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跳高/墮樓/損風水 解讀公共藝術 勿人云亦云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02日

【明報專訊】隨着3月過去,疫後首個藝術月亦告一段落,你有無從中帶走一些藝術氣息呢?若然你並非藝術狂粉,對付費展覽不感興趣,或許免費的公共藝術更加吸引你,例如到尖沙嘴看看法國藝術家JR於亞洲首件GIANTS系列作品。此巨型裝置展出後引起藝術以外的討論,有玄學家批評作品看似有人墮樓,不利全港風水。公共藝術應如何詮釋時有爭論,我們從JR的作品說起,探討一下公共藝術的意義。

JR將社會議題形象化

GIANTS: Rising Up展示一名跳高運動員在半空中輕盈的姿態,以背越式跳離地面。JR首次在作品用上香港傳統竹棚,成為香港獨有的藝術品。創作的靈感源自他為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設計的作品,當年以運動員英姿為題的攝影藝術裝置備受公眾喜愛。今次在香港展出同系列的公共藝術卻遭遇批評,公眾反應的落差應如何解讀?

我們先從何謂公共藝術開始,香港藝術學院兼任講師、本地創作人俞若玫指,公共藝術最籠統的定義是「在公共空間、人人都可以看到的作品」,早至古人在洞穴繪畫,以及常見的紀念碑、大型雕塑等等。「公共」二字可以僅指藝術品放置的地點,但近代亦有藝術家希望將其重新定義。

「1980年左右開始,有一班artist去反、去重新定義公共藝術,想佢係engaging(介入式),帶出咗(作品)要有公共議題喺度。」

俞若玫在藝術學院教授公共藝術課程時,經常會引用JR的作品,因為這位藝術家經常觸及公共議題。「佢能夠用視覺符號,以美感、shocking(震驚)、playful(調皮),去將個社會議題放大和形象化,對我來說係好犀利。」JR以巨型黑白攝影裝置以及錯覺藝術聞名,例如把人物的照片組合,拼貼在牆壁或地面上。2006、07年,以巴衝突啟發JR創作Face 2 Face項目,分別為相同職業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拍照,並將二人的照片並列展示。創作理念源於觀察,JR發現從外觀上兩國的人根本是「在不同家庭成長的雙胞胎」。其中一些攝影作品在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展出,JR邀請民眾分辨相中是巴勒斯坦人或是以色列人,結果大部分人都答錯。俞若玫很欣賞JR透過攝影模糊化極端的差異,「在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生死咁重要,他都可以用攝影把區分模糊化,好有趣」。

雕像被指似企跳

不論是否源自公共議題,公共藝術總會佔用公共空間,因此如何詮釋作品經常引發爭辯。俞若玫憶述幾年前中西區多幢大廈天台展示由英國藝術家Antony Gormley創作的人像雕像,有市民抨擊作品令人感不安,因為雕像好像要企圖跳樓的真人。藝術家如何理解觀者的不同解讀,甚至是偏離創作原意的詮釋?「每一位artist唔同,如果你問我,我梗係覺得唔係餵嘢畀你食,希望有更多的想像、更多可能。」曾創作公共藝術的俞若玫覺得不需要畫公仔畫出腸,「我會睇你點解咁演繹,而唔係你演繹成點」。說回GIANTS: Rising Up破壞風水的論述,她強調每個人都有詮釋作品的自由,但同時她好奇這種解讀為何會出現。「這種意見的出現體現緊香港一啲嘢。以前唔會用(藝術品)風水嘅角度去講,現在似乎精神上的象徵意義變得咁重要。當然好多詮釋啦,跌落海、海呢樣嘢都可以係好政治同社會嘅閱讀。」

公共藝術的創作者有時並非來自作品展示的地方,例如JR是在法國巴黎出生。由非本地人創作公共藝術,會否導致藝術家與觀者對作品解讀有落差?「我們有我們的context(語境),JR沒有的。(解讀有差異)絕對正常,所以唔係問題。問題是大家會不會都欣賞JR本身藝術的理念,定覺得他嘩眾取寵,跟住第二日就唔記得。」JR今次是在海港城邀請下來港展示作品,俞若玫認為當中牽涉商業成分,與以往JR的作品有些不同。JR着重與當地社區互動,聆聽人們的故事後才創作。譬如他曾經到訪美國加州一座監獄,親自與囚犯聊天,創作前了解他們來自何方、為何犯罪、有沒有改過自新及原因。除了一貫把囚犯的肖像照放大並貼在監獄地面,JR亦研發應用程式(JR:murals),讓公眾聽到他們敘述自己的故事。「他很有心去產生公共對話,這種對話是經過(他與囚犯)長期對話、溝通。」

