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妙法 剷除家居4大「濕地」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28日

【明報專訊】什麼時候你會強烈感受到春天來了?看見漫山花開?還是地板牆身冒出了水珠,天花開始發霉,衣服晾兩三日仍是濕的時候,更能讓你貼身領略春日氣息?

踏入春季,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氣逐漸減弱,香港開始受溫暖而濕潤的海洋氣流影響,天氣變得潮濕,水氣恍如纏身幽靈,令人渾身不對勁。

潮濕家居不但予人污糟邋遢感覺,更重要是對健康及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濕氣硬闖入屋,如何阻截?

回南天、霧季、雨季輪住上 濕氣纏繞

成日話香港天氣潮濕,到底點先叫潮濕?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指,當相對濕度等於或高於85%就屬於潮濕天氣。

回南天

冬春轉季之際出現「回南天」,是指當冷空氣剛走,而暖濕海洋氣流迅速補充之時,由於牆壁、地板和戶外玻璃等表面溫度仍然偏低,空氣中水氣遇上吸水能力低的物料表面,便會凝結成水珠。

霧季

香港2至4月進入霧季。溫暖潮濕的海洋氣流經過近岸較涼的海面,氣溫逐漸下降,水氣凝結為微小水點懸浮在地面或海面上,帶來潮濕有霧的天氣。近海地區尤其潮濕。

雨季

5至9月進入雨季。受西南季候風、低壓槽等影響,有利對流活動的發展,形成驟雨及雷暴。而每年7至9月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熱帶氣旋外圍雨帶帶來狂風暴雨。

雖然潮濕成因各有不同,但從發生時間可見,潮濕日子漫長,隨時對身體和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潮濕禍害

「壞菌」坐大侵襲呼吸道、皮膚

天氣潮濕,牆壁地板出水,連牀單被鋪都有濕𣲷𣲷的感覺,難受之餘,還威脅健康。

刺激呼吸道 引發氣喘、鼻敏感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說,家居濕度過高,主要有兩大影響﹕

病態建築綜合徵

「當家居環境相對濕度維持在70%以上,真菌及塵蟎等微生物較易生長,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鼻敏感,令喉嚨及眼鼻不適。這種在進入特定環境才引發的過敏反應,稱為病態建築綜合徵(sick building syndrome)。」除了輕微過敏反應,如真菌入侵肺部,也可能引發較嚴重過敏性肺炎,幸好情况並不常見。

跣倒風險

香港人口老化,家居太潮濕,長者會更易跣倒,撞傷或骨折風險大增。

金黃葡萄球菌 入侵受損皮膚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則指出,潮濕環境影響皮膚健康:

濕疹惡化

首先是俗稱濕疹的異位性皮膚炎,「好多人以為乾燥天氣會令濕疹惡化,其實有三分之一病人,只要天氣轉變,無論是溫度或濕度出現較大變化,濕疹都有可能發作」。

香港手香港腳、灰甲

潮濕環境令真菌及細菌滋長,「真菌感染可引發手癬及足癬,即香港手、香港腳,如指甲受感染亦可導致灰甲」。細菌方面,最常見是金黃葡萄球菌,可透過受損皮膚入侵,如毛囊受感染,會在皮膚表面結成黃色小瘡。

即使潮濕維持很短時間,都已足夠讓真菌及細菌生長,長者及免疫力較弱者受感染風險特別高,因此絕不能小覷家居防潮。

清除家中「濕地」 紙好過乾布

潮濕令家居變成霉菌溫牀,四周濕𣲷𣲷,天花牆身佈滿點點灰黑霉斑,着實令人頭痕。有18年家務助理經驗的長者安居協會一線通管家易服務家務助理呂慧然指,趕走濕氣最基本方法就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環境乾爽,時常打開窗戶;平時用濕布清潔家居後,記得用抹手紙或除塵紙將水分抹走,必要時打開抽濕機,便能大大減低家居濕氣。她點出家中最受潮濕困擾的地方,提出相應解決方法:

衣櫃 放梳打粉茶葉吸濕

衣櫃內衣服發霉?可能是因為衣服還未乾透便被放進衣櫃,或用濕布清潔衣櫃後沒有抹乾,困住濕氣。市面上的防潮暖管很有效,能減低衣櫃內的濕氣。另外,於衣櫃內放置防潮珠、竹炭、茶葉等,對吸濕亦有一定幫助。至於清潔萬能法寶梳打粉亦有吸濕功效,以容器盛載一些梳打粉放於櫃內,當結成硬塊便應替換。

浴室 洗澡後開窗 刮走牆身水珠

浴室總是格外潮濕,特別是洗澡後,濕度及溫度較高,更有利霉菌生長。一般人沒有抹乾浴室的習慣,建議洗澡後第一時間打開窗或抽氣扇,每天最後一個洗澡的人用水刮將牆身水珠刮走,減少水氣停留時間,讓浴室加快乾爽;但不建議用乾毛巾擦拭,因難以完全抹走水分。

牆壁 抹手紙除濕清霉點

回南天,室內戶外溫差大,牆壁出水發霉很常見。若想避免霉菌滋生,須保持日常抹牆習慣,但切忌濕抹,亦不建議使用乾布,因容易留下毛粒及灰塵,「應使用抹手紙或除塵紙將牆身濕氣和灰塵抹走」。如牆壁已因潮濕而發霉,應先以抹手紙或除塵紙將霉點抹走,再以稀釋漂白水清潔,最後用抹手紙抹乾,保持牆身乾爽,才能避免短時間內再次發霉。坊間有不少除霉清潔劑,應噴上後等待一段時間才抹走。清潔時要特別留意家居隱蔽角落,例如梳化背後牆壁及地面。

地板 濕拖後用除塵紙吸乾

地板濕𣲷𣲷,容易出現一撻撻污漬,建議拖地後用除塵紙吸濕,有助保持地板乾爽及乾淨;如天氣十分潮濕,便應打開抽濕機。不需要每日用水拖地,「每天用除塵紙拖地,將地上水氣抹走;太頻密用水拖地,可能損害地板物料,尤其是木地板」。

文:周群雄、陳真紀

圖:SaulHerrera@iStockphoto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FEATURE]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