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鄒:鄒健宏
■蔡:蔡永中
鄒:早前跟小學同學敘舊,當中已移居外地10多年、難得回港的老同窗席間提到,在酒店觀看了某電視台的處境喜劇,笑稱劇集內容令人摸不着頭腦,不明白為何今時今日這種「無厘頭」電視劇仍有捧場客。
蔡:其實我都有同感,電視節目今非昔比,實在是不忍卒睹!
鄒:蔡兄又不用太悲觀,我認為電視製作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蔡:鄒sir何出此言?
AI做編劇、幕前演出
鄒:信不信由你,近年出盡風頭的AI勢必取代一眾編劇,未來可以分析市場需求,從而創作高質又受歡迎的電視劇本。除了編劇,幕前人員也將會被虛擬人物所取代,據聞將會有本地電視台採用虛擬新聞報道員。
蔡:我也相信編劇的飯碗正受到AI前所未有的威脅,但幕前演出人員,例如新聞主播、演員、歌星等由虛擬人物取代,當中涉及的技術難度應該甚高,似乎不易做到。
鄒:其實要創造一個虛擬人物作為電視上的演出者並不困難,市場上已有不少虛擬角色設計工具,如Maya、Blender等來創建虛擬人物的3D模型。由人物外觀,包括身形、臉部特徵、服裝和配飾等均有很多配搭選擇,當中可選卡通或仿真人造型設計。
蔡:要炮製看起來有血有肉的仿真人造型,肯定比製作卡通難度高得多。
鄒:這個是必然的,當中又以五官最為重要。為求有最逼真的效果,仿真人需要自然不生硬的臉部表情、細膩的嘴形等。通過使用高解像度的攝錄鏡頭,以及特定的傳感器去捕捉人類的面部表情及細節,創建動畫序列,包括設置關節和骨骼等,才能實現相關設計的動作;如再同時使用AI深度學習軟件分析,真人一樣的虛擬演出者便能誕生。另外,虛擬人物也需要配合身體動作,演出才會「栩栩如生」,而通過使用遊戲軟件,如Unity或Unreal等為虛擬人物透過實時呈現舞蹈、主持及表演節目等,就像為虛擬人物賦予生命一樣。
家用版傳感器 為偶像打氣
蔡:外觀之外,聲音又如何,怎樣做到不似機械人或電腦發聲?
鄒:這方面可以通過聘請配音員或使用語音合成技術來為虛擬人物配音。再者,控制虛擬人物在特定場景表演,需要場景設計和編寫控制代碼,以實現一個真實、動態、有生命的虛擬角色。值得一提的是,不論表演者或觀眾粉絲,皆可透過科技現身虛擬場景演出或捧場。例如坊間有附上傳感器的緊身衣及手套,可以捕捉表演者甚至舞蹈員所有肢體動態及手部動作,再以虛擬人物姿態實時呈現於網絡世界或電視畫面,真人已不用現身,便可以虛擬人物作歌唱及舞蹈表演,觀眾可享受虛擬偶像360度無死角的立體現場表演。
蔡:觀眾或粉絲又是如何做到不現身也可以支持偶像?
鄒:未來將有家用版的傳感器及攝錄鏡頭面世,人人都可以化身虛擬觀眾或粉絲。到時,就算安坐家中,也能組成虛擬後援會為偶像打氣,甚至變身成任何性別年齡的啦啦隊,好不熱鬧!
文︰香港數碼資產學會理事鄒健宏×特約記者蔡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