粉紅公園值得反思

俞若玫說公共藝術創作者之所以要了解社區,亦因為藝術品的介入可能對社區造成影響,例如一件龐大或者具破壞性的作品會侵佔公共空間,而所用物料會留下痕迹。「你就必需要諗清楚該作品,喺客觀環境、當時文化脈絡內是什麼……如果你是想善意,想做一些溝通性嘅work,是必需要(思考)。」砵蘭街休憩花園2021年經過翻新,其中一區的設計全然用上粉紅色,成為一時熱話。俞若玫說自己會想問居民想要的美學是什麼,作品那種光亮、帶來的人流會否影響民生。若創作者只是把作品視作個人標誌、創意的展示,就可能忽視了作品帶來的永久影響。「就算是油、畫一些東西,都可能產生介入,可能油唔返轉頭。尤其是大型建築,做咗就做咗。」她個人主張創作輕巧的公共藝術作品,除了出於金錢考量,亦因為更方便移走,減少對社區的影響。

JR作品的公共性不只在其展示的地點和關注的議題,他甚至會邀請非藝術家參與創作過程。官方網頁指,JR創作的是「infiltrating art」(滲透藝術),當地社區會參與拼貼這個創作程序,亦沒有舞台隔開創作者與其他觀眾。譬如在上述加州監獄中,囚犯和獄卒親手用膠水把巨大的拼貼作品固定在地面。另一個例子是2019年有400名義工參與巴黎羅浮宮的項目,剪貼共2000張紙條,組合成JR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拼貼作品。俞若玫指出創作過程在公共藝術中相當重要,「有些時候過程比作品更重要,如何捲動參與的人一齊完成作品。參與過程都變咗happening,變咗一件突發嘅artwork(藝術品)」。

公共藝術並不拘泥於形式,JR是塗鴉藝術家出身,後來改用攝影述說人們的故事。其中俞若玫最喜歡「女人就是英雄」(Women Are Heroes)這系列,顯示出JR作品富有身體性,把邊緣化的人物形象化。2008年,JR從新聞上看到巴西里約幾名貧民窟的小孩被軍隊槍殺,他隨即前往當地為死者的母親、祖母、朋友拍照,把照片放大展示在房屋牆壁上。「戰場最有人性嘅可能真係人的眼耳口鼻,直面對着你。」俞若玫認為JR擅用攝影的真實性,作品比起一些抽象的公共藝術更為深刻。JR希望透過「女人就是英雄」系列強調女性在社會上有關鍵作用,不只是戰爭和罪案下的受害者。

多角度欣賞 啟發思考

每件公共藝術品都包含創作者想帶出的信息,不過俞若玫說「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好受制於係邊個想畫、邊個想同邊個講嘢」,當公共藝術作品由政府、宗教組織或商業機構委託藝術家而形成,作品的信息難免受影響。她觀察到很多企業以公共藝術作品作建立品牌形象的工具,出現大量被商業化的作品,而創作者很難在這些受委託的項目中表達具爭議的主題,「一定係和諧或者靚,吸引你打卡」。此外,展示公共藝術作品的地點亦會受到委託方的限制,例如JR今次是受海港城邀請,所以無可避免需要在商場範圍內展示,「擺嗰個空間好奇怪,對我嚟講幾突兀」。俞若玫特別提到選址經常體現公共藝術的意義,如果把GIANTS: Rising Up放在其他海邊,意義可能會有所不同。

JR自稱擁有全球最大的美術館,因為他只要利用攝影拼貼技巧,在世上任何一幅牆上都可以免費展示作品,吸引不常去博物館的人們注視。香港近年不難發現公共藝術的蹤影,例如康文署的公園、商場的中庭或是西九文化區。除了引來打卡熱潮,這些近在咫尺的藝術品有沒有啟發更多思考?俞若玫認為很多人只是留意有爭議的作品,「因為一個女人扭晒咁跌落嚟,就覺得唔OK。而不是諗藝術品可以係咁?原來藝術可以咁挑釁性,或者簡單(留意到)佢利用番我們最叻的竹棚喎」。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月已過,看畢博物館內外林林總總的作品,「藝術有無印喺心入面,同生活發生關係呢?」

JR「GIANTS: Rising Up」公共藝術裝置

日期︰即日起至4月23日

時間:上午07:00至凌晨00:00

地點:尖沙嘴廣東道3-27號海港城海運觀點

網址:www.jr-art.net

文˙ 朱令筠

{ 圖 } JR官方網頁、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