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你知道嗎?「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的公眾參與活動前日結束。你不知道?!這是香港有史以來最貴最大型的填海工程,如箭在弦,兩年後,政府將在大嶼山東面填海約1000公頃,大約是一個中西區的面積。工程預計跨越20年,耗資5800億,足以興建四條機場三跑或五條港珠澳大橋,還不要說超支延誤。這為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以至財政負擔和環境破壞,足以影響幾多代人?如此影響深遠,公眾知道了嗎?參與了嗎?
「明日大嶼」是一個政府沒再提的名字。歷史要由10年前講起。早在2014年,時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的策略性研究,之後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但在爭議之下撤回項目。2018年4月政府展開「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但諮詢結果未公布,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就在10月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建議1700公頃「東大嶼都會」,包括10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和第二階段在喜靈洲和長洲南附近約700公頃的人工島。後來政府在2019年初接納在「土地大辯論」獲支持的1000公頃填海建議,並在2021年批出2.2億的顧問合約,為交椅洲人工島進行詳細規劃和工程研究 。
這龐大的填海工程,翻查人工島研究的招標文件(AGREEMENT NO. CE 15/2020 (CE)),第6章顧問服務中指明顧問公司要做公眾參與活動(Public Engagement),須舉辦公眾論壇、工作坊、焦點小組會議、實地考察等,並要在這些活動中向觀眾講解及回應公眾評論。文件還指明為了有一個有意義、持續和廣泛的公眾參與,必須諮詢地區組織、學者和專業機構等,顧問公司還要提出建議,如何有效地吸納年輕人參與諮詢(the Consultant prepares proposal on how to effectively engage the young people and young professionals)。關注團體一直密切等待這些公眾參與活動。
沒有新聞公告 沒有記招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說今年1月21日看報紙,才赫然知道去年底已開展公眾活動,並已開始計算3個月的諮詢期。根據《明報》當日報道,發展局電郵回覆表示,去年12月29日,局方向立法會匯報後,有關文件在立法會網站公開讓市民閱覽,局方「隨即開展公眾參與」,包括與不同界別及團體會面,例如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及城市規劃委員會等,局方並在早幾日(1月19日)推出交椅洲人工島的專題網站。
原來政府在沒有新聞公告、沒有記者會下,展開了5800億填海工程的「公眾」參與活動,以及推出了人工島網站,而這網站是工程唯一的公眾諮詢網站,有意見表格,有收集意見的專屬電話電郵和郵寄地址,卻沒有任何宣傳(個人認為這新時代做法值一報章頭版!)。
陳可淳認為此安排並不合理,在1月27日《星島日報》的專欄撰文批評:「明日大嶼公眾諮詢鬼祟展開 失信於民」。文中舉例東涌新市鎮填海計劃在2012年的首輪公眾參與,就有新聞公布,有公眾論壇,質疑今次發展局「涉多番刻意隱瞞公眾諮詢,令人一度誤以為迎來的是鼠年,而非兔年」(當時是農曆年前後)。
公眾諮詢鬼祟展開?
