽等角色「穿過」的球鞋,到巨型廣告牌前踩點打卡;甚至翻看再翻看電影,為已知結局的球賽哭得口罩濕透;更有人將角色和金句紋在身上,提醒自己永遠要活得如那漫畫中的少年一樣。他們對這部作品的熱情,沒有止於連載結束的1996年夏天,反而在20多年後再次燃燒。
借用《入樽》角色作筆名
熱血、堅持是《入樽》的核心價值。漫畫推出時,當時是中學生的仙道彬本已很喜歡打籃球,後來寫作投稿,更借用《入樽》角色之一仙道彰的名字作為筆名,「他們身上有股熱血鼓勵你打波,假如最初打波與《入樽》無關,到了想打籃球打得更好的時候,就是因為《入樽》,因為感染到那股熱血,很想如他們一樣擊敗很強的對手」。廢寢忘食, 一有時間便衝到籃球場練波;受傷後為了爭勝、不負隊友,頂着傷痛堅持落場。為目標忘我地燃燒所有青春,是少年們的熱血見證。
當年為了追看漫畫,不少人專程到旺角買A4黑白影印的「翻版」漫畫。後來每周到報紙檔等待最新出版、有齊《週刊少年JUMP》連載漫畫的合訂本,一邊熾熱地追看,一邊將自己代入其中。籃球初哥如主角櫻木花道般,從運球、射球開始,慢慢學會不同技術;個子不高的就對號入座,代入只有1米68的宮城良田,憑靈敏與組織力擊敗比自己高大的對手。「至於『最大公因數』,可能就是三井壽」,facebook專頁「Slam Dunk - 4814 Days After」版主Karman說。三井因傷一度放下最愛的籃球,成為不良少年,當迷途知返的他由衷說出「我很想打籃球」,讓不少人雙眼噙滿淚水,「很多人都曾迷失,未必一定是籃球,到後來重拾時,會想起自己浪費過的時光,後悔以前為何不懂珍惜,這段是很多人的共鳴位」。
《入樽》帶來勇氣 逆市開漫畫店圓夢
《入樽》以籃球故事起步,隨着角色成長,故事邁向終章;讀者人生則持續翻頁,經過歷練後,才理解漫畫書裏談的遠不止「熱血」二字。
Karman與拍檔在觀塘開的漫畫店內,掛有2004年井上雄彥為慶祝《入樽》在日本銷量突破1億冊時,在6份日本報紙刊登湘北主要球員的全版廣告,他花了7、8年時間才逐張逐張集齊,但與開漫畫店一事相比,集齊手稿海報不過是小兒科,「開舖頭,是我受《入樽》影響做過最瘋狂的事」!
本身是平面設計師的Karman,2015年和拍檔成立「紙本分格」,在香港推廣漫畫文化,網上賣漫畫之餘,也協助本地漫畫家出版漫畫;2年前他們索性擲逾6位數字開漫畫店。「有朋友問,為何選在疫情期,而且新一代紛紛轉看網絡漫畫時開店?」他直言當時並沒擔心太多:「櫻木其中一句大家常引用的金句:『我最光榮的時刻,就是現在!』雖然說得有點誇張,但引伸出來的是:既然當下有機會爭取,何不盡全力做呢?」他又說:「所謂最壞的時代,做什麼看來也沒有用,若說得這麼差,或許明天大家破產、世界滅亡,什麼也沒有,若是如此,當有機會做這件事,何不嘗試去做呢?」嘴巴雖說得豁達,但他笑言並非完全如櫻木般毫無畏懼,只是計算過、衡量過,覺得有能力走多一步,向大眾推廣自己喜愛的漫畫,還有看實體書的質感,才順勢而行。
經歷逆境 看到故事另一面
《入樽》能帶來勇氣,改變人生軌迹向理想方向航行;它也能如錨一樣,穩住失去方向的人生。
仙道彬已數不清翻閱過《入樽》多少次,那本2004年再版的《Slam Dunk完全版1》,被翻得書頁也脫落了,所有橋段、對白早已牢牢印在腦海中,「當你對人生很失望、不開心,或處於低潮時,可能會想起《入樽》而得到鼓舞」。
