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360:朝早清茶淡飯 晚餐大魚大肉 鐘擺式飲食 學識點還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02日

【明報專訊】打一份困身的工,誰沒有為三餐苦苦掙扎過?Elsa說起以前在觀塘工廠區返寫字樓工時,所受的不是許多人一提起就以粗口問候的塞車之苦,而是下班太晚的失控生活,令她無啖好食。轉了工,是否一天光晒?她繼續披露自己的飲食習慣,原來過着一種「鐘擺模式」,究竟難以餐餐控制吃得均衡的打工仔,能否發展出昨日無食菜,今日補回;周末暴飲暴食,之後幾日節制一下,這樣的補償機制?

簡介:「基層醫療」,講就好似好悶,其實是指每個人需要到診所、醫院治療之前,可接觸到社區資源,管理好個人健康,預防疾病,在第一層把關,不拖垮自己,長遠亦免於拖垮醫療體系。最淺白地解釋當中心態,就是人人懂得好好睇住自己。這個欄目與推廣基層醫療的非牟利組織「醫護行者」合作,摒棄說書式介紹健康資訊,每期邀請一個街坊,左問問右問問,立體地了解他/她怎樣過日子,從中偵測大家唔多唔少面對的健康問題,提煉出你我都可袋落袋的小貼士。

【Case:辦公室白領Elsa】

為鼓勵打工仔學習均衡飲食,「醫護行者」想出一條好橋,推出「職食營人」計劃,對象是每周有3次或以上午餐要食外賣的在職會員,讓他們每餐付出15元,代為訂購由營養師監督的8星期周一至周四飯盒,這個計劃亦包括每周參加一次約1小時的運動小組及一節工作坊吸收營養資訊,Elsa參加了第二期,計劃很受歡迎,現正進行的第三期報名非常踴躍。

Elsa直腸直肚,說起參加計劃吃過的飯盒,梅菜扣肉得幾條梅菜,風味不足,「都仲OK,但蝦醬肉片就完全唔係嗰樣嘢」。她口中的「軒仔」、醫護行者社區發展主任梁文軒(Ray)解釋,「我們跟營養學家同事夾過,飯商本身主要做長者(飯盒),用料、調味偏清淡,選擇梅菜扣肉這些菜式,是因為有時想食好嘢的心無法避免,無可能逼你一個禮拜都食得超級清淡,總有一日會反抗」。Elsa在旁笑說「明白的」,實際上她樂於有人安排午餐,更說比起計劃後來讓參加者可選擇飯盒,她寧願完全被管,「一無人管就放肆」。她緩緩談起自己的生活與飲食模式,神奇卻又平常。

E=Elsa 記=記者 R=Ray

1.返工困身常餓肚子

E:我的工作是為鐘表配件管理品質,在(醫護行者位於葵涌的社區健康中心「葵家社康匯」)附近工廈返工,通常9點返工、6點放工,開關前需要上大陸,通關之後也繼續去,一星期一兩日。工作基本上都是回覆客戶電郵、投訴,回答如何解決、改善問題,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坐得太耐也要做運動keep吓。

記:通關之後不是走動更多?

E:上廠之後都是坐着,不會去其他廠,也是call人過來開會,走動不會好犀利。

記:幾時開始覺得要搞搞健康問題?

E:幾年前心理壓力爆煲,那時我在觀塘工廠區的寫字樓上班,每天9點上班,試過十一二點放工,一個禮拜兩三日這樣,有時很晚才進食,有時放工再食,也試過回家才食。我的家在天水圍,當時老細好闊佬,可以搭的士回家,但不會搭很多,的士飛住去,瞓都唔夠膽瞓,坐巴士反而安心少少,可以休息一會。

記:觀塘工廠區在深夜能到哪裏搵食?商場都關了吧?

E:不會去商場,有時自己冲麥皮食,試過食杯麵胃痛,所以沒再冲了,也太麻煩,麥皮攪攪就能吃。

記:看來你已試盡方法令自己飲食上好過些?

E:無錯!有時食吓餅乾,都試過食水果、食隻蛋,公司有電飯煲可以弄來吃。

2.轉工一天光晒?

後來Elsa轉換了工作,擺脫有返工無放工的日子,是否能立即吃得健康?她反而先提及在家吃得「極端」清淡:

E:其實我平時飲食不算太過唔健康,屋企有個老人家,我們食開老人餐,好清淡。

記:會吃什麼?

E:說出來好驚嚇㗎喎,因為我六家姐之前生過大病,很揀飲擇食,她說鹹的食物,我們吃上去完全無鹹味,她會煮米粉、有菜有餃子,對我來說太偏激,哈哈,旁邊會放着XO醬或腐乳。這個姊姊起得早,所以會煮早餐,另有五家姐是米飯班主,煮菜是正常味道,不過她身體麻麻,有時就由二家姐來煮。

記:所以你屋企飯菜的味道變化視乎哪個家姐下廚,你就抱「煮到埋嚟就食」的精神?

