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由《給十九歲的我》引發的紀錄片風波,起初只是拍攝倫理的反思和討論,後來逐漸發展成#MeToo式的控訴運動,各方潛在受害人被鼓勵站出來縷述、交代自己遭遇過的傷害,對迫害者和相關建制提出檢舉和控訴,並指向抵制、施壓和網絡審判,直接導致《給十九歲的我》停止公映及退出角逐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項。支持或反對抵制《給十九歲的我》的雙方在本文撰寫時還在各自「亮劍」,一方義憤填膺,聲稱要保護受害人,進而推動不義制度改革;另一方由於當事人基於種種原因不搶奪被害位置(雖然已背負喪失之痛而萬箭穿心),關注的其實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以及從而冒生的反感與戒懼。兩面都有很多情緒,在情感政治主導以至氾濫的此時此地,我們有太多需要尋找理性協助。
際此後真相年代和說謊者得益(liar's dividend)的年代,不少人只聽取自己願意相信的說法,立場決定一切,不符合自己固有立場的都排拒出去(最差的情况是斥為偽);而說謊以至散播假消息的人,即使被人揭發,也不用擔心,因為只要反指對方的說法不可信,管他有沒有根據,你被揭發的處境也立即「改善」。「你要我fact check,那你的說法又如何fact check」成為萬試萬靈的脫身咒、護身符。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公義早淪為意識形態操作(公義由意識形態決定,而非訴諸客觀的理性標準,例如勞爾斯(John Rawls)《正義論》開拓的兩層原則),所謂理性思考、理論、觀念統統轉為實現意識形態以至集體欲求服務,加上撩起萬般情緒,動機臆測、誅心以至人身攻擊,乃不可止。
後真相,因為我們不再相信真相的客觀性,動輒訴諸權力(覺得誰有話語權就有真理);說謊者獲利,因為我們再不信任媒體,以至不再相信他人。任何人都會運用他/她的權力攫取最大的利益,再沒有權利或義務的合法基礎,因為法律、道德都只是為有權勢的人服務,而他們都是不可信的。
路上遇見一個陌生人朝你走來,你首先要提防着他/她。網上有人搭訕你,你要先預設他/她是來騙財找好處的。別人告訴你一則消息,你不能假設它真確;你的老師、父母、老闆以至朋友、同事,都有可能坑害、出賣和傷害你,你得自我保護,行有餘力再保護立場和意識形態與你相近的人。
我們毋須尋求真相,也無法得到真相。假如還有「出路」,唯有推倒一切重來,而推倒一切之後,如何重來,也不見得朝向重建客觀真理的方向走。老實說,要朝哪個方向走,我們也無法說出一個定準或所以然。
社會失去互信
一言以蔽之,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基礎已蕩然無存。古人會說:「人無信不立。」對,那不只表示沒信用的人沒有人再接納他,也適用於今天普遍失去了互信的社會,沒有了互信,什麼也建立不了,個體與群體,要真正站起來也倍感艱難。
於是,以下的問題今時今日顯得異常重要:我們憑什麼相信別人?又憑什麼值得別人相信?如果大家已互不信任,我們又可以用什麼方法把情况改變過來?
近年研習《易經》,發現六十四卦中,恰好有一卦可以協助我們思考此一課題。那便是中孚卦。
直言之,中孚卦就是真理的直接表述。中者,猶忠。孚者,信也。忠、誠、孚(信)、實,四而一,一而四,皆指向「真」這一價值。有些解法以孚為俘,即俘虜。古代奴隸制度,打勝了部族戰爭,把敵方部族的人俘獲過來,然後買賣。人口是古人生活的財產之一,然一旦要買賣,就要立契約,所謂賣身契是也。立約就講一個「信」字。所以孚/俘引伸的也是信實。
孚還有另一個解法則從孵卵的「孵」字來,說禽鳥孵卵的時間均準確而可信,故引伸為信實,似乎比較牽強和隨意。
從卦形看,中孚以上下的陽爻包住中間的陰爻,看上去就是外實中虛,又或者,中間掏空了。若根據傳統儒家詮釋,這中虛/中空乃直指內心,誠信發自內心,構成了這樣一個卦形。
中空與信實之關係
為什麼內心就是中空的呢?這與中國哲學傳統以外物為實,心乃「虛而應物者也」的普遍觀念有關。當然,依道家傳統更能體會中空與信實的關係,因為道家實踐智慧每每強調的,正就是如何致虛守靜,心愈清靜虛空(可用抽真空喻之),道家推崇的心靈自由(莊學)和無為之治(老學)便更能達至。兩者都指向實踐境界的「真」。
