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雨季,最怕遇上「失魂雨」,特別是正在戶外行山或越野跑時,荒山野嶺未必有合適避雨地方,如淋到衣衫盡濕,很易有失溫風險。市面上有不少標榜具防潑水、抗水及防水效能的外套,到底三者有什麼分別?過千元一件外套,買回來後又該如何保養?
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副教授葉曉雲(Joanne)解釋,市面上的防水布料一般可分為防潑水(water repellent)、抗水(water resistant)及防水(waterproof)3種,雖然同樣被稱為防水布料,但實際上其防水效能卻有很大差別,例如前者只適用於下毛毛雨的環境;後者的防水在傾盆大雨下也能阻止雨水滲透。她表示但凡不會吸水的物料本身已具備防潑水效能,布料纖維織得愈密,防潑水效能也會愈高,「如果要再提升防水性能,就要在布料上多做一些工序,例如加上防水塗層(coating)及使用更緊密的織法等」。
布料纖維愈密 防潑水效能愈高
Joanne說要做到滴水不入並不困難,例如一件聚氯乙烯(PVC)塑膠雨衣已可完全防水,但問題是它並不透氣,無法排走人體蒸發出來的水分,所以穿著後身體仍會因水氣而感到濕及不適,實用度不高。「市面上有戶外運動用品品牌推出的防水專利技術,便勝在可以阻擋水分滲入之餘,還可讓水蒸氣排出。」她以GORE-TEX的專利防水透氣薄膜技術為例,薄膜的表面有很多比水珠更微細的孔,可完全阻隔雨水滲入,但這些小孔的面積又比蒸氣分子大,因而從身體蒸發的水氣便能通過這些小孔排出,同時做到防水及透氣。The Overlander市場及推廣經理Sarah說,由於這種專利技術製作成本高,若產品標明採用GORE-TEX專利技術的防水外套,售價幾乎都由千多元起跳。不過,生產商或會推出採用不同級別防水技術的產品,同樣以GORE-TEX為例,品牌還有另一個稱為GORE-TEX Infinium的技術,它的主要賣點為其擋風效能及輕巧,但並不能做到完全防水,消費者在購買前便要先做功課,了解一下品牌不同技術。
防水系數愈大 防水能力愈高
以往在挑選防水外套時,消費者或會查閱產品上的規格數據,例如生產商在標籤上列出的防水系數值,Sarah說:「業界一般會以mmH2O表示防水能力,即每平方毫米衣料可承受的水壓,數字愈大,防水能力愈高(見右表)。」不過,她亦補充,由於生產商的實驗環境並不一致,因此列出的數據未必能完全反映衣物的防水效能,只能作為參考;再加上現時愈來愈少生產商會標明防水系數,所以消費者如要購買完全防水的外套,一般只能相信品牌的技術及商譽,例如GORE-TEX、Pertex及Xpore等品牌的專利防水技術便有一定保證。另外,Joanne及Sarah說消費者也可用肉眼檢查外套的構造,推斷是否有標榜的防水能力。
人造纖維物料:應採用人造纖維物料而非棉質,因人造物料如尼龍、聚酯纖維都不會吸水,本身已具備跣水效能;衣料纖維的編織亦要夠緊密,或表面看似做了一層鍍膜,才可阻擋水分滲透。
防水加工:除了衣料必須防水,亦須留意衣料的縫接位或拉鏈是否有防水能力,例如生產商會於外套所有縫接位的內部加上密封膠貼(seal tape)、選用具防水效能的拉鏈等,否則就算衣料防水,雨水也能通過這些部位滲入。Sarah說如果外套不具備防水能力,生產商按理不會加入這些工序,因為這必然會增加成本,所以如有這些配套,一般都擁有高防水效能。
日常穿選防潑水 登山宜揀高規格
Sarah又提醒未必一定要買最高防水級別的外套,反而應該先想清楚自己的主要用途,「如果大部分時間在市區穿著,或只屬於去旅行時的後備衣物,由於不會長期身處戶外環境或在大雨下行走,所以一件防潑水或抗水外套便已足夠,捲摺後亦較容易收藏」。相反如準備上富士山,由於登山時間長且山上天氣變化大,因此她建議應選購一件高規格的防水外套,在惡劣天氣環境下可隨時保命。如果預算較多,還可考慮購買輕量化的外套,始終長時間登山要揹很多裝備,負擔小一點自然更輕鬆。●
● 知多啲
透氣能力看兩數值
雖然並非所有生產商都會列出透氣指數,但Joanne建議消費者可留意兩項代表外套透氣程度的數值,即透濕率(water-vapour transmission rate,WVTR)及水氣阻力(water-vapour resistance,RET)。
透濕率 數值愈大愈佳
一般會以g/m2‧24hrs來表示,即每平方米布料在24小時內可透出多少克水蒸氣,數值愈大代表透氣能力愈好,數值達10,000g/m2以上便有不俗透濕能力。
水氣阻力 13或以下不俗
指濕氣穿透布料材質的阻力,功能外套的數值一般為0至30或以上,數值愈低愈透氣,如數值在13或以下便代表有不俗的透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