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眾樂樂十年 打開古典樂大門

文章日期:2023年01月20日

【明報專訊】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就算不曉古典音樂,也定必聽過這些大名。然而如欲打開古典音樂的大門,總是碰到門檻,不知從何入手。香港大學繆思樂季(MUSE)耕耘十載,只要你對古典音樂感興趣,MUSE準備好為你由淺入深剖析每首樂章,寓教於樂。香港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慶恩道出個重點來:「一個人如果對音樂有少少興趣,都是碰吓碰吓,然後再深入了解。」

10年前西九文化區還未啓用,香港大學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在2013年就已經推出繆思樂季(MUSE),炮製一連串文化節目。MUSE擁有自家大會堂(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該址前身為地下水庫,服務港島居民;水庫活化為傳輸知識,服務更廣大的香港市民。大會堂的音響工程由Jaffe Holden音響公司設計,它曾設計不少著名音樂場地,如紐約Lincoln Center的Alice Tully Hall。而大會堂的結構呈盒中盒,將外界噪音隔開,讓觀衆專注在音樂世界。

不同領域學者助觀衆深入理解

如果只是尋常音樂節目,康文署和西九也推出不少,又何用大學再推陳出新?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節目總監盧曉嵐(Sharon Lu)認為大學的學術資源使MUSE獨樹一幟,因為大學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可以幫助觀衆更深入理解音樂,也能夠做一些跨界合作。所以MUSE不止音樂表演,還有不少講座和工作坊,聯合海內外學者分享真知灼見。陳慶恩解釋,「學者知道這一方面的事,他會選擇適合的內容講給觀衆」,譬如釐清觀衆誤解或讓觀衆更易明白音樂。MUSE與港大音樂系緊密合作,廣邀學者和演奏家,陳慶恩也强調:「就算自己幾細小,都不希望求其拉夫做一個series出來。」

MUSE 2015年的一次講座「人文.巴赫」,由多倫多大學依曼紐爾學院教授邵頌雄和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李歐梵主講,陳慶恩主持,分別從人文學科、宗教哲學、音樂特質3個角度討論巴赫。「臨結束的時候,我引了一段沈從文講藝術幾時是『抒情』,幾時是『事功』,我覺得巴赫其實是一個好好的例子。巴赫有一段長時間一個禮拜寫一首cantata(清唱劇),其實一個禮拜寫一首好辛苦,因為他要serve the church。但在serve the church之餘,怎樣作為一個藝術家去抒情呢?我覺得他從中找到一個平衡,我覺得沈從文那篇文字好能夠表達……那日完了之後,facebook就有人留言『我今日最大得着就是知道沈從文講過這番說話』。你做了這件事之後,就好像播了種,那些人聽音樂或者看事就有另一個角度。」陳慶恩憶述當時的狀况,續補充道:「這些事一定是潛移默化,一定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彷彿就像巴赫一生都在教堂供職,默默耕耘,卻祭出驚世之作,造福後世。

大學主導音樂節目亦非新事,當年Sharon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該校Miller Theatre的節目也啓發她不少。譬如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亦有推出自家音樂節目,孕育當地社群,甚至普林斯頓大學已踐行過百年,名副其實「百年樹人」。Sharon說到這裏,不禁笑言︰「我們才10年咋喎!」10年以後,還有漫漫長路。

跨界合作 讓詩迷有機會成樂迷

陳慶恩深知不能逼人愛上音樂,但只要MUSE隨時做好準備迎接好奇的新知,「體驗到音樂的吸引力就已經勝過所有事」。他舉例去年克倫姆的《黑天使》演出時,他與演奏團隊暢談這部作品,提出作品受當時越戰氣氛影響,「我記得完了之後有個女仔走過來問『你們會不會多一點這樣的lecture』?她讀比較文學的,說『在文學上也有這回事』。譬如這樣,你又多了一個(感興趣的)觀衆」。Sharon也表示,跨界合作旨在讓人從自己認識的領域開始認識音樂,譬如他們做過有關T.S.艾略特詩集《四重奏》的四重奏,也選讀了其詩集,讓詩迷亦有機會成為樂迷。

考慮到普羅大衆之餘,照顧樂迷同樣周到,陳慶恩舉例:「譬如你聽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完整版本或32首鋼琴奏鳴曲,一定是好投入的人才會入場。」2017年鋼琴家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也要分成8場演出,來足8場的樂迷足見癡心。整卷樂章演奏其實是十分罕見,Sharon解釋,自家場地和學術資源允許他們做這件事,而聆聽整卷樂章才明白到作曲家的音樂旅程,若單憑某作品的個別段落則很難明白到。MUSE相較不用擔憂票房,而且也找到願意做和信任他們的演奏家,這件盛事才能成功。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亦在現場錄音,出版500套17片黑膠盒裝。

雲集頂尖音樂家 再奏全集樂章

因防疫政策放寬,MUSE 10周年新樂季可以邀請國際頂尖音樂家,再度演奏全集樂章——以色列大提琴家利普金(Gavriel Lipkind)拉奏巴赫6首大提琴組曲全集,英國鋼琴家李維斯(Paul Lewis)帶來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全集,小提琴家佛斯特(Isabella Faust)與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攜手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另外,也有列夫席茲與霍羅丁(Alexei Volodin)彈奏多首俄國經典樂章,日本全盲鋼琴家辻井伸行再度來港獻技,小提琴家樫本大進則伙拍鋼琴家巴克斯(Alessio Bax)演奏。

疫情期間,MUSE也趁機讓觀衆認識本地音樂家。譬如2021年香港著名鋼琴家羅乃新率領3名年輕音樂家,演奏法國作曲家梅湘(Olivier Messiaen)的《時間終結》四重奏(Quartet for the End of Time),及後他們更因此組成LENK四重奏,四處演出。梅湘二戰時被德軍關押期間撰寫此曲,並在集中營首演,MUSE當時的演奏剛好距離首演80年。梅湘當時身陷戰俘營,而我們身陷疫情,Sharon認為正好說明如何從劫難中戰勝歸來。為了讓觀衆了解這部作品,他們一共舉辦3場講座,先由陳慶恩和邵頌雄暢談梅湘的音樂語言及其宗教信仰背景,讓普羅大衆也能踏入梅湘的音樂世界;再從神學角度深入剖析《時間終結》四重奏;演奏前,4名演奏家分享這部經典如何啓發他們。以不同角度切入一部作品,足見心思。

「死守著tuxedo才能入hall,死定了」

「Education is not only taught but caught」,Sharon想起這番之前聽過的說話,就算盡做都只得少許收穫,但基本上已經達成他們的任務。如同當年受Miller Theatre啓發,Sharon盼透過不同議題,如喜樂、希望等,讓人得到力量與平和之餘,也能得到啓發。「我覺得香港不要妄自菲薄,其實傳統的音樂形式一定面臨式微。」陳慶恩並不諱言,18、19世紀,大衆聽完一次音樂會不知道何時有得再聽,可謂「一期一會」;但現在只要在電話就能聽到整部貝多芬樂章。Sharon也分享在美國和歐洲的經驗,觀衆多為白頭翁,然而香港觀衆年齡層廣闊得多。陳慶恩覺得與其自怨自艾,「還要死守著tuxedo才能入hall的時候,那麼你死定了」,守着大原則的同時與時並進,才能吸引音樂新知。●

香港大學繆思樂季

網址:bit.ly/3ITwoRS

文:嚴嘉栢

美術:張欲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古典音樂 香港大學繆思樂季 文化力場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