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現場:在囚如何學習……

文章日期:2023年03月19日

【明報專訊】暴動案一宗又一宗開審,「暴徒」一個又一個被帶進監獄,但案件複雜又類似,被告數目眾多又面目模糊,公眾關注少,社會對案件的研究亦少。其中一宗「理大圍城」油麻地暴動案去年判刑,此為一些法庭紀錄及家屬訪問,希望對社會支援更生提供一些資訊。

4年前,已塵封的歷史。2019年11月18日警方圍堵理大,有示威者於多區發起「圍魏救趙」分散警力,其中油麻地一帶共213人被捕,全被控告暴動罪,並分成17案審理。213人當中的13人在去年12月31日判刑。

那天,法庭已坐滿,走廊外還擠滿親友。13名被告當中,除了「12港人」之一的郭子麟,以及IVE學生林敏諾認罪外,餘下11人不認罪,經審訊後全部罪成。他們擠在犯人欄中等候刑期,成為延伸庭電視中十幾個豆豉大的人影,模糊不清。

暫委法官香淑嫻判刑時指,本案暴動是有相當程度的預謀,亦有一定程度的計劃,令彌敦道交通被切斷,與警方對峙約50分鐘內,示威者投擲了超過250枚汽油彈,令現場猶如小型戰場,對有大量市民居住的社區造成難以估計的危害,必須按案例判處有懲罰性和阻嚇性的刑期。法官然後讀出每人的背景及求情理據,節錄如下:

暴徒的人生

第一被告李卓珩,案發時23歲,在美國讀大學(心理學及經濟學),回港從事文職。他在求情信形容自己不平則鳴,中六曾去信校長表達對校政的不滿並獲得聆聽,想像香港經過抗爭後能成為一個更美好的香港。親友求情信中指被告品格善良,望法庭寬容判刑。

第二被告陳駿煒,案發時 24 歲。他在求情信中說這3年間,自己由單身變成丈夫和父親,育有一子一女(1至2歲);事業方面,由裝修學徒變為公司東主,有10多名員工,在疫情期間義務幫不少宗教團體和老人院舍做噴塗服務。親友求情信中讚被告正直和善,望法庭輕判。

第六被告廖卓賢,案發時22歲,在英國讀大學(環境管理學),回港任獸醫診所護士,被捕後做過跟車送貨、九巴車長兼職,在這3年努力充實自己,考取攀樹資格、各類駕駛牌照,包括巴士、小巴及旅遊巴等,希望有多種技能,確保將來得以謀生。親友求情信中讚被告樂於助人,望法庭輕判。

不少被告也是來自困難家庭,例如第七被告馬宇亮(案發時24歲),父親早逝,他因經濟困難退學,要身兼多職,包括保險業理財策劃員、售貨員、酒吧侍應和晚間清潔散工等。他在求情中指自己的愚蠢和鹵莽令身邊人付上代價,悔意使他徹夜難眠。還有任機場鏟車司機的第九被告容家俊(案發時23歲),和任咖啡師的第十二被告張賀祺(案發時20歲),兩人都來自單親家庭,是家中的重要經濟支柱。而第十被告勞尚文(案發時23歲)做跟車散工,他要供養父母和九十幾歲的祖父母。

四名被告案發時為學生

13名被告中有4名於案發時仍然在學,包括「12港人」之一的郭子麟,案發時18歲,為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一年級生;第十一被告梁楀燊,案發時18歲為中學生,被捕後修讀文憑課程,望投身廣告業;第五被告林敏諾,案發時19歲為IVE學生,案發後退學,從事散工;第三被告劉嘉樂,案發時23歲,為銀行業高級文憑課程學生。另外,同案並有第八被告謝澔庭,案發時22歲,為酒店服務員,以及第四被告鄭家裕,案發時30歲,為專業攝影師,總數13人。

