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生活圈:後花園栽種小店 西貢非常遊客區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05日

【明報專訊】「我提醒你呀,以後冇咩唔好喺西貢掗吓掗吓!」農曆新年假期時,我們在這個「香港後花園」相約小店「西多」店主陳嘉琳(Debby)見面,這天遊客也多,不過目測人流指數為「可接受」,未迫爆,她想起這句西貢人愛引用的《古惑仔》對白,戲中那條海鮮街今昔已大不同。其實從香港規劃史看,遊客區面貌不全是天然形成,而在疫情幾年間,這裏正滋養出另一番生機。

走過海鮮街、咖啡店

「西多」原是Debby的區議員辦事處,2021年辭職後,她將議辦轉型為雜貨店及社區空間,延續與街坊的聯繫。她原住馬鞍山,因做議員搬到西貢,「我們會分9月開學及暑假出行的時間,開學後交通差很多」。她現時會到九龍上班,出入交通在她感受而言問題不大。她認為「西貢的社區氣氛比馬鞍山濃厚」,資深規劃師杜立基也住馬鞍山,對此可謂深有同感,他每月總有一次駕車15分鐘來西貢逛逛。

他指出這個地方的旅遊區形象並不是自有永有的。上集提到馬灣承載了機場發展計劃催生的樂園泡沫,「1990年代香港周圍都在構思如何規劃將來發展,決定搬機場、人口又增加,跟住點呢?區區都在找發展的地方,選了東北、西北;而這邊屬於東南,就只選(發展)將軍澳,西貢作後花園。那時聽做規劃的行家講,來到這邊會被(支持發展的)人鬧:後咩花園呀,點解唔揀我哋呢度發展?他們就得解釋(發展帶動下)你有生意做嘅」。

《古惑仔》裏那條海鮮街未有牌樓,是2003年才立的(圖)。規劃署2001年就新界東南發展策略提出「把西貢市變作旅遊樞紐」,並重新包裝宣傳,美化海旁,又試驗設露天茶座。20年下來,Debby說在疫情期間,西貢的店反愈開愈旺,「執一間都即刻開一間」;杜立基亦指出許多「日系」咖啡店在此開業,Debby說:「我們試過去數西貢有幾多間all day breakfast(餐廳),至少有10間。」然而在規劃師眼中神奇的是,比起被人潮攻陷的其他遊客區,「西貢相對幾好行,未有很多連鎖店」。「我的觀察是本地人在開舖頭,也有從外面進來開店者,不覺兩者有很大衝突,或者邊個打死邊個。」這可不是規劃能製造出來的局面。

1. 議辦轉型的空間——西多

Debby的店「西多」在大會堂對面,以西貢公路為界,昔日她做區議員所屬的選區為一片村屋地帶,馬路另一邊的市中心屬另一選區,所以前議辦選在村口位置。

店外放着漂書架與回收箱,是議辦時期留下的,今天仍持續運作,「今年執單發現有過百間合作商戶」,她說最好賣的炸魚皮,是黃大仙前區議員介紹的;吸引攝記注意的熱賣香港特色精品,亦是她同學推介的西貢設計師作品;掛着的手工藝品,則是街坊媽媽作品。轉型為小店,也令Debby更了解西貢人的生活。「西貢街坊不是很習慣在區內消費,我要賣一些在山旮旯地方出售的產品(才吸引他們)。」她發現小店難賣本地菜,居民寧願到超市,有更多選擇,「我也想培養西貢人有個習慣,知道有些舖頭是為他們而開的,不是全為遊客開」。不過她認為理想未必輕易實現到,「但若能讓更多人諗吓自己想個社區係點,也是一個進步」。

2. 西貢公路擴闊拗餐飽

杜立基說曾在假日中午時分駕車入西貢,塞完一個迴旋處又一個,索性掉頭走。解決塞車問題,行車線2條變4條更好,似乎理所當然,不過當2020年政府提出擴闊西貢公路,Debby說有人擔心門口樓梯會被收地建馬路,寬闊的行人路收窄亦影響鄉郊步行環境,她曾提出改善樽頸位等方式,已足夠紓緩塞車。杜立基則言這是「好難一個道理拗通晒」的問題,現時西貢公路行車線「正常流量都不到」,「一條行車線是一個方向每小時1000車次,但這公路因為多路口、交通燈、彎位等,幾百就已經開始塞。如果變4條線,(流量可增至)唔2000都1800」。但是否需要那麼多?他認為只計居民需要的話,或許確是「如解決了彎位、紅燈問題,可由(每小時車次)600已覺得唔舒服(擠塞),去到800都仍覺路面暢通無阻」,不過緊張生意的一群西貢人,則會支持擴闊道路,吸納愈多外來遊客愈好,所以矛盾就會出現。

