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又係女司機?又係女司機!又係女司機……社會大衆總是對女司機先入為主,認為她們駕駛技術欠佳,有如馬路上的隱形炸彈。劇場人譚安婷從自身駕駛經驗出發,炮製讀劇《又係女司機》,由馬路的事延展到性別定型,乃至離別和放下。近年讀劇興起,此劇場形式又如何幫助本港戲劇發展?
演員出身的譚安婷受駕駛經驗啓發,寫下劇本《又係女司機》。她的車齡不長,卻已上過駕駛改進課程——當時除她以外,清一色是男性。然而一群需要上駕駛改進課程的男士竟在討論女司機駕駛技術如何不濟,這個畫面歷歷在目,讓她開始留意馬路上的人對女司機的反應,並記下那些對話和畫面。
從離別學會放下
在《又》的故事中,女主角Ana的亡父留了一部Nissan Cube給她,這正是譚安婷座駕的車款。但Ana一直很疑惑,在車房工作的父親並非駕駛改裝車或跑車,而是這種日本小車。於是Ana就去了考車牌,女教車師傅第一堂課已經叮囑她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因為女司機出到馬路會被人歧視,不要丟女司機的架。譚安婷强調目的並非要提倡女權:「其實應該是我們(男女)互相去欣賞對方有的天性和特質,然後共同在馬路上互相學習。」
Ana考到車牌後,就發現Cube駕駛起來十分舒服,不單座位舒適,窗口相對高身,司機也容易睇位。「她了解到為什麼爸爸喜歡駕駛這輛車,因為靜是他內心最想要的東西,揸跑車就不會靜。」雖然取材寫實,但劇情卻帶點魔幻。Ana試過揸車送一頭羊回家,但那頭羊最終被送去屠宰,她就在馬路追着宰羊車送別。
Ana還有一種超能力——每一次瀕臨撞車時,意識就會去到另一個空間,認識到不同的人;但每次最終都能逢凶化吉,避過車禍。她第一次遇到的是Bertha Benz——汽車品牌平治創辦人Carl Benz的妻子,她被指是史上首個女司機。
Ana最後一次遇上的是世上首個女太空人Valentina Tereshkova。Ana隨着太空人登上太空船,登上月球。漫步月球之際,竟看到一台法拉利和已過世的父親,父女對話未幾,她的超能力戛然而止。心有不甘的Ana想再見父親一面,就嘗試撞車發動超能力——不料超能力已失去,車禍弄假成真,Cube終落得劏車下場。劏車以前,Ana與Cube好好道別,象徵她也學會釋懷、放下亡父,重新出發。
「試水溫」擴大觀眾群
譚安婷笑言「好大想頭」,期望這個劇本在5年後會成為她的獨腳戲。因讀劇關係,劇本改成兩個人對話,讓觀衆不至生厭。兩名演員李安生和劉綺莉都是2022年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畢業生,前者飾演女主角Ana,後者則飾演Ana一路上遇到的人和物。但兩人都無駕駛執照,於是譚安婷便帶她們遊一次車河,惡補駕駛知識,「起碼知道什麼叫cut線,什麼叫油缸」。譚安婷2018年在香港演藝學院畢業,至今5年,「其實是一個階段,不代表我不再做其他人的戲劇,但有點想離開comfort zone,可能我都有自己的創作」。
譚安婷表示,讀劇更多是「試水溫」——在製作一部完整戲劇以前,了解觀衆想法,他們是否喜歡這種題材,在尋找投資時更有信心,先做市場調查,減少蝕本風險。而且在劇場外做讀劇,譬如獨立書店,空間使用上或能創造更多可能,最簡單就是可以走到街上。
惟她直言,讀劇在香港未算普及,因為讀劇挑戰觀衆耐性和想像力。與此同時,劇場界有「自己友支持自己友的劇場定律」,除非「你有黃子華,你有劉嘉玲」,否則很難接觸到新觀衆;在社區讀劇或能接觸不同類型的觀衆。所以她認為社區讀劇是場「實驗」,試看能接觸到多少新觀衆,「我自己覺得這個題材(如女司機和駕駛Cube的司機)會吸引很多觀眾」。
獨立書店推廣讀劇
讀劇《又》由「獨立書店社區讀劇計劃」推動,從事藝術行政多年的梁永冲發起該計劃。他期望計劃「可以接觸一些平時對文字興趣比較大的觀衆,因為其實劇本都是基於文字」,所以才選址獨立書店演出讀劇。他又認為讀劇票價較便宜,更能吸引新觀衆,從而帶動到劇場觀劇的風氣。
對創作者而言,讀劇成本較低,較容易平衡開支,場地使用亦較有彈性,可作為年輕劇場工作者創作或發布新文本的平台,譬如《又》便是譚安婷第二個長篇劇本。讀劇後收到觀衆回饋,並且修正,「希望那個劇本會有機會繼續發展,發展的意思是將來會有機會做一個完整的演出」。
去年底,「獨立書店社區讀劇計劃」第一次嘗試在西環的舍下(書店)表演讀劇——Adam,除了一場撞正世界盃賽事,其餘場數皆滿座。「街客」因書店宣傳而到場觀劇,梁永冲認為初步做到想嘗試的事,「劇場好驚圍內,每個劇場都想reach out到不同的audiences」。●
《又係女司機》
日期及時間︰3月31至4月2日晚上7:30門票售罄,現於4月1至2日下午2:30加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