暫委法官香淑嫻判刑指,各被告人的背景,以至在等候審訊期間有好的轉變,都不構成任何減刑理由,判囚2年半至5年3個月。

入獄後的生活

這13名被告現時分佈各監獄服刑,我接觸到其中兩名被告的親友,均指他們能適應獄中生活,但不約而同面對學習困難。「師傅」是其中一名被告的中學同學,他說同學入獄後狀態很好,「佢入到去開心咗,仲肥到成隻豬咁𠻹!(笑)第一次探佢,佢話入面啲日子好好過,好過出面,因為入面有規律,日頭就去洗衣房做嘢……佢係唔鍾意講嘢的人,但佢係一個心地善良嘅人。佢未畀人拉之前都講下嘢,畀人拉咗之後都唔講嘢,好少同人講嘢。佢入咗去坐,就話如釋重負……」

師傅說同學在生活上適應,但就放棄在獄中讀書,因為他了解過都會大學的遙距課程,要全靠囚友自修閱讀,沒有教學,加上學費跟巿價一樣,文憑或學位課程都要十幾萬,於是放棄。師傅說同學知道他受訪,很希望提出建議:「佢好想建議,上堂透過ZOOM有recording的功能錄影,如果懲教可以播出來畀佢哋睇,預先錄好片,好過現在自己摸索。」

Rainbow是另一名被告的朋友,她說朋友已還押多時,適應還好,「可能因為佢坐咗一段唔短嘅時間,坐過好多唔同嘅監獄,轉換過好多唔同的環境。喺某啲好惡劣的環境,佢都堅持自己無被其他人同化,亦都覺得佢係好自律和非常有planning的人,佢一直堅持自己喺入面自修……點解佢咁想讀書?因為求學的過程比其他人付出更加多,佢有專注力不足症,佢成日話,由細到大都好專心去諗點可以專心啲(笑)」。她說朋友最終考上大學,學位得來不易,一直很想在獄中自修,但缺乏支援,例如申請送入教科書或計數機也十分困難,加上獄中工作沒自由時間和環境嘈雜,他難以集中,「佢好難專心,上個月佢喺入面申請咗去睇番精神科,想攞藥,因為佢專心唔到讀書,focus唔到做任何嘢,要開始食番藥」。Rainbow說朋友很想表達獄中學習的困難,望有改善。

囚徒的學習困境

囚徒學習難免是一個困境。善牧助更生協會總幹事張文達表示,在囚學習有幾大困難,例如學生基本上只能選擇都大的課程,而不能延續其他大學的學位課程,而都大選修的科目有限,獄中難有好的學習環境和設施,還有成年囚犯要工作,少有自由時間。不過有被告建議播放上課錄影提升教學,未必是一個夢。

懲教署回覆,署方去年12月推出「Learning on Demand」的在囚人士電子學習平台,參與公開考試及修讀大學/專上課程的在囚人士,可透過平板電腦配合院所的內聯網,瀏覽電子學習材料。都會大學亦回覆說會加強學習支援,例如提供平板電腦讓學生修讀資訊科技課程,及加派導師到懲教院所解答學生問題。張文達說暫時知道平板電腦只限壁屋懲教所和赤柱監獄的部分犯人,導師亦是每年一兩次到訪,希望措施能進一步執行,全面惠及在囚學生。

張文達又說明白學費也是嚴重問題,他們「獅子山更新教育基金」2023年春季資助了41名學生,總數39萬元,每人平均不足1萬,即使加上懲教署的「在囚人士教育信託基金」,每人平均資助的幾千元,難以應付學位的學費,需公眾更多支援。Rainbow亦誠心希望社會更多關注,思考獄中支援學習的方案。

根據警方數字,在反修例事件各區示威中共拘捕10,279人,四成為學生,當中1167人已被檢控。除了學生,還有很多有心向學的人不能被統計。記得保安局長鄧炳強去年10月跟都大簽署合作備忘錄時,公開致辭說:「更重要的是讓在囚及更生人士知道他們沒有被社會放棄,期望他們好好珍惜學習機會,持續進修,裝備自己投入建設香港的行列。」

後記:網上看到大學老師說:「我從來不擔心你們。新時代的新人類,自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這一代的人有120歲,你們眼前還有100年。」共勉。

文、圖˙鄭思思

編輯•王素怡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