卦義上,中孚上卦是巽,代表風和木;下卦為兌,象徵湖澤。風澤中孚,即大舟行於大水之上,乃遠行之象。古人遠行才會坐大舟,遠行才會涉江湖。出門遊歷,所謂出外靠朋友。這朋友固然可以是他鄉的故知,但更多是路上結交的新人。由陌生人變成朋友,講的就是互相信任。人在外,對陌生人也要有一定的信任,否則寸步難行。
參考《周易》中孚卦辭:「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豚即豬,中孚與豬和魚有關。
就此,以前有種解釋,說魚和豬都是難以感通的動物,但假如你以真誠待之,牠們都會被你感動。
這個說法缺乏科學和客觀的說服力,所以我比較傾向另一種解法:古人以牛為大祭,羊為小祭,用到豬和魚,便算薄祭,本來對神靈不太尊敬,但只要心靠誠,則心誠則靈。當然,祭神都要心誠,然祭禮愈薄,愈顯示出心誠的位置。
「利涉大川」比較好解,如前述,中孚卦卦義是舟行大水,本身就有遠行之象,所以遠行卜到此卦,當屬有利。
古人不像現代人,事事求卜,任何人都可占問。古代只有統治階層才有資格請專司易占的人(通常都世襲)為大事預測,而他們的大事,首先是祭祀,其次就是戰爭,再其次才是部族婚嫁、出門這類事情。
初九(第一支陽爻)代表真理正面表述的第一階段。《周易》爻辭:「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表明祭祀時考慮周詳的重要。虞,指思慮、擔心。思想上有準備的話,吉祥;反之,不專心(有它/有他念)便會不安(不燕)。《周易》所繫的解釋當然是占卦的判辭,但同時透闢出易理,因為古人正是以易理解釋占卜的結果。祭祀時須心誠,心誠與否,判為吉或凶,安或不安。移到今天來,若我們視之為建立真理或真理成立時首先要注意到的事情,就是理性(虞)與不要怕不安(虞與不燕,都是不同程度的不安)了。
真理建立靠回應、認同
九二(第二支陽爻)代表真理正面表述的第二階段。《周易》爻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表明祭祀時能否得到神明和應的重要。鶴在看不見的地方鳴叫,牠的兒子和應牠,以之比喻求有所應,宛如我有好酒,跟你分享,一起共樂。因此,真理的建立,除了要靠思慮,還要靠回應和認同。換言之,真理不能只是一個人的真理。
六三(第三支陰爻)代表真理正面表述的第三階段,《周易》爻辭:「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得敵,就是樹敵。建立真理不能避免論戰,不能害怕樹敵,真理愈辯愈明,但敵人的出現會先令我們進退失據,不知如何是好。
六四(第四支陰爻)代表真理正面表述的第四階段,《周易》爻辭:「月幾望,馬匹亡,无咎。」這個好解,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承上,就是辯明真理的過程。
九五(第五支陽爻)代表真理正面表述的第五階段,《周易》爻辭:「有孚攣如,无咎。」明辯之後,才會建立信心(有孚),有了信心,就可連結雙方(攣如)。
上九(第六支陽爻)代表真理正面表述的第六階段,《周易》爻辭:「翰音登于天,貞凶。」翰音登天,指雞飛上了天,占問判為凶。放到我們的脈絡,是指當我們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就會自鳴得意,以為一飛冲天,下開以理殺人,以理傷人之種種。
崩壞亦是重建的開始
明乎易理,乃知真理賴以建立的信任基礎,在於有思想準備的理性討論之上。另一方面,要重建互信,也在經過理性論辯而確立共同認受,互有回應的真理基準。我之所以信你,是你對我的說法有(理性的)回應,有回應就有尊重,而非只限於情緒認同或立場相同。注意:回應和尊重意味告別「取消文化」,因為我要取消你的話,便談不上尊重,理性討論也無從進行下去了。而我既信你,就能逐步建立及強化彼此的共同點。當然,當這個共同點太強化,就會容易催生真理在我(們)手,不妨粉碎敵人,把論敵往死裏打的狠毒情緒。
由是,真理的解構就在真理的建立之中,這似乎很負面,但其實一切也可反過來說:真理的建立也在其解構裏面。今天,我們目睹真理的解構,互信的崩壞,但只要我們回到認真的理性討論,緊記回應(response)的重要,則崩壞也可以是重建的開始,是防止「真理」僵化,寓立於破所經歷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