3. 「隱形」停車場變死場

近翠塘花園有個商場「城市娛樂中心」,Debby一推開門很驚喜:「個扶手電梯郁得番喇!」入口冷清清有點cyber feel,她見過有一群女生在練舞;唯獨超市專賣不少外國食材,算是好生意。假日西貢市中心街邊泊滿車,此商場的停車場卻不受歡迎,看似位置偏遠,實際上繞到咖啡店林立的舊墟不到5分鐘路程,杜立基想像商場主人若是有心做,掛條大橫額宣傳可往市中心,會否吸引力大增?Debby之後在網上詢問,得到街坊熱烈地嫌棄:「開車的人一步都唔想行」、「電梯成日壞」、「缺乏管理,陰森恐怖」……

4. 豪宅旁的棄置製漆廠

商場旁的工廠區,廠門長滿藤蔓,廢棄直頭成為特色。擁有工廠的財團曾申建八層住宅,亦有略為放寬地積比安老院方案被城規會拒絕,在2021年六層安老院方案終獲批准。Debby說工廠區發展引起居民擔心人口密度增加,而她留意到城規會今次批准,新加上附帶條件,安老院要待公路擴闊後才可住人,令人質疑擴闊公路是否為這些發展鋪路?杜立基的顧問公司曾負責其中一次申請,他解畫之餘,倒又提出疑問。他提到這幅地連同旁邊低密度住宅「逸瓏海匯」的土地,都在10多年前已獲改劃住宅用途,事實上遠早於政府提出公路擴闊工程,改劃獲批時理應已計算當時公路的容量足夠負荷,為何製漆廠今天申請改建遲一步,反而多加附帶條件?不過廠房暫時原封未動,是否真建成安老院仍是未知之數,Debby想像:「這些廠房最適合用來做攀石訓練場了。」

5. 舊墟誕生神話書店

杜立基一到舊墟,就念着去訪一間書店「神話」。推開隱閉大門,裏面客人或駐足或閒逛,充滿安靜的人氣,這天店主Stephanie亦在場,她住西貢已有10年,丈夫是原居民,「我們有一段時間沒工作,瘋狂睇書,萌生開店念頭」。書店經營近兩年,漸漸儲了一班熟客,「一向留意獨立書店的書友會特意入來,還有住其他區的,如沙田、馬鞍山、將軍澳亦有」。

正談着,就見有女生衝進店內,又進了書店後方,她笑說街坊就是會這樣「亂入」:「地區書店與街坊、其他小店的店主連結都好深,他們會來聊聊天、坐一坐。有間賣環保用品的店會介紹客人來;有人來到問有咩好食,我們也會介紹相熟的店。」回想從前做打工仔時,她說:「我們說住西貢似住酒店,就算到星期六日,也會有一日出市區玩,一日在家hea,不會享受到這個社區。」而丈夫就曾憶述,「SARS前遊客都不來西貢,好靜的,那種生活形態已固定很多年」。現在舊墟新店老店都有,她說與對面五金店大叔相處融洽,連她亦因早前疫苗通行證的限制,由幫襯超市到發掘許多區內小店,改變了生活態度。「我們有些社區朋友仔有時想做些事,覺得西貢街坊不太踴躍參與,但意識可以慢慢培養,我覺得係有得做,只是要些時間,民間活力是可以激發出來的。」

6. 美化海濱長廊做多咗?

來到海鮮街,Debby說新一輪「西貢海濱長廊優化計劃」鋪了新地磚,又換上新欄杆,「原本的欄是垂直的,也多缺口,漁民上上落落較易,現在要自行裝梯」。仔細看,漁民的「加建」各具創意,簡單綁條木梯、特製最fit形狀,甚至聰明地留起舊欄杆,嵌在新欄杆前面。這個古怪畫面蘊含另類啟示,杜立基這天接觸到在地的網絡,「開頭說到規劃的人當年來到撞板,外來人怎樣plan?當local networking有基礎,規劃亦沒那麼易走錯位,應順住個勢去做」。看看欄杆,他笑說:「唔死得人,這裏的人自然會想方法修正。」他建議Debby與新舊街坊朋友可考慮推行如民間西貢墟故事館的計劃,「論述如何成為今天的西貢墟,下一步的願景怎樣等等」。

西貢時間圈

半小時:到坑口轉港鐵

1小時:到港島

1小時15分鐘:小巴到彩虹轉車往屯門

1.5小時:到赤柱探監

文˙ 曾曉玲

{ 圖 } 黃志東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