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粉絲的推,把偶像推往何處?

文章日期:2023年06月30日

【明報專訊】話說《我推的孩子》這部動畫的標題,最初筆者非常不解,什麼是「我推」?得千禧後妹妹解釋,「我推」來自日文「推し」(oshi),用作動詞是指「支持」、「推薦」;用作名詞則借代「我支持的偶像」,最初是追星圈術語。

《我推的孩子》懸疑獵奇

之所以認識《我推的孩子》,是因為筆者「我推」的日本歌唱組合YOASOBI,為動畫創作的主題曲《偶像》大受歡迎,無論是音樂串流或是MV播放次數,都創下J-pop史上最快達成1億次紀錄。因此筆者看了第一集動畫,發現第一集是特別篇,總長接近個半小時,結合娛樂圈、懸疑和獵奇元素,非常引人追看。以下開始劇透。

故事由鄉間醫院的男醫生和女病人開始,女病人非常喜歡跳唱團體的16歲成員星野愛,感染了男醫生也追捧這名偶像,惟女病人不久後離世。後來星野愛暫停活動,並且因懷孕來到這所醫院。就在孩子出生前夕,男醫生被瘋狂粉絲殺死,男醫生和女病人卻帶着記憶,轉生為偶像的雙胞胎孩子阿庫亞和露比。本來與偶像過着幸福生活的兩人,母親復出數年後卻遭粉絲殺死。看着母親慘死眼前,露比決定繼承母親遺志成為跳唱偶像,阿庫亞則以演員身分進入電影圈,尋找殺母的真兇和父親的真身。

動畫首集內容如此豐富,像電影般好看,有評論形容為「第一集即巔峰」。背景設定有趣,觀眾既想「八卦」作者如何描寫娛樂圈黑暗面,也想追看兇案真相。另一方面,星野愛是非常討人喜愛的角色,自小住在孤兒院,經常撒謊,認為自己不懂愛與被愛,卻在被殺彌留之際告訴行兇的粉絲,雖然舞台和電影中的表演都在「撒謊」,算計着如何吸引觀眾,獲得粉絲喜愛,但相信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是學習付出真正的愛。

過多的愛引來憎恨厭煩

娛樂圈是收割愛的產業。粉絲為「我推」買CD、買演唱會票,甚至買巴士空間和商場大電視播放時間,向大眾推廣偶像,相信近年香港人並不陌生。MIRROR鏡粉「梗有一個喺左近」,他們的應援廣告亦到處都見。然而如此多愛傾倒在一班人身上,似乎也引來不少憎恨和厭煩。

其實《我推的孩子》標題在日文有兩個意思,分別可解作「我偶像的孩子」和「我支持的孩子」。我偶像的孩子,所指的自然是星野愛一對孩子露比和阿庫亞的故事;而我支持的孩子,其實反映着這些偶像從小出道,心智是否足以承受成名帶來的壓力?如果把「推」當動詞,粉絲的愛,雖然未有如動畫般殺死偶像,卻也可能把偶像推入深淵,那真實的愛到底是什麼,是犧牲付出還是克制尊重呢?

文:劉螢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