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馬明」曝光過度的啟示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05日

【明報專訊】究竟無綫安排由馬國明當主角的電視劇連續在黃金時段中(當中還要有若干日子,是兩劇接力)播出,背後有何想法?這真的不容易解讀。是滿足觀眾的期望嗎?或者。但在很多觀眾眼中,這似乎是另一回事。

缺「壓得住場」小生花旦?

於他們看來,這樣的安排具一定的象徵意義——無綫缺乏「壓得住場」的小生、花旦,並且已到了一個相當嚴重的地步。儘管可能要冒着「馬明」曝光過多的風險,也不得不作出如此編排了。由8點半到10點半都「對住」馬國明,或因無綫人才短缺。

當然,「馬明」並非第一個有如此遭遇的無綫小生,而無綫要想盡辦法來應急,亦非首次。只是時至今天,情况不單未見好轉,而且還有進一步走下坡之勢。有機會和條件扭轉形勢嗎?未許樂觀。

早前電視廣播(0511)的股價有所變動,成為本地經濟新聞一則,同時也引起一般電視觀眾的關注。因為虧蝕,所以電視台要裁員來節省開支。但其實只要大家想深一層,不難發覺無綫的問題不在於節流(當然,沒有人會反對提高效率,以更低成本製作出更好的節目),而是在於開源:它在爭取提高收入的能力逐年遞減,給競爭對手——由其他免費電視台到新興媒體——打得落花流水。無綫之所謂失勢,是它在霸佔廣告及其他收益的能力,受到極大的挑戰。更嚴重的是,有機會和條件扭轉形勢嗎?同樣,未許樂觀。

出現新的競爭對手,這是市場經濟的恆常現象,應該一直對此有所準備。而在資訊科技快速轉變的今天,一早便要為新的媒體、平台及其代表的經營模式做好備戰,也是應該的。在這種環境下,後知後覺者一定失敗。所以,面對新的對手、新的挑戰,沒有任何以尚未作好準備為藉口理由,將問題解釋過去。而我們更需要明白,更多的挑戰其實來自客戶的看法——當他們覺得無綫的節目對於推廣產品、服務無甚作用的時候,自然會另找宣傳的門路。對無綫的最大打擊,其實不是開支太大,而是收入停滯不前,甚至可能逐步減少。而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果無綫不作出巨大投資,投入資源來製作具吸引力的節目,能挽回頹勢嗎?

省開支拉低節目水準 惡性循環

以縮減開支來應付挑戰,很難想像可以有何突破。事實上,裁員、節約或有助於面對短期的困難,但作為長遠之計,則恐怕多數只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因為減低製作成本,會令節目的水準下降,再而進一步失去吸引觀眾的能力,以至觀眾群繼續流失。當然,可以想像,有人會強調,所謂節省開支並不表示不再做大製作,又或者減少主力投資,而只是打算更有效地運用資源,令效果更好而已。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發生的;可是,在現實之中,成功例子不多。撇開種種花言巧語,不再打官腔的時候,我們心底裏都明白,要吸引觀眾眼球,於製作成本上不可能太過強調節省、惜儉。投入資源是必須要走的一步,問題在於有沒有「好橋」,在搞大製作、請大明星之餘,還真的要有看頭。有錢不是成功的保證,不過無錢也就萬萬不能。

在電視製作這方面,是要有內容和講創新的。●

文:趙東尼

相關字詞﹕裁員 電視廣播 馬國明 無綫電視 無綫 趙東尼 沙發薯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