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意大利藝術展 融合一木一石 產生化學作用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12日

【明報專訊】早前一班意大利藝術家來港,和幾名本港藝術家舉辦作品融合展。「融合」這兩個字,不但指兩件原本不相干的東西接合一起,還有在接觸後發生「化學作用」,兩者滲透、彼此交流,成為一件和諧的東西。香港常發生文化衝突,文化融合有可能嗎?意大利粉crossover雲吞麵是什麼味道?

這次展覽的關鍵字是fusion(融合),劃分兩個部分。作品結集兩股東西的藝術力量,分別來自香港和意大利的藝術家來一場深度交流。什麼策展人有如此眼光和勇氣?

FUSION展覽早前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策展者是居於意大利的著名華裔雕塑家Cynthia Sah和丈夫Nicolas Bertoux。這段兩地姻緣不但結兩姓之好,而且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充滿愛。

疫下交流 互換作品再創作

「作品融合展」這個名稱確實是十分特別。好端端為何要把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放在一起,甚至是融會成一體?事緣兩年前疫情大流行,很多人都被困住不能往外國去,Nicolas原本想舉辦的雕塑交流展計劃因此而泡湯了。

一般正常的交流活動,是由藝術家親自飛往該地,落腳後好好吸收當地的文化,然後創作。但基於疫情,意大利藝術家只能繼續在意大利吃意粉,香港藝術家繼續在香港吃雲吞麵。不過,Nicolas卻忽發奇想、靈機一觸想到藝術家雖然不能出國,但作品卻可以寄出國,所以就想到各自把作品郵寄互換:兩邊藝術家收到「貨」後便各自融合創作。這趟「藝術外賣」活動,便成就了今次的展覽。

今次有5名本港木雕家和5名意大利石雕家參加,策展人給大家配對成為「一木一石」人選,由兩邊各派代表,「二人一組」共同創作。參與的5名香港藝術家負責做木雕,部份木材更是由當年颱風山竹造成的塌木;而5名意大利藝術家做石雕,石材來自意大利專門出產石材的地方。香港代表完成後再把木作品寄去意大利,對方把意大利石作品寄來本港。寄來寄去當然不容易,運費也花不少,而運送途中又會有風險。但大家都充滿期望,在疫情中盡力而為、盡心創作。

大家收到來自對方的作品心情當然興奮,拆「禮物」後馬上把對方的作品加工。藝術家有高度自主的想法,作品概念既可以是延續對方的想法,又或者自由發揮再創作。最後,所有作品均以全新組合形式展現。製作過程中難度不少,再創作過程中,大家的腦海都可能出現不少「小劇場」,例如推想對方會有何反應、會否不喜歡等。

雕塑是具體的創作媒介,創作和再創作期間可以有很多想法,例如物料、尺寸和結合的方法、如何在對方的作品上動手等。不過,這些心思甚至創作者腦海中的「小劇場」,都為作品帶來創意刺激、產生意想不到的有趣想法。藝術家們合作得很愉快和順利,原因是過程中有信任,令大家都相信對方會認真思考、好好發揮。之前5件作品留在意大利,另外5件則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展出;隨着世界各地開放旅遊,最近所有作品終於可以在香港結集在一起,意大利藝術家也能親自飛到香港參與展覽,另外也新加入了20件的合作小雕塑。

「材質互換」注入新想法 勾起雙方共鳴

展覽中精彩作品也有不少。例如《自然之詩》結合了東西方特色,建構了一個中西花園。當藝術家「材質互換」,在對方的選料上創作,便不得不注入新的想法和感覺。有些作品會勾起雙方的共鳴,例如《啓航》的外觀好像一條船,又似一頭天鵝,相信兩名藝術家都同意作品背後有「遠行」的想法。作品《漂洋》亦反映疫情下藝術家的心態,描述一名尋找去向的女孩,希望和飄流中的貝殼相遇、互相依靠,對話亦是作品中的主旋律。另一件以《溝通》為題的作品,講述人際間要有橋樑連接,多溝通聯繫。《輕聲鳥語》 則較具象地描述一大一小的鳥兒在互動,不過,對於人類來說,那聽不明白的語言卻是抽象。 ●

文:呂一心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