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新春「循例」電視特備節目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03日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觀眾沒有觀看《春晚》那種節目的傳統,「年卅晚」是吃團年飯,有的飯後一家大細逛花市,但相信更多是各自找節目,大有大玩,細有細玩。香港人過節,基本上與電視沒有什麼關係。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無線翡翠台的農曆新年重頭節目是播映日本的《紅白歌唱大賽》,它在那個時代也可以說是潮流節目(對後來港式紅館音樂會的舞台設計、伴歌伴舞的安排,相信影響深遠),節目同時面向不同年齡的觀眾,收「一家大細都啱睇」的效果。曾幾何時,這樣的外購節目已經可以令觀眾有滿足感。至於午間電視台「柴娃娃」式賀年現場直播節目,則很大程度上是大家拜年的時候開着電視機,誰都不會太注意熒光幕的畫面。它的作用是只求有點賀年歌曲(「年又過年……」之類)作為背景,令大家拜年的時間打發過去。如此這般,拜年時人人七嘴八舌,說三道四,直到有人表示是時候到另一戶拜年,活動暫告一個段落。在某個意義上,新春期間,電視機只是一部普通的家庭電器,並非焦點所在;新年的家庭娛樂活動在麻將枱上、電影院裏(所謂的賀歲片),或到海外旅遊的時候發生,電視沒有什麼角色。

在部分電視觀眾眼中,農曆新年期間電視台最常播放的是「罐頭」節目或環節——事先製作好的項目,由一般節目到新聞專題都有,總之就是事前做好,但在選題上卻要有應節的效果。「罐頭」節目或環節本身是有點自相矛盾的,它們既要應節,回應農曆新年這個主題(因此就不能太過脫節),不過同時又可因應具體需要(例如當日沒有什麼大新聞),臨時再決定是初一還是初二、三播放。它們要既有時間性,而同時又不是完全貼近當日的實際狀况。「罐頭」者,除事先製作之外,還因為可到時加加減減,可用也可不用,方便之至。

「罐頭」製作 內容反反覆覆

香港觀眾對於這些「罐頭」製作,向來沒有什麼強烈反應。他們的態度很簡單:「預咗!」又正如前面所講,在農曆新年期間,基本上焦點並非放在電視之上,所以有沒有特備節目,大家也不會在意。而近年電視台的製作亦不斷重複,新年前後就是所謂的「開運」節目,它們不會沒有收視,但同樣也不會有很多觀眾。那些師傅來來去去都是「三幅被」,很少會力排眾議,單獨一人指出大家意想不到的劫數或好運,預告一個其他人無法想像的局面。只要觀眾有留意那批師傅在其他媒體的言論,未到年尾亦已知道他們有何預測。是好是壞,根本毋須等待電視台播放節目。再者,真的很重視來年運程的觀眾,相信早就閱讀各師傅出版的兔年運程,並且反覆跟不同的預測比較,甚至已找到「高人」指點迷津。他們豈會等到一年的最後一兩個星期,仍要擔心如何為自己在新的一年趨吉避凶呢?

在某個意義上,「罐頭」就是「循例」做點應節的東西,「做咗都無人知,但唔做就會成為話題,畀人話」。如是者,年年如此,久而久之,已經成為一種格式,內容反反覆覆,主持人每年都問相同的問題,師傅們提供頗為標準的答案。如果節目有所變化,就是加入了幾張新面孔。不過,新面孔卻不等於有新的理論、說法。大家都是很「循例」地過了一個新年。

文:趙東尼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