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所有空間是公開的,唯一的私人空間僅存在於腦海的想像之中。」這句名言出自2006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巴西建築師Paulo Mendes da Rocha。當對空間、建築的想像是私密的,不受現實時空、場域,以至媒介限制,如一縷煙、一束光遁入熟悉的社區,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如果你也有想像社區的能力,你想要創造一個怎樣的空間?
「築動你想像多媒體創作大賽」在上月31日舉行頒獎禮,現正舉辦展覽,讓公眾窺看得獎者的想像,還有機會製作NFT收藏。賽會從去年底起徵收到數百份作品中,選出17件得獎作品,包括公開組和學生組的冠亞季軍、3個評審特別獎及8個佳作獎。作品以主辦單位恒基地產的建築項目及其周邊社區等為構想,結合數碼科技如3D掃描、VR、微電影及動畫等,呈現理想的未來城市面向。除了對建築物與社區的情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少作品也透過科技、環保等元素,設計出未來的理想之都。
以「光」呈現時間流逝
參賽者來自不同背景,有定居香港的外籍人士,也有交出專業級作品的中學生和大專生。9名評審來自建築、城市規劃、藝術及多媒體設計界別,包括港大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系主任晴安藍、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吳兆堂、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葉旭耀、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茹國烈、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黃偉祖、兆基創意書院空間研習科科主任梁舜婷、香港插畫師協會會長歐陽俊禧、非牟利藝術機構HART總監林鈴,以及數碼藝術家Derry Ainsworth。以專業角度,選出符合各界標準的作品。
公開組冠軍作品Generated Memories–ArtLane,來自年輕藝術家李嘉睿(Gerry Li)。從事攝影、錄像和音樂創作,曾參加2019年度香港國際攝影節新一代影像創作者育成計劃,並在本地著名攝影師夏永康(Wing Shya)指導下,於2020年舉辦首個個展「黑暗中的永恆之光」。是次參賽作品沿用「光」為主要元素,跳出黑白照的框架,利用3D光學掃描,繪製西營盤藝里坊ArtLane的地形,把這個以壁畫活化舊區的建築群,以點雲(point cloud)製成點點光暈,由實在的建築物外觀幻化為對自然共存的回憶。「我用發光particles,因為光是我一直以來很重要的metaphor,光有能量,我的作品也想呈現一種能量流動與時間流逝。」Gerry續指影片中的角色:「那個人是我自己很主觀的一個投射 ,因為我想真的沉浸進去那個記憶空間裏去感受。」作品原以虛擬實境(VR)製作出360度影片,配合原創音樂與海浪聲,沉浸於個人與空間的記憶中。是次展覽則設計成開放空間,以270度展現作品,成為可與友人一同分享的回憶。
時間囊承載父女情
學生組冠軍由浸大學生團隊作品《來自未來的信》奪得,為編導徐思敏(Luna)在監製董杰彪(Louis)及副導演梁洛風(Oscar)協助下,完成首個執導作品。短片以時間囊為靈感,講述一段溫馨的父女關係。女主角回想成為建築設計師的初心,是來自對老邁父親之關愛,以專業改善舊區設施與規劃。Luna稱:「因為(女主角)好想給(不良於行的)爸爸更好的一個社會,更好的一個未來。」故事中現在與未來時空交錯,女主角設想現在讀到自己在未來寄出的信,用影像與獨白帶着觀眾看到城市規劃為香港帶來美好的將來。他們表示,作品中雖未展現運用科技元素,但創作過程中一直應用AI繪圖軟件輔助,由AI畫出分鏡圖,再把這些大數據堆疊而成的資料,從實地考察中加以梳理,理解AI以至大眾集體間對社區的想像,達至「公共性」,而非單憑個人的記憶出發。
評審特別獎之一,由來自委內瑞拉的Daniel Sierralta Vargas憑錄像作品My Family, My City獲得。Daniel與家人定居香港,一家三口擅長雜技、舞蹈。在影片中以形體與景色的詩意流動,表達家與城市在人們合作、共同努力下,達至相輔相成的效果。
即場拍照製作NFT留念
一眾作品由即日起至下周三於中環商廈H Queen's展出,場區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展示得獎作品,部分作品找來專業團隊在技術層面協助,增添擴充實境(AR)功能,參觀者能即場透過自己的手機與作品互動,毋須下載手機應用程式,便能利用相關網頁拍照及錄製影片。除了單獨在熒幕上展示8個多媒體作品及陳列9幅畫作外,場中還設有270度「Immersive Space沉浸空間」,播放這17個作品的影片,讓觀眾如親歷其境般,體驗創作者的巧思。在展覽拍下的照片能在「Web 3.0創意空間」展區製作NFT,為這場對都市想像的交流,留下一份獨一無二的紀念。●
築動你想像多媒體互動展
日期:即日至6月14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 H Queen's 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