發展局幾日後在facebook反駁,表示「對此感到莫名其妙」,重申立法會文件可讓公眾閱覽,局方有一直有解說公眾關注的事項及會見各團體,並指把人工島網站視為公眾唯一表達意見的渠道「是過於狹隘的看法」,認為現今資訊發達,市民可如常以一般政府電郵傳真等遞交意見,局方亦持續從媒體報道和社交媒體收集意見。
1月份,公眾參與已開始一個月,但關於交椅洲人工島的討論甚少,主要得綠色和平提出爭議。陳可淳坦言環團都會評估政治風險,緊跟大公文匯的風向。她說連父母都勸她不要出頭反對,但她全情投入:「唔覺得我們特別大聲,只是前面的人都走晒……嗰時未有反對的聲勢,無人去做,大家唔知可唔可以咁做。真係做落的時候,嗰啲嘢係言之成理,就會覺得理直氣壯啲。所以嗰種恐懼係源於未知,好多雪球式嘅滾大,但當啲嘢具體咗,就覺得理性客觀啊,無咩嘢好驚。」
綠色和平之後連同多個關注團體有集體行動。2月6日,包括綠色和平、守護大嶼聯盟、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綠色力量、健康空氣行動等11個團體召開記招,表示拒絕出席當日的人工島閉門簡介會,批評項目為歷來首個「三無諮詢」的大型發展計劃,無主動公布、無主動諮詢公眾及無公信力。發展局當晚近11時在facebook回應,表示對個別環團拒絕出席會議感十分失望和可惜,期望環團不是只顧挑剔公眾參與的細節安排,甚至作失實批評,又強調公眾參與活動模式繁多,非只有公眾論壇,會因應研究進展,採用適合的公眾參與形式。
消失的公眾論壇
今次公眾參與沒有了顧問合約提及的公眾論壇,有別於過去大型工程諮詢的做法。發展局回覆說,工程預留約1160萬元作公眾參與活動費用,但會按實際需要調整。這3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只包括不同地區的展板展覽,和32次簡介會或會議,粗略分類,當中有15次跟法定及諮詢組織會面(例如區議會和環諮會等),7次和商界(例如銀行公會和香港總商會等),7次和專業界別(香港工程師學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等),1次和立法會漁農界代表及業界代表,1次和經濟學者,以及那1次和環保團體的閉門簡介會。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認為「公眾論壇」十分重要:「公眾有機會真係可以將聲音發出嚟,被看見,被討論,有一個議題被討論,現在係無咗一個公共的場合做到呢樣嘢,你只可以email,都無人可以見到封email,係咪?你點處理封email,你會點回答?一啲尖銳的問題,真實的問題,無辦法在公眾諮詢中被回答。」
他們嘗試在公共領域上提出反對意見。綠色和平和本土研究社聯合在2月16日發表研究報告,分析全球例子,有13個填海面積達1000公頃或以上項目,當中10個出現空置、停滯或腰斬,「爛尾率」達77%。他們擔心香港有龐大財赤,賣地收益大跌,工程會掏空庫房,促請港府叫停計劃。
嚴詞批評反對聲音
發展局facebook當晚出post,題為〈勿以危言聳聽的歪論 窒礙香港的發展〉,指局方「已多次解釋」人工島對香港長遠發展及建立土地儲備的重要性,「亦已表明」有信心找出最合適的融資方案,質疑研究硬將交椅洲人工島項目與其他所謂「爛尾」填海工程扯上關係,卻不參考包括香港的成功案例,「情况顯而易見,他們為了把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全面推倒,已經摒棄理性討論,甚至選擇離題」,是「立場行先」,發表誤導言論,「企圖抹黑」這個具重大策略功能的造地項目。
綠色和平陳可淳笑言:「戰狼式的反擊,好似外交部咁(笑)。佢寫facebook就係唔想喺歷史度留痕,新聞公告你幾多年後都搵得返。新聞公告又有格式,但facebook你鍾意寫得幾盡就幾盡。」本土研究社黃肇鴻亦對回應感詫異:「政府都公眾諮詢囉,我會假設我係在安全範圍之內提出意見……但相信都唔係壞事嚟,因為好多人都係睇咗政府回應先知我們出咗報告(笑)。」他說不少主流傳媒沒來記者會採訪,但因報道發展局的批評而提及了研究。
3月,公眾參與的最後一個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在爭議之後開始見記者解釋人工島方案,發展局長甯漢豪亦有「扑咪」回應。社會更多討論,甚至建制商界都有聲音質疑人工島的財務安排,熱議「先北都、後大嶼」,令交椅洲人工島像添變數。
公眾參與前日屆滿,發展局表示在月內公布收集到的意見,並指往後在各法定程序的不同階段再設公眾參與環節。陳可淳說綠色和平會繼續跟進,這是一個至少5800億、橫跨20年,影響香港幾代人的巨型工程,公眾不能夠不參與。
後記
篇幅有限記不下一些新香港語言,特別深刻是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批評發展局的facebook回應,指局方「製造原本沒有的人民內部矛盾,是在破壞社會和諧」,實要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