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2024台灣總統選舉:真小人與偽君子的對決

文章日期:2023年06月25日

【明報專訊】台灣的一場#MeToo風暴,由電視劇《人選之人—造浪者》開始,那句「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的對白,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或別人的「翁文方」,電視劇成為一支強心針,給現實裏的受害人勇氣和想像,決意把難過的往事,一一算清。這風暴首先在政界掀起,然後席捲不同界別:學界、文化界、演藝界,無一例外。那份每天更新每天變長的#MeToo事件清單,很多熟悉的名字,背後都是駭人的性罪行:言語騷擾、摟腰強吻、無端脫褲、直接強暴,種種難以想像的非法、不道德行為,竟然是如此普遍,令人憤怒難過之餘,也實在令人無言。我們不是不知道社會的黑暗,但黑暗如此,又確實刷新了我們對人性的想像。

這次風波未見完結,看來還在蔓延,但無論怎樣發展,都已經在台灣帶來多方面的影響,而最直接和實際的,除了是社會上風氣的改變之外(當中包括什麼行為是不恰當、如何保護自己、怎樣處理自己受害經歷、怎樣處理別人受害經歷等),最大的影響無疑是明年台灣大選的選情。不過,即使在今次事件,民進黨明顯是給聲討的對象,偏偏未見對手國民黨盡情消費這議題;而且現在看來,最終得益的,反而是一直以來、都給人認定缺乏性平意識的柯文哲,整件事都變得更錯綜複雜。

政界是這次#MeToo風暴首先吹襲的界別,當中牽涉不同的加害者和「吃案者」(即隱匿不報或大事化無的人),對這些政治人物和其所屬政黨都造成影響。在個人層面上,這些人物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對於加害者來說,大部分受指控的人都選擇認錯、對受害者道歉,又說會深刻反省(最近其中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是俗稱「3Q哥」的陳柏惟),另外也有不少選擇消失人前。然而,#MeToo事件的重點,並不只是認錯和道歉,也不是單純受害人是否原諒,而是可能牽涉刑責,執法機關隨時都會介入(很多個案的嚴重程度,看起來也的確應該介入)。

政黨領導層是共犯

至於一些吃案者,當中包括一些曾經擔任黨中央領導的人物,例如本來將會代表民進黨、參與台北第三選區立委選舉的林飛帆,就為了自己在擔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的時候「吃案」而選擇退選。但如果真的要追究誰人應該負責、誰是最終的吃案者,其實無人可以獨善其身,也應該說,整個政黨的領導層都是共犯,這就意味着黨主席其實必須負責,不是一個林飛帆就可以承擔過來(要留意,林飛帆本來要選的選區,就是深藍選區,非常難贏)。同一時間,在這些性侵事件發生時擔任黨主席的蔡英文,仍然位居總統;而現任的黨主席賴清德,亦正代表民進黨參選來屆總統選舉。他們都有為事件公開道歉,但除了道歉,就沒有更多負責任的行動嗎?全名為民主進步黨的民進黨,在今次事件中,實實在在示範了自己如何不進步。

國民黨攻擊留手 避免回力鏢

要看這次#MeToo風波對明年選舉有什麼影響,首先看一下在民主選舉中,有哪兩方面是值得留意。第一是有關於政黨的選舉宣傳(electoral campaign),究竟應該打什麼議題,這正是《人選之人》裏面不斷提及的劇情。政黨的幕僚,就像軍隊的軍師一樣,要選擇最賣座、最令支持者受落的選舉議題,帶動選民情緒,吸引更多支持者出來投票。在選舉宣傳中,又主要分為正面宣傳(positive campaign)和負面宣傳(negative campaign)。正面宣傳講的主要是自己的豐功偉績,而負面宣傳則將重點放在對手之上,攻擊對手怎樣不足。什麼時候選擇什麼的策略,到頭來還是衡量一下什麼策略最有效,或至少不會造成回力鏢的效果,由傷害對手變成傷害自己(backfire)。

正當全世界都以為國民黨會緊咬#MeToo議題,火力全開炮轟民進黨的時候,國民黨對民進黨的攻擊卻相對溫和,多少是出乎意料。近年國民黨在野的表現,一直都是把握每個機會,對民進黨進行攻擊。現在正值立法院休會時期,或因此無法上演近年不時用到的抗爭方法,「佔領」立法院的主席台,表達對民進黨的不滿。但即使不能在立法院「做騷」,國民黨還是可以有很多方法去表達不滿、攻擊民進黨。像「反萊豬」的時候,不是抬了一隻一比一大小的道具豬巡遊全台灣嗎?但在今次#MeToo事件上,國民黨就顯得相當留手。是什麼原因令到國民黨沒有大打負面宣傳?真正原因自然要黨內幕僚才能解答,但避免backfire的舉動,恐怕是路人皆見。

關於民主選舉,另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是關於選民投票時的取態。現在距離明年選舉雖然還有半年,但從民調和各候選人的聲勢,多少可以了解最新形勢。選民投票的時候,要麼是作出具前瞻性的投票(progressive voting),即認為自己的一票是在選擇一個怎樣的未來。上屆選舉,民進黨大打香港議題,將選舉變成一種間接對一國兩制的公投,傳達出一種:「如果將來不想台灣變成香港,就要投民進黨一票」的信息,這就是前瞻性投票的例子。對於執政黨來說,如果過去幾年的執政,沒有特別好的政績的時候,自然希望選民能夠繼續想像未來,而不是檢視過去幾年的表現。

如果選民投票,是為了追究過去的問題、懲罰執政黨的表現,那就是所謂的回顧式投票(retrospective voting)。對於在野黨來說,先天優勢正正是沒有執政的負擔,如果能夠令選民在投票時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在野黨就算躺着都可以贏得選舉。像去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就是回顧式投票的例子之一。

藍綠以外選擇

在下年的選舉,除了傳統兩大黨之外,還多出民眾黨的柯文哲,準備打破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壟斷。明年選舉,大概不再有香港議題的出現,加上這次#MeToo風波的出現,選舉很大程度都會變成一次回顧式投票。這單純對民進黨來說,已是元氣大傷。國民黨沒有加以利用,多少因為國民黨從來就不以進步見稱,而「第三人」柯文哲也因為過去多次失言而形成不進步的形象,一時間,整場選戰就變成「真小人」與「偽君子」之爭。真小人明買明賣,本來可以贏過欺騙選民的偽君子,偏偏這次國民黨不是唯一的偽君子,遇上一直以來都能夠吸引中間選民支持的柯文哲,對於藍綠兩黨,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對手。

在接下來的日子,民進黨勢必希望扭轉局面,他們最有力的做法就是將選舉變成跟兩岸關係相關的選舉(賣「芒果乾」)。在這樣的議題中,國民黨往往都不是民進黨的對手,但這個時候又有看起來比國民黨不那麼親北京的柯文哲,民進黨的算盤就不易打響了。你問我對明年台灣的選舉預測是什麼?你應該知道我的答案了。

文˙亞然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