E:Yes!

3.出街食晚餐是「死症」

受家庭影響,Elsa稱她習慣多菜少肉,一碟豬扒切絲炒菜,一家人也會把菜吃光,剩下肉絲吃不完,平時午餐飯盒亦多由前一晚飯菜預備,但跳出屋企,她就頻頻失守!

E:我晏晝好少出街食,同事會嗌外賣,星期五會買上海菜食,酸辣麵什麼的,有時我好變態,見到自己的飯盒分量少,會再食外賣。

記:你帶飯會帶什麼?

E:通常沒有飯只有餸菜,因為我夜晚不在家吃,第二日去到中午開飯盒才知有什麼,有時會好驚訝,呢個夠飽咩?只有瓜,節瓜、合掌瓜,有次是湯渣,我心想……但我不要隔夜蔬菜,蛋也不行,所以家人盡量避免,因而覺得選擇少吧。

然而她最主要的煩惱來自晚餐:

E:現在放工早,常常出街食,食得雜咗,男友一齊食飯,食得好豐富,粉麵、茶餐廳、日本餐都有,對於我是太heavy,餐廳沒什麼小食,也沒沙律。我午餐盡量不食飯,食餸,朝早分量則沒有減。

記:有沒有跟男友商量吃得健康些?

E:之前我們會share一個飯,之後食食吓放棄了。大家飲食模式不一樣,我鍾意食菜,他鍾意食肉和濃味,男友之前亦大病過,他似是有個心態要食得精食得好,太簡陋的東西沒那麼愛吃,加上嗌碟菜又呢個價,嗌肉又呢個價,會覺得唔抵。

R:這也是大家的想法,要食就食好嘢,不浪費quota。那他有沒有像你在午餐平衡番?

E:他跟兄嫂同住,他們早上會食生果餐,所以有時他說早餐吃了好大盤生果,變成是我不balance,因為我早上吃得豐富,就想用晚餐平衡,中午又不想食得太淡,最想晚餐能清淡,免得個胃咁勞累,早上、下午則大把時間消化。

【個案睇真啲】

拍拖吃得豐富 周末做運動「還債」

問Elsa有沒有想像過在飲食上來個「革命性的轉變」,她說確曾嘗試過「自煮人生」,不過與不少人都面對同樣問題,她和男友各自與家人同住,外出晚餐是他們的拍拖時光,亦缺乏一起煮飯的陣地。Elsa在超清淡與超豐盛的飲食之間擺盪,形容晚餐是「死症」。Ray就說她以運動來「還」,她周末會與朋友潛水、露營,還會按午餐計劃安排,一周一次上醫護行者中心做運動。

相信打工一族對Elsa的身不由己都有同感,工作、家庭環境、社交牽制着我們搵食的決定,究竟均衡飲食能不能以「補償機制」實行?如果知道晚餐會吃多肉的大餐,午飯先狂嗑青菜,會否只是帶來心理安慰?Ray答:「不會啊!我們向來主張食唔係唔得,但要還的,可能下一餐食得健康些,就補償上一餐的暴飲暴食。」他透露「職食營人」餐單設計亦有考慮心理因素,所以偶爾提供比較濃味的菜式,提醒參加者盡量把汁避開,如用叉、筷子代替匙羹。

醫護行者高級社區營養師梁雅姿(Ruby)則提醒濃淡交替的吃法雖可行,不過亦要注意「濃味的一餐都要有點控制,不能過量地吃」,先打底是好主意,可帶備一些沙律菜、水果回公司,晚餐前吃,既可補充營養,又可填飽一部分肚子,令晚餐時不會太暴飲暴食。另外亦要注意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水果所含的果糖、維他命、礦物質,未必等於蔬菜裏面有的營養素,唔係話食少些生果就食多些菜彌補到,建議蔬菜最少每日3份,一份大概等於半碗煮熟蔬菜,水果每日都最少2份,一份大概等於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今日沒食菜,明天補回行不行?Ruby答道「不是那麼理想」,補回亦即一天要吃加倍分量,擔心影響當天正常進餐。

至於有說一日3餐要「倒金字塔」地吃,早餐最豐盛,晚餐吃少少便可,又或Elsa所指因應「早午多時間消化、夜晚少時間消化」,因此認為晚餐要吃得比午餐輕盈,Ruby建議還是均衡概念最重要,理想是三餐分量平均,「以Elsa的例子,夜晚分量太多,頭兩餐食得少,以很飢餓的狀態迎接下一餐,亦不是很好」,也要視乎活動量所需稍稍調節,「如早餐食得太少,但需要體力支援工作,會令你好餓,午餐便又食得太多」。

文˙ 曾曉玲

{ 圖 } 朱安妮、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