他人生最低潮,是工作了20年的傳媒機構在2年前停運。那時,他常想起當年《入樽》那被不少漫畫迷狠批草草收場的結局,「我覺得井上老師很厲害,沒有為漫畫畫上一個普通結局,比如是打贏比賽後球隊就變得無敵」。漫畫中湘北球員竭力擊敗強敵山王工業高中後,下一場比賽便落敗,眾人回歸日常,故事就此完結。「你會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你所想的一帆風順。」另一邊廂山王戰敗後,堂本教練安慰球員,「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日的失敗會成為明天重要的財產」,這句話同樣為仙道彬帶來些許慰藉,「我有時會想,人生如球賽,今次輸波後,很多人或就此放棄,但我會想多一步,再練習,將來或有機會再出賽。他日回到球場,重遇隊友,就有機會再打波」。
從全職記者,轉為自由身寫作人,他苦惱良久。「在香港寫作很困難,還要寫體育和籃球,究竟有沒有可能生存到?」但他想起《入樽》球員們不懈的身影,還有創造無數傳奇的籃球明星高比拜仁,「提醒我別這麼快就放棄,想一想自己是否未夠努力、做得未夠好」。歲月將滿腔熱血的籃球故事,提煉成人生陳釀,經歷愈多,理解得愈透徹,「10幾歲時看漫畫不明白(這些道理),因為那時會覺得人生有無限可能,但當你年紀漸大,或者遇到逆境,就會漸漸看到故事的另外一面」。
100個人看《入樽》,或得出100個不同感悟。這部作品早已超越一般少年漫畫,成為一代人,甚至兩代人心中的經典。
櫻木花道紋上身 提醒自己活在當下
那些年《入樽》帶來的熱血感動,延續到多年後的今天。
自中學就追看《入樽》的Alfred,最愛主角櫻木花道,身材高大的他與櫻木一樣打前鋒,負責搶籃板,連造型都「抄足」,「讀書時曾學他剷光頭,更染成紅色,回校上課當然被罰」!
今天等到劇場版電影上映,從沒紋過身的他,今年40多歲,為了《入樽》獻出人生第一次,花了兩日時間紋身 ,「紋身很痛啊,尤其是骨頭附近的皮膚,不過鍾意就沒有辦法」。他拉起左手衣袖,前臂露出未完成的圖樣,黑色線條勾勒出櫻木花道的身影,「這一幕很經典,當時安西教練不讓受傷的他出場(比賽),他跟教練說:『老頭子,你最光榮的時刻是幾時?是代表日本嗎?而我,就是現在!』當時的他覺得自己這刻是最好、最厲害的,我都想自己這刻的人生活得最精彩」,提醒自己每個瞬間都要活在當下。Alfred希望作品的熱血不止於他那代,他還與兒子一起翻看《入樽》動畫,「教他不可以放棄,尤其是男人」。
受《入樽》「荼毒」 港將打入韓國職籃
「你喜歡打籃球嗎?」漫畫開章的這句話,將門外漢櫻木花道領入籃球世界,當年都是不少籃球健兒的寫照。
首名打入韓國職業籃球聯賽的港人周健宏,1990年代接觸《入樽》動畫,「看完《入樽》後,會很想去公園試下打籃球」。他笑言被作品深深「荼毒」,當時打波打到不分晝夜,連補習也蹺掉。「我很喜歡打波的感覺、籃球『穿針』的聲音,一射球就會說『左手只需輕輕扶着』(櫻木花道經典台詞)!」他說:「這都是其中一個我成為職業選手的動力。」
2016年的韓國職業籃球選秀會,周健宏苦等5年終被蔚山現代太陽神球隊選中,是他人生最引以為傲的事,「從一開始失敗,到慢慢成長,最後得償所願,這讓人很有共鳴」,正正與湘北籃球隊挑戰強敵的身影重疊。但夢想成真後,不一定迎來美滿結局。2018年他右腳髕骨韌帶斷裂,錯過整個韓職賽季,現在回到香港參戰甲一籃球賽,「其實與漫畫一樣,夢想能夠完成當然是一件好事,但追夢過程對自己的啟發更重要,來到現在,我已將籃球當成一個興趣,仍然很喜歡籃球」,換了地方、語言,只要可以打籃球,已經是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