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周記:世界跟核戰的距離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21日

【明報專訊】學者Sergey Radchenko及Vladislav Zubok在5月號《外交事務》撰文,輔以俄羅斯去年解密的文件,重現蘇聯如何在欠缺周詳計劃下在古巴部署導彈,遭美國發現後觸發為期13日的古巴導彈危機,令世界一度瀕核戰邊緣。文章以古喻今,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同樣欠缺周詳考慮,但當年蘇聯領袖赫魯曉夫懸崖勒馬,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亦提供下台階,反觀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膠着的戰事面前仍面不改容,更不時拿核武來威脅。當今的世界還有沒有當年的福氣?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公認是冷戰最危險的時刻,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遭美國發現,美國封鎖古巴。兩個核武大國對峙,核戰最終沒有爆發既是運氣,也有賴美蘇兩國領袖妥協。關於這段歷史的研究汗牛充棟,每次讀完都令人捏一把汗。Michael Dobbs 2008年的著作One Minute to Midnight: Kennedy, Khrushchev, and Castro on the Brink of Nuclear War集中描寫危機的13天,緊張刺激。Dobbs把沒爆發核戰歸功於赫魯曉夫和甘迺迪兩位「理性、聰明、體面」的領袖,不被身邊的鷹派影響。兩國雖然互相譴責,但還是迅速通過秘密渠道達成妥協,美國秘密撤走在土耳其的中程導彈,換取蘇聯撤走古巴導彈。該書出版時,美國總統是喬治布殊,九一一後美國展開連串反恐戰,Dobbs在該書最後一章節亦不忘將好戰的布殊跟極力避戰的甘迺迪比對。

參考古巴導彈危機

這正是古巴導彈危機的特點:每當世界面臨什麼危機時,參考古巴導彈危機幾乎是指定動作,無論是美俄還是中美關係,那段歷史總好像可以為世人指示出路。Radchenko和Zubok的文章Blundering on the Brink: The Secret History and Unlearned Lessons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的參照點,自然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現實。

文章引用的新解密文件不算驚世發現,不少早已因口述歷史為世人得悉,但文件為蘇聯的粗疏計劃提供不少細節。赫魯曉夫跟高層的會議紀錄、蘇聯軍方的檢討報告更明白地說明赫魯曉夫的意圖。美國策劃入侵豬灣失敗後,赫魯曉夫認為有必要在古巴部署導彈阻止美國入侵,又認為美國既然可以在歐洲部署核彈防範蘇聯,美國亦應容忍蘇聯在古巴的導彈。

赫魯曉夫5月跟軍方開會,軍方3日後便提交部署計劃,要將44,000名士兵、1800名技術人員、60支彈道導彈,還有貨車、推土機及興建發射台的工具等調動到古巴。雖然蘇聯此前從未試過從海路調動如此大規模的兵力,遑論調至西半球,但赫魯曉夫及軍方高層卻信心滿滿。

蘇軍為何未有妥善隱藏導彈一直是疑團,文件揭示蘇軍其實十分重視掩護,但計劃粗疏,而軍方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亦令回饋系統失效,就算專家發現問題回報,上級卻不願意或不敢對行動提出質疑。戰略導彈部隊司令Sergei Biryuzov先扮作農業專家到古巴視察後,向赫魯曉夫稱古巴的棕櫚樹林可為導彈提供掩護。當時軍方有專家已有異議,但遭上司阻撓向赫魯曉夫反映。同年7月,蘇聯的古巴導彈部隊司令Igor Statsenko到古巴視察,在報告中指出當地棕櫚樹疏落,根本沒可能令導彈避開美國偵察。不過這些實地考察似乎並未為赫魯曉夫知悉。當時,有軍官曾兩次諮詢莫斯科可否將導彈部署在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但莫斯科每次都否決。一次是因為新地點位於國際航線,一次否決的理由卻是「跟參謀部指令相違」。最後導彈仍然要部署在不足以遮蔽的地方。

誰敢跟普京說不?

蘇聯軍方在危機結束後交的報告亦揭示蘇軍在古巴面對不少問題,諸如氣候潮濕炎熱、語言不通等。蘇聯對古巴欠缺認識,而古巴亦沒有人提供簡報。古巴沒有提供翻譯,蘇軍只能速成西班牙語跟當地人溝通。此外,他們部署發射器時才發現電壓不合,泥土又太鬆而要更改駐紮地點,令行蹤更易暴露。美軍U-2偵察機最終在10月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彈的證據,觸發13日的古巴導彈危機。

這段歷史在俄烏戰爭背景下閱讀當然別有意義。俄羅斯總統普京一意孤行要攻打烏克蘭,像當年赫魯曉夫要在古巴部署導彈一樣,沒有遇到反對聲音。猶記得俄羅斯去年攻打烏克蘭前3天,普京把其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召來,在電視直播前逐一要求眾人表態,在如此環境下,誰敢對普京的計劃說不?普京本欲速戰速決拿下基輔,結果去年戰爭初段便已盡顯俄軍計劃欠周詳,損兵折將。

Radchenko和Zubok稱普京跟赫魯曉夫都是賭徒,但在核戰危機面前,赫魯曉夫懂得收手。文中引述赫魯曉夫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調停中印衝突,10月26日對印度訪客說:「歷史告訴我們,要制止衝突,不應由探索衝突緣由開始,而是以追求停火開始。」又說:「重要的不是為死者哭泣或報仇,而是拯救那些衝突一旦持續可能會死去的人。」這番話可見赫魯曉夫雖然衝動,但到了生死邊緣,他還是擔心生靈塗炭。至於普京又如何呢?這可能正是烏克蘭危機最令人憂慮之處。

Zubok向來批評西方對烏克蘭危機束手,只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但又缺乏外交斡旋,令戰爭無了期延續下去,這篇回顧古巴導彈危機的文章也同樣反映這憂慮。文章批評,俄羅斯跟西方不少聲音都強調要取得絕對勝利,一些美國及歐洲觀點認為普京在烏克蘭危機上動用核武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逼俄羅斯就範。但Zubok跟很多長期觀察普京的專家都不敢如此肯定。

領袖意圖並非最危險

普京會用核武嗎?不少人對普京2018年的一番說話記憶猶新:「如果有人決定要毁滅俄羅斯,我們有合法權利回應。對,那將會是對人類及世界的災難。但我是俄羅斯公民也是俄羅斯元首,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沒有俄羅斯的世界?」如同很多普京名言一樣,這番話引來不少詮釋。普京在入侵烏克蘭後不時拿核武來嚇人,但即使普京其實沒有動用核武的打算,惟古巴導彈危機的歷史卻顯示,最危險的並非領袖的意圖,而是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引起的事態發展。去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60周年之際,Michael Dobbs便在《紐約時報》撰文,提醒古巴危機最危險的時刻,即10月27日蘇聯在古巴擊落美國U2偵察機,並沒有經赫魯曉夫授權;同日甘迺迪也不知道美國另一架U2偵察機闖進蘇聯領空。

古巴導彈危機只是13天,而烏克蘭戰爭至今已超過1年,終局仍然遙遠,而且還不是世界當前的唯一危機。

文˙林康琪

編輯•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